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融媒体的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创新
2021-12-02张雨随悦赵守玉
张雨 随悦 赵守玉
摘要: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的媒体,新闻采编工作是整个信息传播最为基础的内容之一。本文就当前融媒体发展背景下我国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创新途径进行了探析,以期能更好地推动我国广播电视领域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融媒体;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创新策略
一、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特点
(一)信息来源更广泛。信息来源主要是指从哪里、从谁身上所获取,是采编基础活动之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个体表达提供了很大空间。论坛、微信,微博、公众号等网络社交平台所展示的内容成为消息重要来源地。
(二)信息传播渠道更多元。融媒体集合了广播电视、网络平台,以及报纸、手机等平台的优势,全方位整合新闻内容、人力资源、宣传方式,实现了"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融媒体时代,同一个消息可以通过多个媒介传播;同一个媒介也在引用、转发不同渠道获得的消息。多样化信息傳播,也就意味着人民群众可选取自身喜欢的信息接收方式。
(三)采编制作形式更多样。融媒体时代,新闻采编"一稿多用"十分常见。也就是说,同一个报道会在不同媒体上进行同时发布。但是并不是所有稿子都能用同一种表现方式在不同媒体刊发,而是要依照不同媒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改编。文字编辑、视音频处理、图片加工等传统采编手法,加上网络流行语、Vlog等新潮的表达方式,让新时期的采编制作更为多元化和多样化。
二、融媒体时代广电新闻采编工作问题简述
(一)采編工作方式较为落后。新媒体时代,人们信息获取方式也更加丰富和多样化,对于消息内容及表达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除了信息的真实性和接近性,人民群众更追求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实用性,以及趣味性。传统的广播电视采编方法已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
(二)时效性弊端凸显。在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互联网媒体和自媒体对传统广播电视新闻媒体造成了很大冲击。以往,人们主要是通过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获取信息。现在,广播电视快捷传递消息的优势不复存在,相比新媒体,时效性甚至成了短板。新媒体可以在事件发生的同时进行消息传递,例如网络直播、视频聊天等。这就需要广播电视新闻媒体采编工作进一步增强时效性。
(三)新闻深度不够。新闻职业道德要求新闻工作者高度重视整个信息来源报道的真实和时效性。但往往会因为过度追求及时、迅速,实际采编时在深度挖掘上欠缺。同时,记者本身能力和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采编实操过程的深度挖掘。单薄甚至片面的报道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主流媒体的客观性、公信力。
(四)策划缺乏新意。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参与到消息传播中。不同时空、千差万别的个体带来丰富多彩、个性十足的的信息。这就使得新媒体消息传播创新性很足,用户第一时间获取信息的同时,参与互动、娱乐身心得到了一定的娱乐性和互动性。相比新媒体,现在的广播电视新闻手法陈旧、形式呆板、缺乏创意,一成不变的传播难以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信息需求。
基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需要与时俱进、拓展思路,准确把握融媒体时代新闻采编特点,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采写适合当代传播特点的报道。
三、基于融媒体的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策略分析
(一)创新采编元素。媒体融合是当前主要的发展趋势之一。随着这一趋势的不断加剧,新技术、新手段也不断被引用到广播电视采编工作中。在00年的两会报道中,手机自拍、远程采访被引入央视新闻报道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新闻采编效率、丰富了节目内容;地方电视台聘请代表、委员作为特邀记者,通过VLOG参与新闻采编,让更多的消息从会场传递到地方,信息的真实性、接近性大大提升。在融合媒体发展趋势下,广播电视节目新闻采编工作者应顺应现代化新媒体发展趋势,将新技术、新手段恰当融入到传统采编工作中,促进新闻内容和形式创新,提升节目质量。
(二)提升采访灵活性。融媒体需要新闻采编人员实时采访,并在第一时间将新闻资讯内容传递给人们。然而,实时采访的现场可能错综复杂,事态瞬息万变。这就需要采编人员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灵活应用采访手段,抓住事实发展的关键。广播电视节目依然是线性播放,报道内容若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主要信息传递给受众,则说明新闻采编是失败的。在撰写、编辑时,应明确重点,将有效的信息有机融合,整体把控报道结构,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更多的有价信息。同时,注重形式创新、灵活应用不同采编手法,让报道更生动、真实、易于接受,激发新时代受众收视需求。
(三)让传播更具亲和力。我国新闻事业的性质决定了人民群众是新闻传播的主体。从011年起,中宣部组织新闻单位在全国开展的新春走基层采访活动。普通百姓、一线工人、各族人民成为采访对象,他们的形象、声音、话语成为媒体上最惹眼的风景,一大批极富吸引力、感染力和亲和力的鲜活生动的新闻报道赚足了人们的眼球。深入基层采访,是新闻宣传战线的优良传统,也是贯彻落实"三贴近"要求的生动实践。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信息的需要在增长,媒体传递带有温度的消息才能更好地接近群众、产生共鸣。为此,新闻工作者需要充分了解群众的需要,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走进人民群众的劳动、工作和生活,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以亲和力求得群众的认可。
四、结语
当前,广电新闻工作者应加强业务培训、创新采编元素、提升采编灵活性,让传播更有温度、更有深度、更具亲和力。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吸引受众,减少新媒体冲击,提升自身发展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刘爱勤,张欣.立足文化品位,彰显大家风范-访北京电视台台长刘爱勤[J].中国电视(纪录),009(10):06-07.
[2]赵争文.基层电视台应持的办台理念[J],记者摇篮,011(05):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