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流量鼻导管流量和温度对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舒适度的运用效果
2021-12-02郑少端
郑少端
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是指患者氧合指数低于300 mmHg一种呼吸衰竭疾病,是呼吸内科常见疾病,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与传统的呼吸衰竭相比,该疾病的患者不存在呼吸泵异常、上呼吸道梗阻以及大气道梗阻现象,针对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可以给予其鼻导管通气治疗[1]。高流量鼻导管是一种新型的呼吸支持手段,其优点在于在恒定的温度和FiO2小输送加湿空气氧混合物。在患者接受鼻导管通气治疗时,鼻导管流量高低以及温度的高低均会影响患者的舒适度。本次研究中,纳入95例医院2018年7月—2020年1月收治的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对照组接受37℃ 30 L/min鼻导管通气治疗,研究组接受31℃ 60 L/min鼻导管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医院2018年7月—2020年1月收治的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共95例,将9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对照组有45例,研究组有50例,对照组中,男性有23例,女性有22例,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54.68±4.91)岁;研究组患者中,男性有26例,女性有24例,年龄33~76岁,平均年龄(54.85±3.57)岁;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确诊为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2];(2)年龄大于18周岁;(3)存在无机械通气指征,需要接受鼻导管给氧;(4)X片显示肺部渗出影;(5)本次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会批准,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1)II型呼吸衰竭、先天性心脏病、颅内高压;(2)伴有左心房高压、急危重症;(3)中枢感染感染所致呼吸衰竭,呼吸道、呼吸泵以及大气道梗阻所致的呼吸衰竭;(4)慢性低氧性肺部疾病;(5)患者存在CO2潴留、病情加重、意识模糊等症状;(6)患者拒绝参加。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抗感染、氧气吸入、正压通气等对症治疗。对照组接受37℃ 30 L/min鼻导管通气治疗,研究组接受31℃ 60 L/min鼻导管通气治疗,在整个治疗期间对患者行常规护理,加强对患者的环境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以及健康宣教。维持时间≥5 h/d。
1.3 观察指标
1.3.1吸氧时间、低氧血症持续时间、舒适度评分、住院时长、血气分析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 在患者研究结束后,将患者的吸氧时间、低氧血症持续时间、舒适度评分[3]、住院时长、PaO2、SaO2、PaCO2、并发症发生率(不耐受、脓痰、器官缺氧损伤、鼻黏膜损伤、肺炎)统计记录。
1.3.2 护理操作难易度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 (1)护理操作难易度:由护士长以及高年资护士对本次护理操作的难易度进行评估,0~1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操作难度越大。(2)护理满意度评分:参考《护患沟通技巧》[4]中对于护理满意度评分调查问卷制作方法,将制作好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发放至患者,让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进行评估,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对本次研究中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x-±s),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吸氧时间、低氧血症持续时间、舒适度评分、住院时长
研究组的吸氧时间、低氧血症持续时间、住院时长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吸氧时间、低氧血症持续时间、舒适度评分、住院时长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吸氧时间、低氧血症持续时间、舒适度评分、住院时长对比(±s)
组别 例数 吸氧时间(d) 低氧血症持续时间(h) 舒适度评分(分) 住院时长(d)对照组 45 3.54±0.21 1.93±0.23 83.74±3.81 15.74±3.86研究组 50 2.15±0.33 1.21±0.12 95.71±1.81 12.45±3.44 t值 - 24.183 19.402 19.871 4.392 P值 - <0.05 <0.05 <0.05 <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
治疗前,血气分析水平对比,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的PaO2、S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PaO2(mmHg) PaCO2(mmHg) SaO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5 55.73±4.91 74.58±8.74 76.82±9.81 45.18±3.85 90.85±3.85 93.58±3.58研究组 50 55.68±4.58 94.58±18.48 76.47±9.34 32.58±5.93 90.81±3.53 98.71±3.81 t值 - 0.051 6.621 0.178 12.133 0.052 6.742 P值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组(10.00%)低于对照组(2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2.4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操作难易度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
研究组的护理操作难易度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操作难易度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分,±s)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操作难易度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分,±s)
组别 例数 护理操作难易度 护理满意度评分对照组 45 6.52±0.43 81.85±4.66研究组 50 8.15±0.57 95.72±0.31 t值 - 15.597 21.007 P值 - <0.05 <0.05
3 讨论
临床上对于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主要是采样鼻导管或者面罩进行氧气吸入治疗,鼻导管的氧流量大于6 L/min时,若是冷气流量以及气候湿度未达到理想状态,患者会出现鼻黏膜干燥、鼻黏膜出血等多种不适并发症[5-6]。面罩氧气吸入虽可提供高流量氧气,但是会影响患者的进食、饮水,患者的舒适度较差。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可以输送空气-氧气混合物,氧流量可高达60 L/min,通过主动式高温加湿器,可以对气体进行加温加湿,从而提升患者的舒适度[7]。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可以恒定设置温度是患者在氧气吸入治疗过程中的重要辅助措施,临床上其他类型的氧疗治疗无法恒定温度,传统的氧疗治疗仅有湿化作用无加温作用,故而患者在氧疗时极易出现鼻咽部干冷、不适[8-9]。当高流量鼻导管通气的温度设置为37℃时,患者会出现体内水电解质不平衡、鼻孔过热的症状,导致患者的舒适度降低,故而在患者在接受这种非侵入性氧疗时,应根据患者舒适度调整温度,将温度控制在31℃,从而改善患者的舒适度[10-12]。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指标相比,研究组的吸氧时间、低氧血症持续时间更短,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长相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说明了在低温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时,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将温度调节至31℃,患者的舒适度更好,组间对比舒适度评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血气分析水平对比,两组患者均无差异;治疗后,研究组的PaO2、S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不耐受、脓痰、器官缺氧损伤、鼻黏膜损伤、肺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组(10.00%)低于对照组(28.89%)(P<0.05)。上述研究数据证实了,采取低温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研究组的护理操作难易度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研究组的护理操作难度较大,但是该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也说明了,患者更加认可该护理措施,一方面能够保证治疗效果,另一方面能够保证舒适度。
综上所述,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接受低温高流量鼻导管流量治疗,能够保证舒适度,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