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言”中“老”类称谓词研究

2021-12-02陈慧卿

滨州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三言用法

陈慧卿

(兰州大学 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三言”是由明代冯梦龙在搜集宋元话本和明代拟话本的基础之上,经过一系列不同程度的改编,加上部分个人创作而著成的。“三言”采用拟话本的形式,文中几乎全由白话写成,语言通俗易懂,比较集中鲜明地反映了明末时期通用口语的使用情况,具有极高的语料和语言研究价值。称谓词是语言系统中非常重要的词类存在,对“三言”中有特色的专类称谓词进行研究能更好地把握明代的语言风貌以及社会政治生活等各个方面。“称谓”一词在《汉语大词典》中的释义是“称呼,名称”[1]。它最早出现在《后汉书·郎顗传》:“今去奢即俭,以先天下在,改易名号,随事称谓。”此处的称谓是动词,表示“称呼”义。唐代刘知几的《史通·称谓》中有这样的记载:“古往今来,名目各异,区分壤隔称谓不同。”这里的“称谓”是名词,指各类名称。“称谓词”的界定历来都是一个有所争议的话题,学界大致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称谓就是指称呼语。袁庭栋在《古人称谓漫谈》中说:“在古代文献中,‘称谓’与‘称呼’是近义词,在指某一具体称呼时,多用‘称呼’;在泛指多种称呼时多用‘称谓’。”[2]第二,称谓主要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身份的名称。戴昭铭在《语言文化学导论》中认为:“称谓是人类社会中体现特定的人际关系的特定身份角色的称呼。这种称呼总是反映着一定社会文化或特定语言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对“称谓”一词的解释为:“名词,人们由于亲属或其他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师傅、厂长等。”[4]第三,称谓就是指用来交际的称呼。姚亚平在《现代汉语称谓系统变化的两大基本趋势》中的观点为:“‘称谓’是交际主体在语言交往中处理主体间关系,进行人际定位的一种语言活动。”[5]笔者在此次研究“老”类称谓词中采用《现代汉语词典》对称谓词的定义,即人们在社会中产生的相互关系以及社会角色的名称。

我国古代称谓词研究具有悠久历史,早在《尔雅·释亲》中就对亲属称谓进行了相对系统的概括整理,接下来《小尔雅》《释名》《说文解字》《集韵》等对称谓词都有所讨论。隋唐至宋明时期,称谓词的研究也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如唐代刘知几《史通·称谓》、宋代朱熹《太平玉览·宗亲部》、明代方以智《通雅·称谓》等都是研究古代称谓的重要典籍。到了清代考证训诂之风大盛,这一时期的称谓词研究主要有顾炎武的《日知录》、粱章巨的《称谓录》、郑珍的《亲属记》等。到新时期,称谓词的研究取得空前发展。如韩省之的《称谓大词典》、林美容的《汉语亲属称谓的结构分析》等。此外又出现了汉语称谓词的专书研究,如夏先培的《左传交际称谓研究》开专书研究先河,之后又有孙炜的《〈红楼梦〉的亲属称谓》、刘丹青的《〈红楼梦〉姨类称谓的语义研究》。这些研究成果都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以及丰富的语料资源。以上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对称谓词的界定以及称谓词的某一类或几类的专题研究上,对于其中有特色的专类称谓词的研究是非常不足的。笔者提取了“三言”中的“老”类称谓词进行分析,一方面可以弥补专类称谓词研究的不足,另一方面对一些辞书的编纂、修订、增补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大型工具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一是词目失收。二是义项阙略。三是释义不确”[6]。通过考察“三言”中极具特色的“老”类称谓词可以补充《汉语大词典》等失收的词语或义项,也可以为某些词语的阐释提供更丰富或时代更早的书证。

