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探析

2021-12-02夏玲玲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20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经营信息化

夏玲玲

(中国华信邮电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企业规模快速扩大,经营业务日趋多元化。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需要全方位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全面预算作为现代企业的重要管理模式,在提高企业运行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经营效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预算理念全员参与、业务范围全面覆盖、管理流程全程跟踪的综合管理系统。全面预算管理涵盖预算编制、审批、执行、控制、调整、监督、考核等一系列预算管理活动,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在财务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全面预算管理能够衔接企业的战略、运营与绩效,在现代化企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保障企业战略目标实现

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科学高效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一方面将企业的战略规划、经营目标以预算的方式细化分解为各部门的具体工作目标和行动计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使企业战略目标实现,另一方面通过战略目标的正确指引,保障全面预算实施具有目标性和方向性,促进全面预算管理取得良好效果。

(二)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科学化水平

全面预算管理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对预算执行过程的动态监控,可以及时根据需要调整经营策略,有助于企业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保障企业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企业树立预算管理思维,采用先进的预算管理理念解决企业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

二、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方法单一,业财融合程度不高

随着我国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重视程度的提高,预算编制方法也日趋丰富。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仍然采用定期预算、增量预算等传统方法,预算编制方法较为单一。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尽管编制简单,省时省力,但面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不利于企业管理者树立长远的全局观念,从而导致出现一些短期行为。增量预算使得企业预算规模逐年增加,也容易造成预算松弛及资源浪费。企业财务部门在预算编制中主要关注财务指标,而忽略业务部门的预算管理需求。业务部门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程度不够,业务指标与财务指标关联度低,容易导致业务计划与财务预算相脱节,预算管理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二)预算管理缺乏刚性控制,监督职能未能有效发挥

目前,我国企业普遍比较重视预算编制,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完成预算编制工作。然而,企业管理者对于预算执行重视程度不够,预算管理缺乏刚性控制。面对市场波动以及政策调整带来的经营环境变化,一方面,企业预算执行能力不强,非关键指标预算调整随意,降低了预算管理的约束力和控制力。另一方面,柔性管理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过于宽松,预算约束力相对有限,企业规章制度无法有效实施,不利于预算管理工作科学高效的开展。由于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企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对预算事前、事中的有效监控,无法及时、动态的掌握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导致预算分析实效性较差,不利于企业及时修正预算执行差异,削弱了预算执行的控制效果。

(三)缺乏有效的系统工具支撑全面预算体系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经营环境复杂多变,内部管理要求不断提高。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企业已经普遍建立了财务信息化系统。然而,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系统主要应用于财务核算,预算管理更多的集中于预算编制,缺乏从战略、计划、预算、执行、分析到考核的全周期闭环管理。目前,单纯的预算编制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管理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精细化预算管理需求的逐步升温,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信息化系统能够实现闭环管理,通过多维度的编制功能满足企业灵活多变的管理需求。没有信息化系统支撑的预算管理方式难以对预算执行进行事前、事中的监控与分析,企业不能动态的掌握经营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算目标的有效落实。目前,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系统工具,一方面使得业务计划和财务预算相脱节,无法实现高效联动,另一方面难以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动态调整目标和资源分配,不利于预算管理的顺利实施。

三、加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加强业财深度融合

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及管理需求,合理选择预算编制方法,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一是根据企业经营特点,综合采用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等多种预算编制方法,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对于预算项目与业务量之间存在明显数量依存关系的企业,面对市场和产能存在的较大不确定性,可以采用弹性预算法,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使预算更贴近企业经营管理实际情况。对于希望降低成本费用的企业,在考虑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上,可以采用零基预算方法。企业从实际需要出发分析经济活动的合理性,不受历史不合理因素影响,预算编制更符合经营活动的实际需要,增强了预算编制的透明度,有利于进行预算控制。二是加强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的有机结合。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财务需要业务数据作支撑,业务需要财务数据做指导,业财融合才能有效推进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一方面业务部门在完成业务量、毛利等业绩指标的基础上,应提高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财务部门也要深入关注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发展情况。通过强化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协作管理意识,以业务预算为基础,提升企业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实现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的深度融合。

(二)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加大预算执行监督

预算的执行与控制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环节,是实现企业战略和预算目标的重要保障。企业在预算管理工作中,一是要强化预算执行刚性约束。通过建立科学的预算审批制度,采用分级授权审批处理预算内、预算外和超预算支出,确保预算的有效执行。对于部门预算,超出预算的支出需要经过特定的流程审批后才能使用。对于公司整体预算,应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年度预算经审批后原则上不做调整。由于国家宏观政策、企业战略目标发生重大变化以及无法预期的自然灾害,致使预算编制基础不成立或预算无法适用实际经营情况,企业在履行必要的审批手续后才能进行预算调整。二是采用多维度控制方式,实现全方位预算控制。面对多元化的预算控制需求,企业一方面可以从业务单元、产品线、项目等多个维度组合个性化的控制方案,实现预算控制的全方位介入。另一方面可以根据业务特点灵活设置控制周期,对于关键业务指标采取月度控制,能够及时发现预算执行偏差,不断修正预算控制目标。利润表指标可以利用当期控制和累进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将年度目标细化分解为季度指标,确保年度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三是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建立有效的预算控制体系。企业应借助信息化手段,实时监控预算执行过程。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结构、进度、差异、同比、环比等多维度的分析与比较,及时根据需要调整经营策略,减少企业经营目标在实现过程中的偏离程度。

(三)推动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保障全面预算管理顺利实施

为了有效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满足预算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需求,企业应加强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系统集成性、共享性和便利性的特点,促进预算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全面提高企业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一是构建以战略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将企业战略目标、经营计划融合到全面预算各业务流程之中,搭建起战略规划、财务管理、业务运营紧密结合的一体化管控平台,实现业务和财务的有机结合。二是借助信息化系统提高预算管理流程的规范性。通过建立从战略、计划、预算、执行、分析到考核的全周期闭环管理,促进全面预算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化与精细化,增强预算编制的规范性与科学性,提高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效率,促进预算有效执行。三是加强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集成,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通过预算管理系统、财务核算系统、ERP供应链系统、资金管理系统等企业内部系统的有效融合,整合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实现资源的集中优化与共享,全面提高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四是利用信息化系统加强预算管理执行力度。全流程的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有助于企业实时跟踪预算审批环节,及时纠正预算偏差,提高预算控制分析质量,实现对预算执行的有效管控。

四、结束语

全面预算管理贯穿于企业整个经营过程之中,是促进企业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为了满足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需求,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预算管理体系,实现做优做强,企业应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强化预算全过程控制,推进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全面预算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经营信息化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