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发展探析
2021-12-02周丽芬
周丽芬
乡村旅游发展探析
周丽芬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江西南昌330033)
随着农村经济的转型和发展,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为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乡村旅游的现状,指出了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措施建议。
乡村振兴;乡村旅游;模式;发展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方针的指引下,积极发展乡村旅游,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创造出更高质量的旅游项目,并有效地整合乡村的产业链,能改善人们的生活。
1 乡村旅游发展的意义
1.1 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有效地促进当地乡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乡村地区居民的就业机会,将美丽的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体现了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巨大价值。乡村旅游项目的发展使一些独特的农产品流入市场,对于一些贫困地区而言,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有效地执行扶贫政策,使贫困地区居民收入得到增加,从而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1.2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
乡村旅游的发展就像是农村的招牌,特别是对一些具有较强整合作用的乡村产业可以进行结构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结合了地方民俗和服务,逐步淘汰了低利润的产业,取而代之的是向高利润的旅游服务业转型,通过产业优化实现了农村居民的发展,使村庄的独特潜力得到充分利用和开发[1]。
2 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旅游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而解决“三农”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了重大安排。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乡村振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的重要一步,是在建设生态文明新观念的指导下开展的农村全面转型,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升级的新农村建设[2]。
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的目标是相同的,既要积极促进乡村建设,又要促进农村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的“三农”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是全面改造和振兴农村地区,以满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乡村旅游的发展是通过旅游促进乡村发展,实现“促农旅游”和“富农旅游”,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加快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3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乡村旅游区联系不紧密,缺乏系统的总体规划
当前,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相关部门往往忽略了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协调,各旅游点之间的相关性很低,联动发展、联合力量薄弱,整合性不强,资源不足。城乡风景名胜区没有系统的旅游规划路线相通,没有形成充满景观和旅游气息的乡村环境,难以形成凝聚力,使旅游业收益较低。
3.2 乡村旅游资源利用不合理
目前,大部分乡村旅游产品仍处于整合阶段,包括景观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和合理分配,无法用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支持的投资组合产品相对不足,导致“半天旅行”和“一天旅行”变得更加普遍,并且缺乏长期项目,导致旅游产品结构不稳定问题。
3.3 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程度不高
对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探索不足,缺乏依靠人力资源优势的文化旅游产品,文化要素所蕴含的能量释放不足,无法满足各级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3.4 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配套服务不足
近年来,尽管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交通限制仍然是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大多数村庄已完成道路硬化,但沿风景区的道路狭窄且坡度低,旅游旺季的交通拥堵更为严重。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农村地区缺乏旅游直达公交车路线、缺乏为自驾游游客提供的旅游信息标志、缺少前往旅游目的地的停车位指示、公共厕所及停车位不足等,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3.5 乡村旅游产品的个性化不足
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是创造乡村旅游的特色。目前乡村旅游资源大部分属于乡村自然生态景观,人力资源、文物、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发掘,其影响相对较小。因此,乡村旅游产品很难对游客产生较大的吸引力。
4 发展乡村旅游的措施建议
4.1 加强综合计划,促进地方资源的联合开发
乡村旅游的发展与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密不可分,大规模的乡村景观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在空间上,必须注重开放性,改变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占比过大的局面,并与诸如度假胜地、休闲区之类的各种旅游目的地建立整合。例如,实施乡村旅游交通运输系统,通过将休闲广场、道路、风景名胜区、小绿地等道路系统连接起来的非景观系统,营造一种乡村旅游的氛围。这样,景观区域的所有资源被整合为一个整体,形成景观区域的线性发展和整体营销[3]。
4.2 完善乡村旅游要素体系,促进旅游业多元化
完善乡村旅游要素,按照大型旅游资源开发的理念,充分发挥“旅游+”的作用,利用乡村生产生活资源和乡村工业资源,整合三大产业,实现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一是促进旅游业与农业的融合。建立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体系,积极建设集休闲、旅游、农业、创意农业为一体的景区,培育生态教育、医疗、体育、文化探索等新型乡村旅游产业。二是促进旅游业与工业的融合。专注于农副产品加工、手工艺加工等领域,建设众多创意工业园区和DIY体验园,打造集生产加工、产品展示和用户体验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旅游业务。三是促进旅游业与其他服务业的融合。要注意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饮食文化、戏曲文化等优势,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区域活动。扩大第一产业,联系第二产业,增强第三产业的服务,实现多产业的协调发展。
4.3 利用乡村区域特色,确定旅游业开发区
乡村旅游的发展应着眼于乡村的自然保护,并通过自然和休闲来展现乡村旅游的魅力。具体来说,第一,要有区域特色。以区域为基础,发挥资源优势,以乡村文化资源为核心,开发具有代表性和文化意义的特色产品,发展乡村旅游,使其成为一种具有文化资源本身特征的“艺术品”;第二,要确保在特定区域内没有同质化项目,以其统一性、独创性和新颖性吸引游客;第三,要能够使游客参与体验,放松身心,享受乡村旅游带来的乐趣,在业余时间真正欣赏当地文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简而言之,乡村旅游应该成为文化创造产业的特征,同时将体验经济作为重点,吸引游客。
4.4 旅游基础设施改善和服务优化
一是改善交通结构。开放通往主要旅游目的地和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全市旅游交通路线,改善景点与城市、景点和主要交通节点之间的沟通渠道,并改善乡村旅游指南全景图、指南图和交通标志建设。结合实际情况,构建自驾游景观道路和绿色道路系统,从而形成整个城市独特的交通体验系统。二是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建立一个具有停车、休闲、咨询服务、餐饮、购物、住宿和互联网等支持设施的中型乡村游客中心。加快厕所建设,优化厕所配置,推进农村垃圾清理、清洁能源、污水处理等宜居项目,在项目建设中体现旅游需求,提升农村旅游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舒适度。三是注意服务质量。加强对员工的专业培训,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如加强游客管理、文化咨询和接待。
4.5 创新区域旅游产品供应,打造旅游品牌优势
乡村旅游的生命力在于自己的品牌优势。第一,旅游产品开发应注重产品差异化,区域应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发现区域差异,强调文化意义,创造品牌亮点。例如,可以在产品创新、有形创新和过程创新方面建立具有不同模式、互补利益和合理组合的旅游产品体系,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消费者品位需求。第二,相关部门应在组织和建立与当地文化有关的节日方面发挥职能作用,如举办各种大型比赛节日活动、创建乡村旅游示范区等以提升品牌知名度。第三,要树立知名品牌,不仅要有出众的产品质量,还要有公共关系方面的努力。各地区应积极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发展来建立在线市场,推广旅游品牌影响力,积极扩大客户资源,并利用品牌来提高乡村的知名度[4]。
5 结语
乡村旅游产业是有效发展乡村经济的基础,相关部门需要通过各种现代技术手段,积极利用乡村区域特色,提升乡村旅游的知名度,从而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有效发展。
[1]丁新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9(29):97-98.
[2]杨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族地区高校旅游管理本土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以广西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22):178-179.
[3]何海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与策略[J].中国产经,2020(21):121-122.
[4]王天博,徐照,高志英,等.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旅游发展及创新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8):87-88.
10.3969/j.issn.2095-1205.2021.11.68
F592
A
2095-1205(2021)11-145-02
周丽芬(1991- ),女,汉族,江西九江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