董为光在《称谓表达与词缀“老”的虚化》一文中指出:“词缀‘老’的主要作用,是充当称谓语的积极构造手段。”[7]笔者为了能够更好地反映“三言”中的“老”类称谓词的面貌和使用特点,把称谓词分为亲属类、拟亲属类、社会类、姓名类、詈称类五大部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细致的划分和分析。文章中的语料如无特殊情况说明均来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的“三言”。

一、亲属称谓中的“老”类称谓词

(一)长辈亲属称谓中的“老”类称谓词

“三言” 中“老”类长辈亲属称谓词主要集中在对父亲、母亲的称呼上,少见于对祖辈的称呼。对父亲的称呼主要有5个:老子、老官儿、老父、老尊、老官人。以下对称谓词的释义均来自《汉语大词典》,为节省篇幅,只标页码不加脚注。例如:

1.闻得家中老子身故,星夜要赶回。(《喻世明言·第二卷·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2.那先生一来见他不像个读书之人,二来见他老官儿也不像认真要儿读书。(《醒世恒言·第十七卷·张孝基陈留认舅》)

3.乃答道:“老官儿虽有遗嘱,不过是死人说话了,须不是圣旨,违背不得的;况且我们的家事,那个外人敢来谈论!”(《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徐老仆义愤成家》)

4.徐言与徐召商议道:“意欲即今三股份开,撇脱了这条烂死蛇,由他们有得吃,没得吃,可不与你我没干涉了?只是当初老官儿遗嘱,教道莫要分开。今若违他言语,被人谈论,却怎么处?”(同上)

5.我想三娘子又没甚妆奁,这银两定然是老官儿存日,三兄弟克剥下的,今日方才出豁。(同上)

6.少顷间,只见有个妇人啼哭而来,说道:“老父陷狱,借得三条宝带,要去赎罪。偶到寺中盥手烧香,遗失在此。如有人拾取,可怜见还,全了老父之命。”(《喻世明言·第九卷·裴晋公义还原配》)

7.原来父母虽亡,他的老尊原是务实生理的人,却也有些田房遗下。(《醒世恒言·第二十一卷·张淑儿巧智脱杨生》)

8.我心里也道罢了,只愁大哥与老官人回来怨畅,怎得了?(《喻世明言·第四卷·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老子”是父亲的俗称(《汉语大词典》11 759页),“三言”中共出现8次,只有他称用法。汉晋时期主要作为自称使用,相当于“老夫”,如《后汉书·逸民传·韩康》:“此自老子与之,亭长何罪!”“三言”中同样存在这样的用法,如《喻世明言》第三回中的“恰好八老出来道:‘官人,你那里闲耍?教老子没处寻。家中特备菜酒,止请主管相陪,再无他客。’”这里主要指老年人的自称,后来“老子”在自称时增添了“自负”的语义特征,但此处的用例是比较纯粹的老年男性的自称,仅出现1次。“老官人”“老官儿”主要出现在叙述性的语境中,从不用作面称,“老官人”在三言中只出现1次,“老官儿”表父亲的含义共出现4次,都用作他称,没有面称用法,《汉语大词典》对“老官儿”的释义缺乏“父亲”这一义项,应当增补。“老官儿”除了指父亲,也经常用作对一般老者的称呼,前还可加姓氏,共出现4次,如《醒世恒言》第四回“这老官儿真是个忒煞古怪,所以有这样事”与第三十四回“赵完道:‘他刚同丁老官儿走来问我,遮堂打下,压死在内’”这两个例子中的“老官儿”都是对年长男性的称呼。“老父”一般指说话者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汉语大词典》11 761页),共出现14次,“老尊”是父亲的别称(《汉语大词典》11 765页),其使用频率很低,“三言”中仅出现1次。

“老”类称谓词中对母亲的称呼主要是2个:老母、老娘。例如:

1.朱恩道:“先父弃世多年,止有老母在堂,今年六十八岁了,吃一口长素。”(《醒世恒言·第十八卷·施润泽滩阙遇友》)

