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伴读者”
2021-12-02周黎娜
周黎娜
【摘 要】批注式阅读教学因其符合课改理念的特质,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一线教师对批注式阅读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也提出了许多教学实践模式,但这些模式大多缺乏理论支撑,仅停留在主观认识层面,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以“因学而教”教学理念为出发点,提供必要的帮扶与指导,能使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施具有更强的普遍意义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因学而教”理念 批注式阅读教学 “伴读者”
因学而教,指的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以学定教,顺学而教,适时帮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不忘教师的主导作用,履行好“伴读者”职责。阅读教学的价值,在于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引导学生习得阅读方法与策略,寻找到文本表达秘诀的最佳路径,在与文本同频共振的同时不断提升阅读与赏析的能力水平。言语表达是思维的外衣,思维是表达的内核。深化阅读感受,其实就是内化思维的过程,阅读时作批注是最有效的方式。
现行教材从文学视野和文章学视野可分为两大类,采用艺术语体的可称为文学类课文,其余大多为文章类课文。不同的文本的批注教学之间有共性也有个性。
文学类课文,因其自身独特的文学价值和艺术化的语言风格,尊重读者的阅读个性和独特的阅读体验,更为强调读者的生发创造。因此在引导学生对此类课文进行批注时,教师不必对学生的自主批注做过多“条条框框”的约束,只需做简单的“导思”工作,使其对文本的批注更具有开放性。实施模式可归纳为:(1)引题导思,自由批注;(2)交流展示,分散研讨;(3)点拨深化,二次批注(创造性批注);(4)延伸课外,学以致用。
文章类课文意在表现形象、阐明道理,从文本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来看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因此学生个性化解读的空间和价值都不大。为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按照递进式的批注任务对学生实施目标驱动。学生在简单的阅读理解之后,根据目标任务指向迅速抓住文体特征,集中突破课文重难点。另因文章类课文实用性较强,适宜学生对其进行应用性批注,实施模式可归纳为:(1)任务引领,自由批注;(2)交流谈论,展示批注;(3)点拨深化,二次批注(应用性批注);(4)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当然,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是逐年增强的,每个年级的学习目标也各不相同。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教师要以字词句的辨识式批注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还是以教师引导为主,过程中要强化批注方法的指导,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文本特征,选择适当的批注点交给学生进行批注。
中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一阶段的教学就可以适当地给予学生批注的自由,学生可能对“批注什么”还是比较模糊的,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注意向学生渗透批注的内容层次,教给学生批注时的思考方法。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约束”和“开放”的结合,在引领的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由批注,鼓励学生积极展示和交流。
高年级学生应该已经熟练掌握了批注阅读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将指导方法等步骤省略,适当“放手”,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自主批注、展示交流上,把关注点放在学生的个体批注上,引导学生学会在自主批注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高年级阶段的批注教学模式可以归纳为:(1)任务引领,初次批注;(2)交流展示,分散研讨;(3)点拨导思,二次批注;(4)课外延伸,拓展批注。
一篇课文有很多的批注点,这些批注点指向不同、层次不同,如果任由学生随意批注很可能导致学生对教材缺乏整体把握。“因学而教”理念下的批注式阅读教学强调结合文本目标指向,考量学生批注能力现状,对批注进行“规划”。教师的针对性引导,可使学生的批注更具实效,为后续的互动交流、思维碰撞做好铺垫。
一、示范引领,有法可依
在教学中运用批注式阅读首先要帮助学生掌握批注这种阅读的方法。批注式阅读的基本方法是符号批注和文字批注。
符号批注是学生初步默讀思考课文时,对文本内容关键点、疑惑处等,进行简单的圈点勾画。文字批注是在符号批注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围绕重难点,以点带面发散出去,抓住关键进行文字表达。
文字批注可长可短,力求简洁明了,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表达方式也相对自由。当然,对于学生来说掌握方法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有具体的指导。否则,批注往往会比较空洞,洋洋洒洒不知所云,看不出思维的痕迹。因此在起步阶段,教师可以在具体真实的阅读情境下对课文进行示范批注,对学生进行最直接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并将这些方法进行归纳整理,以学生易于理解记忆的形式,让学生心中有“法”,而后在长期学习实践中,对照操作,学会用“法”,养成及时写下自己的观点、感悟的良好阅读习惯。
二、任务引领,有章可循
批注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教师可以在学生自主批注之前提出一定的批注要求,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后的阅读批注能更好地触碰到文本的灵魂,引发更深层次的阅读思考。
如《刷子李》一课,让学生品读刷子李奇在何处,可批注的东西很多,学生可赏析刷子李刷墙后的效果,可关注其立下的规矩,可质疑问难,等等。 如果教师不对学生该从哪一方面着手思考和批注进行提示和指导,学生就会表现得无所适从,由此造成阅读的低效。反之,如果教师能对学生的批注活动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则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品读课文,了解刷子李的效果奇、规矩奇、技艺奇之后,教师进行引导:“同学们,刚才我们关注了刷子李这个人物,接下来,我们的任务是发现、欣赏《刷子李》一文的表达奇在何处。”有了批注要求的指引,学生心中就有了批注的目标。“有章可循”,能帮助学生突破只关注人物形象奇妙的思维局限,静心去领略作者表达手法上的奇妙之处。
三、交流批注,深度研讨
批注是学生个体的感悟与思考,势必会产生多元化、个性化的解读。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是零碎的,他们的自由批注也是碎片化的。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之上,师生要共同对这些批注点进行研讨,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文本。
比如:教师可以在学生针对某一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后,把发言权交给其他学生,或鼓励其他学生针对该问题共同批注、共同探讨。学生需要展示和交流批注的舞台,抓住一两个能引领全文的中心话题,在充分阅读文本、完成了部分批注的基础上,可以有针对性地围绕中心话题进行相对集中的更深层次的批注。
在研讨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争论点,深入、充分地展开过程性研讨,捕捉不同学生基于不同的文本赏析视角产生的独特观点,生成智慧火花,使学生领略到语言文字表达独特的魅力。
四、延伸课外,学以致用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批注式阅读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养成批注阅读的习惯,将这种传统的阅读方式广泛地运用到今后的学习生活当中。
教师要给学生搭建课外批注阅读的平台,师生可以同读一篇文章,并组织读书体会活动和学生批注交流活动,也可以定期进行好词好句点评、赏析、展示。如教学完《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教师发现学生所做的批注很有深度和广度。有表达内心情感的“这帮侵略者太可恶了,简直就是一群强盗”;有站在现在立场写感受的“我们的国家如今强大了,再也不怕他们了”;有警戒世人的“作为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我们要始终牢记‘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定要努力奋斗,为国效力”。
扩展批注,推动了阅读活动的纵深发展,促进了课内与课外、知识与能力、认知与情感的有机结合。
学语文,是一场灵魂与灵魂相遇的诗意旅程。习得母语,沉浸式阅读必不可少。批注式阅读教学,要实施“因学而教”,教师必须准确定位:做一个优秀的“伴读者”。
【参考文献】
[1]曾丽.开展批注阅读,张扬学生个性——小学语文高年级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7(47).
[2]杨义昕.批注式阅读方法在整本书阅读中的阅读策略[J].进展(教学与科研),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