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助力身体心灵双健康
2021-12-02
献血是一次高尚的、光荣的、有益健康的行动,但很多人献血时会有恐惧心理,尤其是初次献血者,如何安抚、引导他们,是医护人员和献血者本人需要学习的。
复杂心理影响献血
1.恐惧心理
文化程度高者 这个群体对献血安全、献血对身体的影响多存有疑虑。疑虑来自采血环境是否安全,采血用品材料是否无菌,献血后是否影响健康等。实际上,献血车按要求每天早晚紫外线消毒,采血用品均为一次性使用卫生材料,是安全可靠的。献血者可多了解献血知识,也可以现场询问医护人员,相信医护人员耐心专业的解答能够消除恐惧心理。
文化程度较低者 这个群体对献血的恐惧与紧张反而小,多认为自己身体素质好,抽点血没什么,只是想力所能及地做点善事。不过,他们可能对献血常识知之甚少,需要医护人员讲解献血常识,尤其是献血后的注意事项。
男性恐惧与紧张高于女性这可能源于女性的生理特点以及女性忍受力更强的缘故。
年轻人的恐惧与紧张高于成年人 年轻人阅历浅,承受能力较脆弱,在献血时出现紧张等情绪十分正常。不必为此忧心,要相信自己能行。如果实在害怕的话可以告知医护人员,通常情况下她们会聊一些轻松的话题,帮助献血者缓解恐惧情绪。
2.紧张与不安心理
第一次献血过度紧张 随行亲友切忌总说“不要紧张”,因为这样反而适得其反,导致紧张。应该了解他为什么紧张,看是否能帮助他。适当地跟献血者聊一些他感兴趣的话题,分散注意力。
血流速慢而烦躁不安,造成献血失败 流速过慢原因很多:一是过度紧张使血管收缩,尤其是冬天,采血前注意放松;二是血管太细,流速慢;三是平时饮水太少,血液黏稠度过高可影响血流速。献血者碰到该情况不必慌张,医护人员会耐心帮你分析原因,并叮嘱你是否需要饮水等。
采血不顺,二次进针 通常情况下,造成二次进针的比例是极少见的,只占采血的0.1%。
献血前有各种心理活动十分正常,但因此而拒绝献血是大家不愿看到的。尽管我国献血量实现二十连增,依然有很多人对无偿献血存在误区。“女人不能献血”“献血会伤元气”等说法屡见不鲜,很多人因此拒献。
献血有益身体健康
1.预防、缓解高脂血症
科学家们发现长期坚持适量献血的人,特别是单献红细胞和血小板等成分,可使血液黏稠度明显降低,加快血液流速,提高脑血流量,从而达到缓解或预防高脂血症的效果。
2.预防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生
研究表明,献血行为对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芬兰一研究小组对278 名42~60 岁男性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有献血经历的人5 年后患冠心病的比例低于未献血男性。
3.预防癌症的发生
《国际癌症》曾报道,体内的铁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0%,罹患癌症概率提高。献血可以减少铁含量而预防癌症。
4.促进造血,提高免疫力
适量献血能促进新陈代谢,刺激骨髓等造血器官保持旺盛的造血状态,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献血有益心理健康
健康的情绪对神经、循环、内分泌系统及大脑等组织器官有好处,有益于人体免疫力的增强。而献血是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行为,也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净化,心灵得到慰藉,这是健康长寿的关键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