2.扑鱼的告那贵人道:“昨夜迫划得几文钱,买这鱼来扑,指望赢几个钱去养老娘。”(《喻世明言·第十五卷·史弘肇龙虎君臣会》)

“老母”指年老的母亲(《汉语大词典》11 763页),“三言”中的用例都是用来称呼母亲的,共出现31次,其中只有1例是面称,且说话人的身份地位都较为尊贵。“老娘”是母亲的俗称(《汉语大词典》11 775页),共出现21次,其中只有1例是面称,其余都是他称,且说话人的身份均为小市民阶级,社会地位较卑下,和称呼母亲为“老母”的人的身份大不相同。但“老娘”的用法不像“老母”那样专指母亲,“三言”中“老娘”经常是中老年妇女的自称,共出现36次,多带有自大的意味,经过长时间的运用,“老”字意义逐渐虚化,不仅可以是中老年妇女的自称,年轻女子同样可以自称“老娘”,这是其在用法上与“老子”一词最大的不同之处,如《警世通言》第六回“孙婆道:‘老娘情愿折了许多时房钱,你明日便出门去。’”“老娘”还可用于直接称呼与说话者没有亲缘关系的年老女性,此用法在“三言”中用例很少,只有《警世通言》第十一回“徐继祖道:‘只怕老娘府上路远’”1例。此外,还有“老人家”经常用来指称自己的父亲或母亲,而“老底、老亲”是对父母的合称。例如:

1.陆五汉道:“若说个影儿,或者你老人家目力不济,待我与你寻看。如说不得的,你自去寻,不干我事。”(《醒世恒言·第十六卷·陆五汉硬留合色鞋》)

2.我家老底,限定每日要讨五十文钱。(《醒世恒言·第二十七卷·李玉英狱中送冤》)

3.因老亲在堂,方谋奉养,未暇图报私恩。(《喻世明言·第八卷·吴保安弃家赎友》)

例1的“老人家”是指陆五汉对自己母亲的尊称,也可以是对父亲或父母亲的尊称,共出现2次,且都是面称用法。除此之外“老人家”还有其他两种用法,一种是对老者的尊称,“三言”中共出现69次,如《醒世恒言》第七回“秦重道:‘小可主意已定,不要你老人家费心。’”另一种是年长之人的自称,共出现3次,如《醒世恒言》第三十七回“老者道:‘我老人家虽不甚富,却也一生专行好事,便助你三万两。’”例2和例3中的“老底”“老亲”都指父亲母亲的合称,“老底”出现3次,相当于“老的”,“老亲”只出现1次,都只有他称用法。

(二)平辈亲属称谓中的“老”类称谓词

在平辈亲属称谓中,“老”类称谓词主要集中在配偶之间的称呼上,主要有4个:老公、老婆、老小、老官儿。例如:

1.偏是丑妇极会管老公,若是一般见识的,便要反目。(《喻世明言·第一卷·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2.常言道:“做买卖不着,只一时;讨老婆不着,是一世。”(《喻世明言·第一卷·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3.夜间在姐夫家安歇,虽有些少东西,只好办身上衣服,如何得钱来娶老小?(《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4.刘妈妈道:“老官儿,你许多年纪了,这样事难道还不晓得?”(《醒世恒言·第八卷·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例1和例2中的“老公、老婆”是对丈夫、妻子的俗称(《汉语大词典》11 761页),“老公”共出现65次,“老婆”共出现54次,全部为他称,没有妻子(丈夫)面称丈夫(妻子)的用例,这跟现代汉语中“老公、老婆”经常用来面称丈夫、妻子的用法大不相同。例3中的“老小”专指妻子,仅在《警世通言》中出现4次,只有他称用法。例4中的“老官儿”是中老年妇女面称丈夫时的称谓,共出现2次。

