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内涵式发展的思考
2021-12-02刘兴
刘兴
摘要: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强化内涵式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意识,全过程全方位引导教育大学生德才兼修,是提升大学生思政工作质量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和新时代本科院校改革治理能力提升的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实现学生管理工作内涵式发展的路径,从而促进学生发展、服务学校发展、实现特色发展。
关键词:学生中心;学生管理;内涵式发展
当前,国内高等教育正处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阶段和内涵发展、改革攻坚、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高校之间竞争主要的常态竞争形态。学生管理工作如何把握机遇,切实采取战略举措服务大局,融入中心,促进学校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是当前需要着重解决的紧迫任务。
一、准确理解学生管理工作内涵式发展的现实意义
1.内在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1]人才是创新的关键,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高等教育始终把立德树人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重要使命。因此,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必定是围绕人的发展。结合现实具体分析,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坚持发展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定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内涵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落实工作的战略原则和行动指南。
2.现实需要。学生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教育学生[2],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落实好“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就是重点关注如何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要,如何让学生管理工作在与学生建立密切关系的基础上可持续发展等关于人的问题。其现实效果在于,“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差异,‘以学生为中心’深入研究学生管理工作内涵式发展的要求,确保学生在达到教育总体要求的前提下,将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与社会发展需要求结合起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进行培养,真正发挥学生的特长,使他们在专业领域、道德品质、个性体现等方面都获得充分的发展”[3]。
3.必然要求。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落到办学治校的实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发展为中心”思想的现实体现,更是推动学生管理工作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与教学工作相辅相成的学生管理工作,只有找准有机融入并服务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将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和远大理想抱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才能“做好人的工作”,才能确保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才能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贡献力量,才能落实人民中心论。在战术上准确把握“以学生为中心”原则,不断创新培养模式,是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激励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内涵式发展的瓶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因此,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科学人文素质以及实践技能素质的全面有效提升,将是学生管理工作内涵式发展的直接重要成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通过高质量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等发挥作用,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素质教育全面改革发展必需从系统全局的角度,探讨优化和解决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尤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難度逐步增大,推动其内涵式发展更需切实思考解决一些瓶颈问题。
(一)关注支持体系不全面,特色鲜明的育人平台搭建不充分。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以95后为主体的大学生中,不愿意和别人打交道,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已不是少数现象,学生心理问题更凸出。倘若有一些外部因素影响干扰,如宗教渗透、国外反华势力诱导等,使得极少数本就心智不成熟、不稳定的青年“一失足”走上了犯罪道路。究其原因,既有原生态家庭的影响,也有社会环境因素的作用。与此同时,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在校教育体系,破除“唯分论”的导向,更有内涵、更有质量的全面关注和支持学生成长与发展急需下功夫。面对已进入高等教育阶段的青年大学生,学生管理工作如何“以学生为中心”搭建特色鲜明的育人平台,将学生发展的内涵素养作为核心点融于教学科研、学业发展、社会实践等培养系统中,从体系上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别、多渠道教育引导学生增强使命担当、培育优良学风,做到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将是当前学生工作急需突破的瓶颈。
(二)协同机制构建不全面,能力素质的内涵提升促进不充分。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教授在多场合公开表示:“学校教育应该进一步加强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教育不只是科技知识传授,还包括献身精神、拼搏意志的传递,且求是、求真的对待整个社会生活领域。这些精神,除了课堂讲授传递以外,更多的教育引导还需要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构建广阔的协同育人机制。第二课堂如果不能作为第一课堂有效延伸,形成联动机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引导和培养肯定不够,学生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没有实现有机融合,学生管理和学业指导就会出现各管一段的“两张皮”现象。从高校管理体系上看,教学教研、科研实践、后勤保障与学生管理工作都急需建立协同机制,供青年大学生去探索思考和实践总结后获取能力。学生的发展不能局限在单一专业知识和片面技能的发展,学生工作各相关部门要构建协同机制,体系化的全面出台促进学生创新型发展、复合型发展、应用型发展的举措,从根本解决学识培养与思想教育“两张皮现象”。
(三)系统治理效能不全面,高质量的改革发展氛围不浓厚
