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高音歌唱中的声区统一提升
2021-12-02刘凤祥
刘凤祥
一、女高音声部的分类
(一)声区划分
女高音与其他声部一样分为三个声区:低音区(c1-f1)、中声区(f1-#f2)和高音区(#f2-c3 或更高)。从中声区转换到高声区时,大多数人都会经过换声区(第一换声点:f1 或#f1,第二换声点:#f2 或f2)。声区的划分,有利于歌者在学习过程中明确自己的音域范围及换声区的位置。
(二)声部分类
女高音按音色、嗓音分类,可分为:抒情女高音、花腔女高音和戏剧女高音。
1.抒情女高音
音色柔美而富有感情。歌剧中最常运用的类型就是抒情女高音,抒情女高音的音域一般为c1-c3,声音明亮、声线细腻,可将人物角色塑造得很完美,人物性格体现得淋漓尽致。例如,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中的苏珊娜、普契尼《艺术家的生涯》中的咪咪等。此外,中国歌曲有《一抹夕阳》、《岁月悠悠》等。
2.花腔女高音
音域比一般女高音还要高,声音短促而灵巧、色彩丰富。花腔女高音主要就是在高音区的炫技演唱,声音性质与长笛相似,善于演唱快速的音阶、顿音和装饰性的华丽曲调。花腔女高音的音域为c1-e3 或f3。花腔女高音的角色也很多,例如,威尔第《弄臣》中的吉尔达、罗西尼《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的罗西纳等。中国作品有《夜莺》、《玛依拉变奏曲》等。
3.戏剧女高音
音域宽广且富有弹性。其最大的特征就是音量大、强度强,音域为b-b2 或c3。戏剧女高音在歌剧中,通常演的是性格烈的女子,不同于抒情女高音那种楚楚可怜的形象,戏剧女高音突出的是有血有肉,强烈的爱恨情仇的感觉。大家所熟知的戏剧女高音的角色是图兰朵,剧中她的表现力及爆发力,必须是压得住整个场子的,可想其难度之大。还有马斯卡尼《乡村骑士》中的桑杜扎、瓦格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的伊索尔德,这些都属于戏剧女高音的经典代表作品。中国歌曲有《黄河怨》等。
二、女高音中声区的训练
女高音的学习者一定都明白中声区训练的重要意义,稳定、良好的中声区,既是架通低音区和高音区的桥梁,又能体现声音的统一性。对于初学者而言,中声区的学习尤其重要,训练好中声区是获得好声音的关键。然而,有些学习者中声区没有很好地掌握,便急于进行高音的学习,常常会使声音暗淡无力、喉咙撕扯,反而不利于声乐的学习。因此,正确的中声区的训练还是很重要的。建立良好、稳定的中声区基础的训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良好的发声状态
沈湘教授提到过:“努力保持‘打开的腔体稳定、控制的呼吸稳定、下沉的喉头稳定、共鸣的位置稳定’”。要想找到这四个稳定的状态,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歌唱发声的整体状态、呼吸状态、发音状态和共鸣状态。要想建立良好的发声状态,歌唱者应保持积极、兴奋的状态,心理状态也要相对稳定。同时,在发声的时候,喉头要相对稳定,女生和男生在喉位上表现不一样的地方,是在男生身上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正确发声时,喉头会安放地比不发声时低,而且自身的感觉是没有外力,很舒服的。平时听到比较多的字眼是“吸着唱”,要感觉到全身的腔体是打开的状态,呼吸要顺畅,面部表情要自然,共鸣位置要明确统一,只有全身上下各个器官积极配合,才有可能唱出好的声音。
(二)建立过渡声区
过渡声区是中声区训练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男生在过渡声区用的是“半关闭”的感觉,而女生只要建立了稳定的过渡声区,真假声以适当的比例混起来,就可以唱到最高音。过渡声区的掌握可以使得中声区和高音换声区在感觉上协调一致,声音和谐统一。要想过渡声区完美地过渡,在中低声区歌唱的时候,就要加入混声,也就是真假声各占比例。有了真假声的加入,在扩展音域的时候,各个声区就能配合得很好,声音也会很有质感,干净没有痕迹。所以,混声唱法在体现美声规范的声音概念(“通”“实”“圆”“亮”“纯”“松”“活”“柔”)上,体现了很大的优越性及很强的科学性。
(三)纠正错误的发声习惯
1.解决“声音位置不稳定”的问题
声音位置不稳定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头腔共鸣位置不准确。歌唱学习过程中,我们通常被要求“高位置”歌唱。歌唱位置低,歌唱者会在高声区的时候,出现喉咙挤卡、上不去的现象,导致声音位置不稳定,声音不统一。
解决声音位置不稳定的问题,可以通过练声曲进行纠正,声乐学习者在进行声乐演唱前,都会进行不同形式的练声曲训练,如音阶式、跳音式的训练,甚至跨度更大的练声曲训练,都会很好地解决声音位置不稳定的问题。
2.解决“提喉”的问题
提喉是一种不正确的喉位状态。如果歌者在练习的过程中,随着音高的不断提高而逐渐地提高喉位,会使得声音特别地刺耳、生硬、缺少弹性。
解决提喉的问题,可以试着用打哈欠的方式,做到整个口腔自然放松,切忌压喉,也可以通过无声练习,张开嘴缓慢吸气,感受喉结上移和下放的位置变化与感觉。此外,学习者可以在进行练声曲训练的时候唱下行音阶,注意起音,可以较好地解决提喉的问题。