在中国古代社会一夫多妻制下,正妻和庶妻的称谓不同,在“老”类称谓词中,嫡妻一般称“老婆”或“大老婆”,庶妻一般称“小老婆”,共出现11次,如果女子比丈夫年长,那么丈夫也被称为“小老公”,只有《醒世恒言》第三十三回“却说魏生接书拆开来看了,并无一句闲言闲语,只说道:‘你在京中娶了一个小老婆,我在家中也嫁了一个小老公,早晚同赴京师也!’”1例,都只有他称用法,没有面称用例。

在古代社会,妻子的兄弟尤其是兄长往往会受到夫家的敬重,男子一般会称妻子的兄长为“老舅”,带有敬重或亲近的色彩,共出现4次,且都是面称用法。例如:

张孝基笑道:“前者老舅不知详细,故用权宜之策。今已明白,岂有是理!但须自戒可也。”(《醒世恒言·第十七卷·张孝基陈留认舅》)

两个家庭结成姻亲后,双方父母便以亲家相称,如果对方年纪稍长,为了表示尊重,往往会在“亲家”前加“老”字,共出现5次,同样只有面称用法。例如:

内中也有一样高年的说道:“老亲家!你好道之心,这般决烈,必然是神仙路上人,此去保无他虑。”(《醒世恒言·第三十八卷·李道人独步云门》)

(三)晚辈亲属称谓中的“老”类称谓词

在晚辈亲属称谓中,前面出现“老”字的情况非常少见,经过统计“三言”中只出现了“老侄”这一个称呼,指年纪大的晚辈。例如:

刚待进城,遇着一个老叟,连叫:“老侄,闻得你新中了举人,恭喜,恭喜!今上京会试,如何在此独步,没人随从?”(《醒世恒言·第二十一卷·张淑儿巧智脱杨生》)

二、拟亲属称谓中的“老”类称谓词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家庭规模的缩小,原本具有严格对应关系的亲属称谓词,一直处在不断泛化和简化的过程中,这就使得亲属称谓词不仅可以用在亲属之间,而且也逐渐扩展到了非亲属之间的称谓上。这些拟亲属称谓是指本没有亲属关系,却模拟成有亲属关系来称呼对方或自称的用法,这些词前加“老”主要可以表达尊敬的含义,而在交际的过程中使用拟亲属称谓词本身就可以拉近说话者之间的距离,使交流更亲切。“三言”中的用例主要有4个:老爹、老哥、老兄、老伯。例如:

1.李氏慌忙讨这罐子酱盖了,说道:“老爹不可吃他的,口舌就来了。”(《喻世明言·第十九卷·杨谦之客舫遇侠僧》)

2.从人飞奔去了,赶上徐伦,不敢于背后呼唤,从旁边抢上前去,垂手侍立于街傍,道:“小的是湖州府苏爷的长班。苏爷在门房中,请徐老爹相见,有句话说。”(《警世通言·第三卷·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3.蔡武兀自蒙胧醉眼,喝道:“我老爹在此,那个敢?”(《醒世恒言·第三十六卷·蔡瑞虹忍辱报仇》)

4.得贵道:“依了老哥的言语,果然成事,不敢忘报。”(《警世通言·第三十五卷·况太守断死孩儿》)

5.众人道:“看这位老兄,是个厚德君子,料必不要你报。不若请到酒肆中吃三杯,见你的意罢了。”(《醒世恒言·第十八卷·施润泽滩阙遇友》)

6.文秀道:“家兄蒙老伯收录为子,某即犹子也,理合拜见!”(《醒世恒言·第二十卷·张廷秀逃生救父》)

例1和例2中的“老爹”都是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并不是指父亲,共出现43次,主要用法是面称社会地位较高的长者,其中有30例面称用法,12例他称用法,可以在前面加姓氏,如例2的“徐老爹”,“老爹”一词不仅可以称呼他人,也可以用来自称,如例3中的用法就是蔡武对自己的称呼,相当于“老夫”,仅出现1次。例4和例5中的“老哥、老兄”都是男子之间的互称,分别在“三言”中出现22次、18次,都只有面称用法,用以表达对对方的尊敬和亲近之情。“老伯”是对和自己父亲年龄相仿的老者的称呼,共出现14次,其中只有1例为他称用法,其余皆为面称,传达出了晚辈对长辈的敬重。

