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进展研究

2021-12-02覃洁

今日健康 2021年6期
关键词:内瘘维持性血栓

覃洁

(梧州市蒙山县人民医院,广西 梧州,546700)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借助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等方式挽救尿毒症、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生命,是一种延长患者生命的过渡性干预措施[1]。目前,随着肾脏类疾病的不断增多,终末期肾病患者也逐渐增长。该治疗方式的目的是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从而起到肾脏功能代替作用。血管通路主要是指将机体血液从体内引出,经过滤、透析等排除血液内的毒素与杂质,最终引流回体内的通路[2]。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必备前提条件[3]。为此,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强化血管通路护理措施极为重要,不但能保障血透的效果,还能维持患者生命指标的稳定性。本文就近年来临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措施进行整合,综述如下。

1 血管通路的类型

1.1 临时性血管通路

①股静脉置管:20世纪60年代初[4],有学者使用股静脉进行血管通路建立,推动了血管通路的开展。但随着临床广泛应用,逐渐发现因股静脉留置导管,对患者下肢活动造成限制,易引发深静脉血栓。且导管部位极易出现感染;②锁骨下静脉置管:锁骨静脉放置导管方便清洁导管,感染发生率低,且血流量充足。但因锁骨下静脉周围解剖结构复杂,对穿刺的要求加高,操作不当极易出现血胸、气胸等并发症,导致动脉破裂出血[5];③动静脉置管:该方式基于动静脉穿刺技术而出现的可留置针头的穿刺方式,在浅动脉搏动最显著区域进针,将套管置入血管,移除针芯连接动脉导管。该方式操作简便,不易出现感染。④长期导管:又称之为带cuff中心静脉管,由于该方式并发症较多、中风循环率高、血栓形成率高,在临床上使用率较低。

1.2 长期性血管通路

①动静脉外瘘:20世纪60年代[6],因终末期肾病发生率日益增长,而短期治疗效果较差,需长时间进行血液透析。其能在术后立即建立血管通路,无需反复穿刺。但随着临床应用,发现其固定稳定性不佳,极易出现导管脱落,且体外瘘管给患者生活带来诸多不便;②动静脉内瘘:a.直接缝合内瘘:随着医疗技术的提升,有学者使用皮下桡动脉与头静脉制成皮下动静脉内瘘[7],不但能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血流量,还能降低感染、血栓形成风险。但在操作中需反复穿刺,且术后需等待内瘘程度。

2 血管通路的护理

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过程中,威胁其生存质量及血管通路的因素通常为感染、血栓形成等,而由于需长时间置管、多次穿刺,出现多种并发症。为此,在血管通路建立过程中,需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患者因病情相对危重,对治疗存在消极情绪,需详细宣教治疗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及时疏导因疾病引发的负性情绪,强化遵医行为,提升一次穿刺成功率[8]。柳惠玉等人[9]研究发现,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管理中,采取护理程度健康教育指导,可明显提升患者对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减少干预后血管通路的感染率与堵塞率,提升血管通畅率;于穿刺前对血管进行保护,特别是穿刺区域血管,避免肢体受压,保障局部清洁、皮肤完好;术前可适当指导患者开展适当的肢体锻炼,促使局部血液循环,为血管通路建立提供良好的基础。

2.2 穿刺护理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娴熟掌握快、准、稳穿刺技术,穿刺时,针与皮肤形成20°夹角,穿刺完毕后立即妥善固定针柄。若穿刺失败,需重新选择穿刺点[10];对于血管较细的患者,可局部使用罂粟碱扩张血管;血液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血流量,若血流量不足及时调整针位置,若血流量仍不能增加,需选择较粗的浅静脉再次穿刺。

2.3 置管护理

每次透析接管时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使用生理盐水冲管,若导管不畅可用尿激酶溶栓,不可强行推注,以免栓塞及感染的发生[11]。透析过程中观察患者各项生命指标,若出现低静脉压、血流量不足等,需及时检查管道是否畅通,体征姿势避免管道受压;透析完毕后使用肝素盐水封管,并使用无菌纱布包裹固定妥当;对置管区域皮肤定期消毒清洁,及时更换无菌纱布。

2.4 患者自我管理

周宗琼等人[12]研究显示,对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微信干预可显著提高其血管通路的保护意识和自我管理执行力,减少并发症发生。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宣教血管通路的原理与基本护理常识,讲解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娴熟的开展自我护理措施,尽可能消除引发病情加重的因素。指导患者正确的检查内瘘通畅度,教导其使用手指触摸感觉内瘘的震颤等。

2.5 并发症护理

①感染:术后感染是血管通路建立后最多见的并发症,若术后瘘管区域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提示出现局部感染。术中应严格根据无菌操作,术后保障瘘口清洁、干燥,特别是对与瘘口接触的皮肤。若出现感染症状,立即停止内瘘,使用临时血管通路替代,并给予抗生素针对性治疗;②假性动脉瘤:其是指内瘘局部有较为明显的凸起,呈瘤状,若血管瘤较小,可使用弹性绷带加压(轻微);若血管瘤较大,易引发破裂,需及时手术切除,禁止于血管瘤部位穿刺;③出血:血管通路建立后极易出现穿刺点出血、穿刺点周围皮肤血肿等,对血液循环造成影响。因此在内瘘建立后避免过早使用内瘘与反复穿刺;④血栓:若瘘管处无震颤与杂音,内瘘处疼痛,提示出现血栓。为此需每日对内瘘进行检查,术后适当使用抗凝药物,避免血栓形成。

3 小结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建立方式逐渐多样化,也体现了医学的不断进步。尽管终末期肾病的发生率日益上涨,但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建立也在日益完善,有效提升该类患的生活质量。虽然血管通路的建立方式逐渐增多,但仍有部分患者生活治疗较差,治疗效果不佳。特别是血栓、感染等风险居高不下。终末期肾病患者需长时间接受血液透析维持生命,使用血管通路的时间较长,为此加强护理措施极为重要。强化血管通路的护理措施,重视治疗期间引发病情加重的因素,开展有效地预防护理措施,并做好并发症预防的护理工作,延长血管通路的使用寿命,能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内瘘维持性血栓
自体动静脉内瘘护理8要点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高频超声监测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的价值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红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两种治疗方法对动静脉内瘘穿刺镇痛效果比较
透邪止痒汤治疗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皮肤瘙痒疗效观察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