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接装配式建筑产业链集群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2021-12-02单冉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人才培养

单冉

摘 要:随着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装配式建筑成为现代建筑的重要体现,使其更好地发展是新时代工业的主要内容。因此,高职院校应根据这一发展要求,积极地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培养优秀人才,使二者结合,更好地推动高职教育和建筑行业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人才培养;专业集群

时代的发展也促进着中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建筑形式,其中装配式建筑成为很多工程的选择。基于此,黑龙江省提出以产业基地为依托,建立一个包括设计、生产和施工的基础设施。由于这一项目所需要的人才基本上出自高职院校,高职院校需要做好培养人才这一步,依据装配式建筑所需要的人才要求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设计出合理的教学体系。

一、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的概述

在建筑行业内将装配式建筑的生产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上游产业、中游产业和下游产业。其中,上游产业是指施工前的准备阶段,包括材料的准备、工程的设计、地皮的选择;中游阶段主要是将施工前准备的材料有效运用在施工过程中,包括设计、制造和监管,在这一阶段需要将前期选好的土地运用科学的规划利用好,同时产业链中游也是建筑项目建设的中心环节;下游产业主要是开展工程结束后的工作,例如销售或是其他项目的开发。

装配式建筑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是将所有的资源最大化利用,既要保证资源用得少,还要保证资源用得好。在每一个阶段都要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考虑如何可以用最少的能源达到最优的效果。第二是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在减少施工量的同时,还要保证工程的质量,缩短工程的时间。第三是加强每一个环节之间的联系。

二、对接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的专业集群人才培养价值

教育一直是国之大计,党的十九大以来,教育更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很多关注。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性人才的机构,必将为我国的人才培养奉献出自己的力量。随着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这一行业中。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需要为这一行业提供足够的人才,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将学生参加工作后的实际操作能力与课程教学结合起来,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实际需求的接轨。从装配式建筑目前在中国的发展来看,在不久的将来,装配式建筑将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一条产业链。高职教育如果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实际能力和岗位需要的能力之间的差距,就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高职院校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对这一产业链有更全面和更深入的了解,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高职院校主要的教育模式还是职业教育模式,这就要求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产业链的需要。高职院校需要根据现代社会的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书本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按照实际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将实践课程的地位逐渐提高,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按照这一改革发展,高职院校可以为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提供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可以促进产业的持续高效发展。

三、对接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的专业集群人才培养途径

依据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为满足构建健康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的要求,高职院校在为这一行业提供高素质人才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优化专业建设理念,打造集群专业体系

高职院校和区域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这是高职院校的一大特点。高职院校应该紧跟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要求,改善自己的教学结构、教学内容,为产业服务。装配式建筑的很多环节是有紧密联系的,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这也要求装配式建筑相关人才需要对这一专业有足够深入的了解。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包括建造前的材料准备、建造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搭配和建造、最后的后期维护和销售等过程。针对这些不同的过程,高职院校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合适的分类方法将学生分为不同的集群,形成一个专业的体系。高职院校应该根据产业链所需要的人才所具备的素质设计课程内容,最好的结果就是教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这一产业发展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需要结合产业的需求,对现有的知识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以实现课程和实际需求的有机结合。

(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规范人才培养标准

当前,为了应对装配式建筑产业链集群在人才培养中出现的动手能力欠缺等问题,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并持续地对其进行创新,从而达到装配式专业和集群产业完美衔接的目的。第一,我国政府要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快装配式建筑产业链行业准入标准建设的速度。这样才可以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弥补我国在行业标准建设方面的缺陷。同时,由于我国装配式建筑产业链起步较晚,在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地方政府要积极地依据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制定出符合区域发展要求的行业标准体系。第二,需要进一步制定相关的评价标准,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众所周知,我国的高職院校一直存在“宽进宽出”的教育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肯定会使高职学生的就业质量下降。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地改革对学生的考核方式,进而才能实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第三,应大力支持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比赛,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提升个人的实践能力。

(三)依托校企合作,构建“线上+线下”实训基地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的行业标准进行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要重视实践教学的部分,积极地与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培养出应用型人才。第一,装配式建筑产业链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地给学生创造能够提升自身实践能力的机会,完善实践教学。对于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来说,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的全程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高职院校应重视实践教学,积极地运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创造一个多元化的实践环境,以实现实践教学的目的。比如,为了解决学生难以融入企业实训的问题,高职院校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给学生营造一个相似的环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第二,为了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装配式建筑的环境,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给学生创造一个一站式体验馆,让学生尽可能感受到真实的环境,进而实现实践教学的目的。例如,为了使装配式建筑一站式体验馆更趋近于真实的情况,高职院校可以和企业展开合作,打造相关的平台,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设计、生产、施工岗位的需求。

(四)培养“双师型”教师,提升智力支撑水平

对于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的专业集群人才培养来说,需要很多拥有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经验的教师。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进而建设一支能够胜任教学的教师队伍,为实践教学提供智力支撑,以达到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专业集群人才培养的目的。“双师型”教师需要具有一定的社會实践经验和知识储备。现在的高职院校教师很多都是毕业之后就参加工作的,因此学校应更加重视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为了使相关专业的教师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可以积极地联系装配式建筑企业,让教师参与其中并得到实践锻炼,从而可以更好地教授学生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为了更好地发展职业教育,高职院校可以大力挖掘优秀的教学人才,特别是拥有丰富社会实践经验的教师。比如,装配式建筑企业的优秀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很多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高职院校可以让这些人担任学生的实践指导教师,进而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同时,高职院校应大力支持教师进行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因为高职院校拥有很多教学资源,在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的过程中具有先天的优势,所以要积极和企业寻求合作,加大对高端材料和技术的研发力度。

(五)主动对接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的发展需求,搭建创新型研发平台

对于装配式建筑行业来说,由于其是随着新的科研成果而出现的行业,所以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同时,为了更好地发展这一产业,高职院校应积极地和科研院所、企业集团进行联系,通过三方的共同努力,实现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可以利用合作单位的研发平台进行科学研究,同时还可以与各种众创空间和BIM社团进行合作,共同建设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更好地解决装配式建筑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装配式建筑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六)主动对接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的智力需求,搭建共享型师资平台

装配式建筑产业是蓄势待发的新兴产业,学校和企业的智力需求高度互补,二者可以相互帮助,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基于这一互补的特点,高职院校要积极寻求与企业合作,将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融合在一起,双方进行互聘互认,依托当地的产业示范基地,进行相关专业能力的培训,实现共赢的目的。同时,高职院校要积极地和企业建设人才共享平台,从而打造出一支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一定的教学能力的教师团队。

参考文献:

[1]李忠华,张翠莲.专业集群与产业集群耦合途径研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9(4):68-70.

[2]吴国雄,苟寒梅,董莉莉,等.对接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的专业集群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8(32):25-28.

作者单位: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系

猜你喜欢

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人才培养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产业链春之奏鸣
建筑工业化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思考
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装配式建筑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