三、社会称谓中的“老”类称谓词

称谓词中除了亲属称谓,还有社会称谓,它主要用于不具备亲属关系的人之间。[8]“三言”中的社会称谓是一个很庞杂的系统,在研究过程中,为能更好地体现社会称谓词的语用特点,笔者从被称谓者的职业、职务、身份地位三个方面来划分。

(一)职业称谓中的“老”类称谓词

职业主要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工作,明代是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时期,这极大地促进了职业的多样化。“老”类职业称谓词中的“老”主要保留了“年长、年老”的义项,是对年龄较大的男性或女性所从事职业的称谓,不具备“尊敬、敬重”的语义特征。“三言”中有代表性的“老”类职业称谓词主要有13个:长老、老鸨、老僧、老尼、老苍头、老奴、老仆、老尼姑、老婢、行老、老郎、顶老、老香火。例如:

1.一日风息,东坡兀坐书斋,忽想:“定惠院长老曾送我黄菊数种,栽于后园,今日何不去赏玩一番?”(《警世通言·第三卷·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2.那金哥就报与老鸨知道,老鸨慌忙出来迎接,请进待茶。(《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卷·玉堂春落难逢夫》)

3.莫怪老僧多言相劝,闻知你洞中有一如春娘子,在洞三年。(《喻世明言·第二十卷·陈从善梅岭失浑家》)

4.老尼迎门谓曰:“何归迟也?”(《喻世明言·第二十三卷·张舜美灯宵得丽女》)

5.老苍头道:“老汉一把年纪,怎么说谎?”(《警世通言·第二卷·庄子休鼓盆成大道》)

6.朱通道:“老奴为投了新主人,不时差往远处,在家日少,不曾细问,想是已嫁去了。”(《醒世恒言·第十六卷·陆五汉硬留合色鞋》)

7.那朱信原是过家老仆,极会鉴貌辨色,随机应变,是个伶俐人儿。(《醒世恒言·第十六卷·陆五汉硬留合色鞋》)

8.正恁地思量,则见一个男女来行老家中道:“行老,我问你借一条匾担。”(《警世通言·第三十七卷·万秀娘仇报山亭儿》)

9.原系京师老郎传流,至今编入野史。(《醒世恒言·第十三卷·勘皮靴单证二郎神》)

10.那老尼姑道:“奶奶暂住几日不妨,却不敢久留,恐怕强人访知,彼此有损……”(《警世通言·第十一卷·苏知县罗衫再合》)

11.老鸨起身带笑说:“小女从幼养娇了,直待老婢自去唤他。”(《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卷·玉堂春落难逢夫》)

12.只见众中走出一个行首来,他是两京诗酒客,烟花杖子头,唤做王倩,却是张员外说得着的顶老。(《醒世恒言·第三十一卷·郑节使立功神臂弓》)

13.先到上天竺来,寺僧迎接上殿,老香火秦公点烛添香。(《醒世恒言·第三卷·卖油郎独占花魁》)

