浅析隐喻与转喻手段
2021-12-02晏菲
晏菲
摘要:词义的派生主要是通过隐喻、转喻、类推等手段完成,隐喻和转喻也是形成词义层次的重要动因,隐喻与转喻仅一字之差,二者的异同在哪里,本文将简要谈谈隐喻和转喻这两种词义派生的手段。
关键词:隐喻;转喻;词义派生
隐喻,它是根据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以及从基本的、一般的意义转变为更为抽象的意义,它突出的是一种域到另一种域的“映射”或“联想跨越”,强调一种跨域映射,在课堂中我们学到的例子“BEHIND”“在…之后”这样的空间词就是隐喻性地从身体的某一部分“屁股”—空间—时间,形成了一定的跨域映射;再如College is a comma of a sentence of life.(大学是人生长句的一个逗号),这句话中相对具体的概念comma、sentence被映射到一种相对抽象的人生阶段或状态上。在《隐喻与象似性简介》一文中,曾把隐喻看做象似性的子范畴来研究,那何为象似性呢?通俗地认为就是感官所感受到的和指代这些现象的词汇之间存在某种相似的关系,而文中也表示“隐喻代表着最高、最抽象的象似性”,隐喻即是描写一事物跟他事物的平行关系,从而体现出被描写事物的代表性特征,例如:Beijing is the heart of China, 中heart 的用法。《简介》一文中直接将隐喻象似性分为了三大类:1、语法隐喻,即从一个认知领域映射到一个语法隐喻,例如;(a) He sent Susan a letter.(b) He sent a letter to Susan.前一句中的to 强调了信要经过一段路程到Susan 手中,而后一句则没有没有这一层暗含的意义;2、约定俗成隐喻,例如 “Life is a game”. 和“人生充满了酸甜苦辣”在这两个句子中,要理解的领域(life 和人生)的结构跟我们已经理解的领域(game和酸甜苦辣)的结构有固定的对应关系;3、诗歌隐喻,这个是最常见的内容了,例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总而言之,隐喻是意义演变中得到最广泛认可的过程之一,它是一种基本的认知思维方法。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转喻,转喻演变就是在同一个认知模型之内表述和理解“部分和整体”的认知现象,即可以用一个部分来认识上部分或整体,或通过整体来认识部分,两者具有接触或邻近关系。《概念整合、语用推理与转喻认知》一文中也指出“转喻基于邻近联想,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格,更是人类感知、认识客观世界以及指称、描述事物的重要手段,有一种间接指称的功能,具有开放性、多维性、临时性、创造性,体现思维过程的高度凝练性”。如果说隐喻是一种跨域映射或事物之间平行关系的话,那么我认为转喻就是一种同域映射或“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了,例如The university needs more clever heads. 其实有些语言学家甚至认为转喻是比隐喻更重要的一种认知方式。
转喻作为一种认知关系,人们利用某事物熟知的或容易感知的方面来代替该事物整体或其他方面。这种在代替物和被代替物之间所搭建起的这种认知结构正是人类根据已有世界的认识而创造的,它不完全是客观的,而这种建立认知结构的能力正是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其实,与隐喻一样,转喻概念也是根据我们的经验形成的,更有甚者,转喻概念的认知理据比隐喻概念更为明显,因为转喻通常包含直接的、有缘由的联想,它所涉及的是在同一认知模式内,“邻近”、“突显”、“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也正是转喻的一些特征。
语用推理与转喻认知,转喻作为一种语用现象,其实质是一种联想认知,因而理解转喻就要依靠语用推理,在《概念整合、語用推理与转喻认知》一文中有有关“宿舍别解”和“裤子鞋子”的例子,充分说明了转喻的产生来源于当时的特定语境,是一种认知概念的临时建构,并没有概念上的必然性,它触发了大脑中的相关知识,所以这样的语用推理既依赖于我们的知识体验,也依赖于当时特定的语境。
所以,转喻与隐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以人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用一种体验、经历去映射、构建另一种经验与存在,使其更加生动、更加直观。转喻和隐喻都是人类普遍而常见的思维方式,是人类指称、描述事物、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属于一种联想推理机制,这种认知的方式拓宽了词语语义的认知领域,提高了语言使用的效率。在某种程度上转喻是比隐喻还更为普遍、更为明显的一种认知方式。
参考文献:
[1]隐喻语篇综合研究[M]. 国防工业出版社,许焕荣, 2012
[2]隐喻转喻研究[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束定芳, 2011
[3]句法和语义的互动关系的隐喻和转喻视角研究述评[J]. 张松松. 外语研究. 2012(05)
[4]《词如何生义:词汇概念、认知模式与意义建构》介评[J]. 戴忠信,王科敏.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