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治疗分析

2021-12-02聂丹凤李艳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31期
关键词:经颅脑血管功能障碍

聂丹凤 李艳

1.上海市长宁区北新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050;2.上海市同仁医院,上海 200336

临床上,脑卒中十分常见,乃脑血管疾病之一,而认知功能障碍则是脑卒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病率在20~80%的范围之内,可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康复进程[1]。目前,危险因素预防、药物治疗和认知功能训练等都是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几种重要干预方式,但疗效欠佳。本文选取60名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病患(2019年10月-2020年9月),旨在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用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9月-2020年2月上海市同仁医院康复科接诊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病患60例,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女性13例,男性17例,年纪在43~79岁之间,平均(59.69±5.43)岁;病程在1~9个月之间,平均(4.03±1.02)个月。对照组女性12例,男性18例,年纪在42~80岁之间,平均(59.97±4.21)岁;病程在1~8个月之间,平均(3.95±0.96)个月。排除脑肿瘤者、病情恶化者、有经颅手术史者、癫痫者、脑外伤者、心脏病者与肝肾功能不全者[2]。2组病程等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组都接受常规康复治疗:针灸、作业疗法、步态训练、物理疗法和平衡训练等,同时指导患者做认知功能训练,内容有注意力、定向力、思维和知觉等,每次30min,每日2次,每周训练5天,总共需训练2个月。试验组加用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详细如下:采用武汉依瑞德产经颅磁刺激治疗仪(YRD CCY-I)给予 rTMS 治疗,选用 8 字形线圈,磁刺激峰值强度为 2T,首次治疗时测定患者的皮质静息运动阈值(resting motor threshold,RMT)。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使用单脉冲模式刺激利手侧拇指运动区皮质(M1),刺激 10次,其中5次可诱发拇指外展肌运动,该刺激强度能量即为RMT[4]。设置磁刺激强度为80%~120%MT。参照国际标准脑电电极10-20导联系统定位线圈作用部位[5]。每天给予患者患侧大脑前额叶背外侧皮质(dorsilateral prefrontal eortex,DLPFC)高频(5~10 Hz)磁脉冲刺激600~800次,每次治疗20 min,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4周。

1.3评价指标 用LOTCA量表评估2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总分115,得分越高,认知功能就越强。

选择Barthel指数对2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作出评价,内容有控制大小便、修饰、如厕、床椅转移、进食、平底行走、洗澡和上下楼梯等,总分100,得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就越强。

2 结 果

2.1认知功能分析 在LOTCA评分上,2组治疗前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后比对照组高,P<0.05。如表1。

表1 统计LOTCA评估结果表 (分)

2.2日常生活能力分析 在Barthel指数上,2组治疗前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后比对照组高,P<0.05。如表2。

表2 统计Barthel评估结果表 (分)

3 讨 论

目前,脑卒中作为脑血管疾病之一,在我国临床上十分常见,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相关资料中提及,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以记忆、学习和语言等功能减退为主要病理特征,可损害患者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3]。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乃无创脑部治疗技术之一,能够利用磁生电与电生磁原理,经颅脑将电脉冲信号传入大脑皮层当中,并能通过对刺激频率的改变,形成感应电流,以引起脉冲磁刺激,使刺激部位神经产生兴奋作用,从而有助于改善局部脑血流,扩张脑血管,提高突触可塑性,并能对炎性因子的聚集和形成过程进行抑制[4]。此研究,针对LOTCA评分,试验组治疗后比对照组高,P<0.05;针对Barthel指数,试验组治疗后比对照组高,P<0.05。

综上,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用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利于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及认知功能恢复,建议推广。

猜你喜欢

经颅脑血管功能障碍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经颅磁刺激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酒依赖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