例1中的“长老”在“三言”中使用频率极高,共出现289次,多用于他称,只有17例用于自称。例3中的“老僧”同样有他称和自称两种用法,共出现43次,19例为他称,24例为自称。例2、例4、例5、例7、例9和例10中的“老鸨、老尼、老苍头、老仆、老郎、老尼姑”在“三言”中分别出现了52次、38次、25次、6次、4次、3次,它们在语用上的共同特点是只有他称用法,没有自称用法。其中,“老苍头”的意义和“老婢、老奴、老仆”基本一致,他们都是在古代社会富贵家庭为雇主提供各种服务的人员,不同的是“老苍头”一般专指年长男性奴仆,“老奴、老仆”常指男性,偶尔也可用于女性,其中“老奴”只有自称用法,共出现13次,而“老婢”只用于称呼年长女性奴仆,有自称和他称两种用法,共出现4次,1例为自称,“老郎”是指当时从事说书这一行业的艺人对前辈的尊称。例8中的“行老”是指某一行业中的杰出人物(《汉语大词典》4318页),共出现4次,其中3例是他称,1例是面称,表达说话人的敬重之情。“三言”有较多故事涉及娼妓,如例1和例12中的“老鸨、顶老”都是与妓院相关的称谓,“顶老”指妓女、歌妓,在宋元明时期运用广泛,是调侃之语(《汉语大词典》17 019页),使用频率很低,仅出现2次,1例面称,1例他称。例13中的“老香火”是指在寺院里专门管理香火的老年人,共出现2次,有自称和他称两种用法。

(二)职务称谓中的“老”类称谓词

“三言”的职务称谓词,包括官职名称以及与政府差役相关的称谓词语,主要有4个:老太师、老尚书、老布政、老门子。例如:

1.见府门首许多听事官吏,纷纷站立,东坡举手问道:“列位,老太师在堂上否?”(《警世通言·第三卷·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2.王尚书的小夫人家属,恐怕连累,都搬到山东,依老尚书居住。(《警世通言·第十一卷·苏知县罗衫再合》)

3.老布政在家闻知儿子嫖院,几遍写字来唤他回去。(布政使的简称,用官名来称呼)(《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4.金满正在家中吃利市饭,忽见老门子陆有恩来拜年,叫道:“金阿叔恭喜了!有利市酒,请我吃碗!”(《警世通言·第十五卷·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前三例都是官职名称的称谓,其中只有“老太师”有他称和面称两种用法,共出现9次,6例为面称用法;“老尚书、老布政”分别出现5次、1次,只有他称用法,前加“老”字既表示被称呼人年纪较长,又传达了敬重之情。“老门子”是对差役的称谓词,共出现5次,只有他称用法。古代“门子”是指在官衙中侍候官员的差役,并非指看门人,加“老”字是为了体现对方的年龄较长,并无“尊敬、敬重”的含义。

(三)表身份地位的“老”类称谓词

这类称谓词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一种是表身份的“老”类称谓词,用于称呼年长者,对年长男性的称呼主要有4个:老儿、老汉、老叟、老丈。对年长女性的称呼主要有3个:老身、老妪、老姬。例如:

1.见一个老儿在里面打丝线,向前唱喏道:“老丈,借问韩国夫人宅那里进去?”(《喻世明言·第二十四卷·杨思温燕山逢故人》)

2.依老汉愚见,宜作三股均分,无厚无薄,这才见兄友弟恭,各尽其道。(《醒世恒言·第二卷·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3.忽一日,有五个白须老叟来问《周易》八卦之义。(《喻世明言·第十四卷·陈希夷四辞朝命》)

4.不敢呼老丈,称为老伯,以见通家兄弟之音。

5.婆子道:“老身取笑,岂敢小觑大官人。”(《喻世明言·第一卷·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6.顷间,忽有一老妪提着饭篮,口中喃喃埋冤。(《喻世明言·第二十四卷·杨思温燕山逢故人》)

7.那庙中先有一老姬也在内躲雨,两个做一堆儿坐地。(《醒世恒言·第十卷·刘小官雌雄兄弟》)

前四例中的“老儿、老汉、老叟、老丈”都是对年老男性的称呼,其中“老儿”共出现207次,主要用法是他称,只有22例是面称,相当于称呼对方“老头儿”,略带贬义;“老汉”共出现129次,他称用法只有11例,其余皆为自称,多带有谦卑之意;“老叟”共出现55次,只有他称一种用法;“老丈”的使用频率较低,共出现16次,主要用来当面称呼年长者,有11例面称用法,其余为他称用法。“老身”是年老女性的自称,共出现166次,而“老妪、老姬”只有他称用法,不能用来自称,“老妪”共出现74次,被称谓者的地位一般比较卑下,“老姬”使用频率极低,仅出现3次,是古代对妇女的美称(《汉语大词典》5425页),“三言”中的“老姬”多用来称谓年老而较有姿色的女性,而“老身、老妪”没有这样的语义特征。