3.解决“不自然的声音”的问题
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者没有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或者教师的错误引导,会导致喉音、鼻音、抖音、白声等问题。
喉音:由于喉头肌肉太紧张、喉咙撑大、舌根太用力发出来的声音。解决办法是丢掉模仿的坏习惯,口腔放松、喉位稳定,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歌唱时既要做到打开喉咙,又不能夸大、夸张。多听科学发声的歌唱家视频,寻找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
鼻音:由于歌者歌唱时舌根过高,软腭抬不起来,气息不通畅而导致气息进入鼻腔发出来的声音。解决办法是在发生训练时,少练闭口音,多练开口音“a”,也可以运用打哈欠的方式,感受软腭抬起,上口盖打开的感觉。
抖音:由于歌者歌唱时太过紧张,气息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发出来的声音,这种声音会给人心烦意乱的感觉。解决办法是进行大量合理有效的呼吸训练,比如断音、跳音的练习,还要克服自身心理障碍。
白声:单一的从嗓子里向外唱,没有共鸣和穿透力的喊叫式的声音。这种声音没有弹性,苍白无力,是声乐初学者的通病,是一种原始状态下的声音,没有气息的支撑,更没有全身上下各个腔体的协调配合。解决办法是每天坚持进行训练,多学习理论知识,了解自身“乐器”的构造,树立正确歌唱发声的概念。
三、女高音换声区的训练
(一)女高音换声问题及原因
歌唱者从中声区唱到高声区时,常会出现“真假声”打架的现象,在中声区的时候用的是真声,到了高声区又变成了假声,中间会有痕迹,卡壳的现象,那就是换声区的问题了。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人的嗓音,从发声的能力来看,客观上存在着“声区”界限。未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可以唱出两种声音,一种叫作“真嗓”,一种叫作“假嗓”。“真嗓”音域窄,是人的自然音域,超出自然音域范围,唱出的另一种声音就是“假嗓”,二者声音区别很大。而且这两种声音很难达到歌唱的要求,也不能单独使用,于是,产生了换声区这一说法。换声区能够实现声音的过渡与形象统一,所以,换声区的训练尤为重要。
(二)女高音换声区的训练
1.采用保持声音高位置的训练
声音的“高位置”安放对于声区的统一、音域的扩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低音高唱”就是保持声音“高位置”的训练方法,换句话讲,就是在唱低音的时候,也要与唱高音时的位置一样,保持“高位置”的安放。如果没有“高位置”的安放,中低音就会显得没有力量,在唱高音的时候,中间衔接不起来,声音无法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在练习的时候,头腔共鸣起到了融合真假声的作用。要做到真声里有假声,假声里有真声,真声不完全真,假声不完全假,还必须合理地运用胸腔、口咽腔、鼻腔这三个共鸣腔体。除此之外,“高位置”的安放需要有力的气息支持。
2.采用半声唱法的训练
半声唱法即为全声的一半,半声唱法对气息的要求很高,歌唱者必须对气息有很强的控制能力,在运气的时候,保持很柔和的状态。这种唱法是在深呼吸的前提下,在哼唱的同时,声带张力增加,气息支持增强,使得喉咙很好地打开,并在力度控制下,共同作用发出一半声音的结果。半声唱法的练习,可以使歌者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气息强弱,也可以很好地掌握自身的音色,同时,还可以很好地锻炼声带的张力,使得声带保持一种健康的状态。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深呼吸,哼鸣的感觉,气息支撑,喉咙打开,软腭抬起,用适当的力量控制发出半声。
3.采用软起音的训练
歌唱发声中起音的分类有三种:软起音、硬起音和虚起音。软起音是指声带的闭合与呼出气息经过声门的时间一致,在形成声音时,声带靠拢,发出的声音舒展明亮、柔和圆润。正确的起音是正确发声的基础。在歌唱训练过程中,每一句的第一个字都要弱着唱、轻声唱,但不是虚着唱,只有起音正确了,唱的位置才会一致,音量、音色也可以逐渐放出来。
4.采用哼鸣的训练
初学声乐,我们会进行哼鸣的训练。哼鸣的位置即歌唱的位置。哼鸣分开口哼鸣和闭口哼鸣两种。老师常说:你能哼多高就能唱多高。在歌唱之前,先进行哼鸣练习,可以使声音笼在面罩共鸣中,从而达到声音统一的效果。做哼鸣练习时,切忌过度用力撞击声门,否则,音响效果紧张又刺耳。同时需要注意,无论做开口还是闭口哼鸣,要做到胸部放松,喉头稳定,气息自然顺畅。
四、结语
声乐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女高音要做到声区的统一,需要加强中低声区、换声区的训练,需要用心去体会,不断去实践、练习,同时,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很重要,只有理论结合实践,才会使声乐的演唱达到尽善尽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