进入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面临新的风险挑战,尤其是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存在基础差、底子薄的短板问题,高质量发展必然受到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的影响。要实现院校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广大师生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需要,唯有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提升治理能力,优化制度管理和治理效能。依据“木桶原理”,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只有推动包括学生管理工作在内的各项工作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才能有效促进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升。
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以学生为中心”不仅仅是一个理念、一句口号,而是要学生工作部门和人员从根本上去贯彻和落实。研究思考学生管理工作内涵式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落实到学校“育新人”各项工作中,形成学生管理工作与学生发展高质量充分互动,协同发展。为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推动。
(一)促进学生发展:将“四个回归”融入学生管理工作内涵式建设之中
依据“四个回归”的具体阐述,推进“四个回归”,有利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总目标的实现,更有利于指导促进学生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并取得成效。与时俱进推动学生管理工作创新协调发展,消化吸收教育新理念,对增强工作的影响力、针对性、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且极具急迫性。具体途径上,可以从学生的满意度、参与度、达成度等来检验服务效果。一是加强校院系两级联动、党务行政教学科研联动、校内校外第一二课堂联动,完善服务学生发展成才的工作体系,努力推进学生管理工作专业化和精准化;二是积极探索“互联网+”环境下学生工作新途径,不断提高学生对学科竞赛、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的有效参与度、效果满意度,结果达成度等内涵质量指标值,实现高质量发展;三是将“四个回归”理念融入学生管理工作的内涵式建设中,有机融入并服务人才培养,体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专业认知,增强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他们全面发展。
(二)服务学校发展:将“质量意识”纳入学生管理工作的顶层设计之中
学生管理工作要实践高质量发展的模式,必须从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上进行前瞻性研究;必须从高等教育全局和学校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统筹协调、科学谋划、合理布局。只有以“目标导向”,将质量意识纳入学生管理工作的顶层设计中,才能实现高校育人新使命。
首先,树立人才培养质量、管理服务质量等质量意识。在理顺工作职能,避免职能不清、工作流于形式的基础上,建立质量管理内部督导机制,切实分析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针对性提出改进建议,并督导整改落实。
其次,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避免仅把目光聚焦在事务性、形式性、表面性的战术工作。例如醉心“首届情怀”举办一些短平快的活动,或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出台一些管理制度。同时,必须长远考虑发展问题,提出明确的战略性发展目标,主动实施并坚持完善。例如学生内涵素养目标的设计、学生发展中心的体系构建等,这样可以实现校内部门协同联动,凝聚力量,让大家众志成城,同心同德,目标明确的去工作。
最后,要革新工作理念,必须以高质量落实工作任务为目标,超前改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
一是从重视数量的管理向重视质量的管理转变。当前学生课外竞赛、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等层次类别多、内容形式多。“多”一方面满足了学生个性化需求,另一方满足了对覆盖率、参加量、获奖数量等“量”的追求。但如果战略规划上不考虑高质量发展,相关活动中“二八现象”会“涛声依旧”。决策者在安排组织相关活动时,不能单纯的本着以完成上级任务为首要出发点,“简单粗暴”的让越多学生参与越好。要办出活动特色,我们必须重视内涵式建设模式,走以质量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二是从管理质量的全局性构建协同工作体系。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来看,大力推进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管理工作相互交融、彼此促进是学校改革发展的现实要求。良好的学风能够在无形中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和向上的學习氛围,帮助学生系统的学习专业学科知识,掌握实践技能,为步入社会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5]。
(三)实现特色发展:将“以学生为中心”植入学生管理工作的理念之中
高校走内涵式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是特色立校、特色兴校、特色强校。要进行特色创建,必须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唯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和实践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内在潜力。当然“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唯学生论”“无管理论”,而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下,把学校的原则守起来、规矩立起来、纪律挺起来、管理严起来,坚持以“学生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作为关键评判标准,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同时,将“以学生为中心”原则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内生动力,不断改进工作,强化服务创新,建立健全保障体系,持续优化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服务意识、平台建设、教育管理等方面具体举措,落细落实并积极开展延伸服务,让学生及时够感受到学校的“温度”,以学生的“获得感”和发展效果来检验特色创建成果,实现特色发展。
综上所述,全面推进学生管理工作内涵式建设,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制度化、常态化协调发展,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融入到工作的顶层设计、特色建设等关键环节中,建立健全质量评估与持续改进、反馈整改与督查审核机制且贯穿其中,常抓不懈,才能实现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迭代式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N]王昌林.人民日报.2020-11-17(第09版)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6-12-08.http:// news.cctv.com/2016/12/08/ARTIihpHZs56dGPSnK5b5x5y161208.shtml.
[3]李力,金昕.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内涵、难点及实现路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2):149-154.
[4]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EB/OL].(2018-10-08),2019-11-24.http://www.moe.gov.cn/srcsite/ 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
[5]冯瑞侠.试析高校内涵式发展中的学风建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01):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