另一种是表地位的“老”类称谓词,这类称谓词一般是地位卑下者对尊贵者的称呼,“老”字传达的不一定是年长之意,更重要的是表达“尊敬、敬重”的意味,主要有7个:老爷、老夫人、老先生、老师、老相公、老主、老教授。例如:

1.童子禀道:“老爷为何不行?”(《警世通言·第一卷·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2.文秀又请老夫人出来拜见。(《醒世恒言·第二十卷·张廷秀逃生救父》)

3.吴府尹问道:“老先生有几位公子?”(《醒世恒言·第二十八卷·吴衙内邻舟赴约》)

4.别个秀才要去结交知县,还要捱风缉缝,央人引进,拜在门下,认为老师。(《醒世恒言·第二十九卷·卢太学诗酒傲王侯》)

5.旁人看见,都猜道:“这位老相公,不知是送儿子孙儿进场的?事外之人,好不悠闲自在!”(《警世通言·第十八卷 老门生三世报恩》)

6.两个领着老主之命,做一路儿追赶小官人,恰好在此遇见。(《醒世恒言·第十七卷·张孝基陈留认舅》)

7.高赞请个积年老教授在家馆谷,教着两个儿女读书。(《醒世恒言·第七卷·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例1、例2和例6中的“老爷、老夫人、老主”都是仆人对家主的称呼,其中“老爷、老夫人”使用频率较高,分别出现185次、30次,“老爷”的主要用法是他称,有151例,面称用例很少,而“老夫人”没有面称用法。“老主”使用频率很低,共出现2次,只有他称用法,它传达出了更为强烈的家仆对主人的忠心之情。例3中的“老先生”来源于“先生”一词,“老”由“年长义”引申出了尊敬之意,共出现25次,有他称和面称两种用法,其中面称有6例,其余为他称用法。例4中的“老师”中的“老”字已经虚化为词头,表达尊敬的含义,共出现15次,同样有面称和他称两种用法,其中面称用法有9例,他称用法6例。例5中的“老相公”是当时对上层社会年长男性的尊称,使用频率较低,共出现6次,只有他称用法。例7中的“老教授”是指当时对私塾老师的尊称,不可和当代的大学教授相提并论,仅出现1次。

四、姓名称谓中的“老”类称谓词

这类称谓词最主要的用法是在姓氏前或姓氏后加“老”字,还有的是在名号前加“老”字。在姓氏或名号前加词头“老”一般不具备表敬意味,是同辈之间比较亲密的称呼,是一种相对随意的称呼,既可面称,也可背称。例如:

1.守坟的老王撺掇他把坟上树木倒卖与人,德称不肯。(《警世通言·第十七卷·钝秀才一朝交泰》)

2.将仕见说,叫道:“老陈,把伞来与小乙官去。”(《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此种用法在“三言”中一般是在非正式场合下较为亲切的称呼,但追溯来源,便可得知这种用法早为名家所用,并且名人把这种称呼经常写进诗歌,如白居易的“每被老元偷格律”等,此处的“老元”指元稹。[9]

另一种用法是在姓氏之后加“老”,“老”字是作为表敬语素出现的,不再是词缀,表达了对被称谓者的尊敬,体现出其学识和地位,如“三言”中出现的“高老、韦老、史老”等。例如:

1.那高老定要先请我去面会一会,然后行聘。(《醒世恒言·第七卷·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2.不上二年,韦老亦病故。(《醒世恒言·第五卷·大树坡义虎送亲》)

