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应用于新生儿肺炎治疗中的治疗效果研究

2021-12-02李年华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31期
关键词:胎龄血氧经皮

李年华

泰州市中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的一种常见病。目前无创技术逐步完善,新生儿肺炎救治有效率明显提升,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这一装置对吸入氧的浓度以及相应的流量进行调整,并且其具备加湿和加温功能。 近几年来该通气模式已成为治疗新生儿肺炎的常用方法,文章就具体探讨了这种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33例患儿,男性20例,女性13例,患者胎龄33~42周,平均胎龄(37.3±1.2)周。观察组33例患儿,男性19例,女性14例,患者胎龄32~41周,平均年龄(37.5±1.1)岁。本次选择的新生儿具有以下几个条件:体重在1500~4000g之间;胎龄在32~42周之间;呼吸频率大于50次/min,PaCO2低于60mmHg;新生儿出生后胸部X线检查与新生儿肺炎改变指征相符,且无气胸和气漏症状;排除新生儿呼吸道畸形、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其他严重的系统疾病患者。

1.2方法 在入院后两组患者均需要先接受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的内容主要包括新生儿常规护理,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尽早喂养,维持水电解质血糖稳定,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同时进行体温、呼吸、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以及血压等指标的监测;合并细菌感染的患者还需要对其实施抗生素治疗。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观察组患者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根据患者的出生胎龄、日龄以及患者体重情况,为患者选择合适型号鼻塞,配备具有空气氧气混合功能的装置,同时将通气装置与鼻塞相连,固定好鼻塞,设置好相关参数,每分钟的氧气流量需要控制在6.0~8.0L,FiO2水平为25~40%,呼气正末压在4~6cmH2O之间[1]。在对患者进行给氧治疗的过程中,保证持续、低流量给氧。随着患者病情的改善,逐步下调吸氧浓度,下调呼气末正压,直至撤除nCPAP装置。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效:患者12h内呼吸、心率以及经皮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有明显改善,PaCO2、PaO2正常。有效:24h内患者的呼吸、心率以及经皮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有一定改好转,PaCO2、PaO2正常。无效:24h内患者的呼吸、心率以及经皮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未见好转,PaCO2、PaO2未见明显改善或者治疗过程中采用机械辅助治疗方法。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n(%)

3 讨 论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疾病中常见病之一,该病也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和新生儿呼吸道生理结构有关联。新生儿肺内气道和肺泡均较成人少,而且,新生儿肺泡表面积和体表面积相对较小,但代谢率明显高于成人,因此新生儿“肺储备功能”明显不足,较易发生呼吸衰竭[2]。有研究人员指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治疗基础主要是新生儿的下颌较小,所以其舌头能够充满其口咽部, 因此在新生儿处于安静状态时,会经鼻呼吸[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其治疗的效果整体优于对照组患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临床上治疗新生儿肺炎患者的过程中,通过采用常规对症治疗配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方式能够降低患儿呼吸做功,使患儿呼吸功能得到更好有效改善,纠正低氧血症。有研究证实经鼻持续正压通气可以降低气管插管率,减少吸氧时间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不易对患者的呼吸道造成二次损伤的特点,是一种非创伤性辅助通气技术,临床应用价值很高。对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目前临床首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疗法,很多有条件的医院产房已配备nCPAP,把新生儿肺部疾病救治提前到产房。

综上所述,在采用常规对症治疗的方式治疗新生儿肺炎患者的基础之上,配合使用经鼻气道正压通气的方式对患儿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的有效率,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胎龄血氧经皮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智能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
不同胎龄胎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特性比较
乳腺血氧与多普勒联合检查在乳腺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
早产儿胎龄和体重对儿童糖尿病的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