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2021-12-02周长娅
周长娅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目标的推进,教育地位越来越高,其中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学科在学生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要想实现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效率化学习水平的提升,教师则应该积极进行生活化教学的实现。将教学活动与生活实际情况相结合将道德与法治知识深入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中,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有效树立。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教学思考;策略
在小学阶段,学生此时的思维发展、心理成熟度都不成熟,往往在此时进行道德教育的效果最为重要,能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发展。此外,素质教育要求中,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学生能力提升和价值观的树立,实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实际应用。但是,现阶段学生对于抽象、枯燥的知识并不会十分感兴趣。所以,这便需要教师及时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利用生活情景的创建等方式改变现阶段这一现象,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情境中感受知识的魅力,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正确观念形成,注重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
一、创建生活情景,培养学生法治精神
生活化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现象的重点观察,通过对生活事物的熟悉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道德品质。所以,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教学时,可以为学生创建生活化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充分感受法治理念和生活实际情况的结合,进而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1]。在生活情景的创建过程中,对于学生内在的法律知识有一个很好的巩固,强化学生在生活中的基本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生活习惯。
每个小学校园中都有《小学生行为规范》,道德与法治生活化的教学通过对学生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能够在校园中严格遵循小学生守则和规范,在学生的潜意识中便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习惯,以生活情景的创设加强知识与校园内部的联系性,利用直观的方式促进学生道德思维的发展[2]。从学校的环境、教材的知识入手,以生活有趣的事物为主体,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叙述事情的起因、过程以及结果,培养学生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为语文写作积累一定的生活素材,逐步促进学生形成完善的思维体系。
例如,小明在学校中随便扔垃圾,班级内部的班干部对小明进行管理,但是却遭到了小明的打骂。结合这一事件,小明错在了哪里?小明应该怎么做?教师为学生创建一个生活背景下的事件,此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回答,找学生对事情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并回答。学生在分析过程中便会回答,小明随地扔垃圾还打人骂人,他是不对的,是不文明不道德。小明应该将随地扔的垃圾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对班干部进行道歉并安抚班干部的情绪,有必要的话小明应写一篇检讨在全班面前读出来。看似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却反映着学生思维的发展情况,小到扔垃圾、打骂同学,大到故意伤害罪。结合事情的严重性,让学生对这件小事重视起来,让学生能够培养自身的法治精神和意识,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品质。
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和氛围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好的环境是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自身的价值;不好的环境则会让学生走向人生的下坡路,让学生逐渐迷失自我,丢失自身的道德品质。所以,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教学时,应注重其知识的内在重要性,积极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分析,这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重要部分[3]。首先,教师在学生日常的生活中,就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观察,对于良好的行为教师要进行赞扬;对于不好的行为教师要进行说明并帮助学生改正,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其次,做好家校合作工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与家长进行详细的沟通,指导家长在学生在家期间对学生的行为规范也要进行指导和改正,在生活的源头——家庭环境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的环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是十分重要,是学生思维发展、道德品质提升的重要途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实现道德与品质教学效率化的提升,推动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那么教师就要保证生活化教学深入学生内在的学习生活中。结合生活有趣的事物和生活实际情况为学生创建学习情景,帮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事件起因、过程以及结果的自述,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另外,要注重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利用环境的影响效果对学生日常的行为进行规范并改正,做好家校沟通工作,让学生无论是在家还是在校都能接受良好道德环境的影响,促进学生能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参考文献:
[1] 陈露华. 道融生活 法在身边——浅析关于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 好日子, 2019(8):1.
[2] 王碧珍.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 005(005):P.56-57.
[3] 梁惠兴. 激发道德情感,引导实践体验一一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浅谈[J]. 少先队研究, 20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