3.史老见其人品清高,礼貌恭敬,心窃喜之,不知其学问何如,遂谓曰:“敝乡旧俗,但先生初来者,或考之以文,或试之以对,然后启帐。”(《警世通言·第四十卷·旌阳宫铁树镇妖》)

对于第一种用法的“老”类称谓词,主要用于平民阶级甚至地位更为卑下的人之间,而在第二种用法中,是用来称谓年长且地位尊贵者的,且这些被称谓的人在“三言”中的共同特点基本都是当地富裕的商贾之人,适用范围很狭窄,这与现代汉语中“X老”的使用对象有很大不同。

五、詈称称谓中的“老”类称谓词

詈称是用来表达愤怒、谩骂、指责等一切不满情绪时所使用的带有侮辱性的称谓词,而“老”字依然表示“年老”之意,且含贬义,具有“精于世故、呆板”的语义特征。“三言”中出现的“老”类詈称称谓主要有:老贱才、老无知、老亡八、老禽兽、老虔婆、老乌龟、老厌物。

1.钱都管到焦躁起来,骂道:“老贱才!老无知!好不识廉耻!自家女儿偷了和尚,官司也问结了,却说恁般鬼话来图赖人!”(《警世通言·第七卷·陈可常端阳仙化》)

2.那老亡八把这两个瘦马养着,不知作何结束。(《醒世恒言·第一卷·两县令竞义婚孤女》)

3.勤自励道:“你家老禽兽把一女许配两家,这等不仁不义之辈,还去见他则甚!”(《醒世恒言·第五卷·大树坡义虎送亲》)

4.便道:“我的儿,这也不干你事,都是那老虔婆设这没天理的诡计,将那杀才乔妆嫁来。”(《醒世恒言·第八卷·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5.这都是王三那老乌龟,一力撺掇,害了我女儿终身!(《醒世恒言·第九卷·陈多寿生死夫妻》)

6.“今骤然买了房子,开张大店,只有你我便知道是老不死将银子买的,那些邻里如何知得,心下定然疑惑。如今老厌物要亲解白粮到京。”

这一组都是贬义词,其中的“老虔婆”是指奸诈狡猾的老妇人,共出现8次;“老乌龟”旧时指开妓院的男子,仅出现1次。加“老”字主要表达出了被称谓者的年龄,而贬义的含义主要通过称谓词中的核心语素来传达,如“贱、禽兽”等。

六、结语

陈原在《社会语言学》中认为:“现代汉语有较明显的时代特征和社会阶层特征。”[10]近代汉语也不例外,“三言”中的称谓词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笔者把研究对象集中在“老”类称谓词上,其不仅数量多,体系较完整,并且也反映了明末时期的称谓特色,展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特点。笔者在对“老”类称谓词作穷尽式统计的基础上,把“老”类称谓词分为亲属类、拟亲属类、社会类、姓名类、詈称类五个类别,并且统计出了具有代表性的称谓词的出现次数,以及同一个称谓词不同用法的使用频率。它们在词性上都属于名词,用来表示人们由于亲属或其他方面的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在语义方面,“老”字由年长义向两个完全相反的方向引申,一是引申出了尊敬、敬重之意以及经验丰富、行业首领等含义,如“高老、行老”等;二是引申出了呆板、精于算计等含义,如“老贱才、老无知”等。在语用方面,“老”类称谓词大部分都含有褒奖的意味,但在不同的语境下,也会出现带有贬义的用例。在用法方面,有时同一个词可用于不同的称谓中,如“老官儿”可指父亲、丈夫,也可指一般的老者。

猜你喜欢

三言用法
“how many和how much”的用法知多少
“的”“得”“地”的用法
特殊用法
白噪音的三种用法
“三言”中妓女形象的悲剧性探析
由《苏知县罗衫再合》情节重构看冯梦龙教化意识
人生自是有情痴
浅析冯梦龙“三言”中的历史文人形象
论“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