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阳市林下经济现状及发展路径探究

2021-12-02黄艳君

广东蚕业 2021年11期
关键词:益阳市竹笋森林

黄艳君

益阳市林下经济现状及发展路径探究

黄艳君

(益阳市林业局湖南益阳413000)

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文章从益阳市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策略,以促进益阳市林业高质量发展。

林下经济;发展路径;益阳市

益阳市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达53.85%,有林地面积达876.67万亩,活立木蓄积量3 425万m3,大面积的森林资源为益阳市提供了丰富的林副产品,林下经济长期以来是益阳市林农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时,益阳市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

1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1.1 发展概况

近年来,益阳市政府高度重视林下经济发展,2020年,支持林下经济发展的各级财政资金总额达1 050万元,建立林下经济技术推广服务中心3个,全市现存林下经济实体数399个,林下经济利用林地总面积80.49万亩,产值高达15.2亿元,从事林下经济的农民人数3.75万人,拥有省级以上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7个。

益阳市自古就有竹笋和“松茸菌”的采摘及玉竹、黄精、乌药、桔梗等各种林副产品的采集,但均没有规模化生产和商品化经营,2000年以来出现了规模化、商品化种养玉竹、黄精、虎杖、竹节参等为主的林药模式,以培育竹笋为主的林菜模式,以培育竹荪为主的林菌模式,以养殖高山跑猪、黑山羊和藏香猪为主的林畜模式,以养鸡为主的林禽模式。

1.2 重点发展地区情况

益阳市安化、桃江、资阳3个县(区)获批省级林下经济重点发展县,产业发展各具千秋,各有特色。

1.2.1 安化县发展情况

安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林下经济产业,出台了《安化县推进林下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13—2020年)》,鼓励林农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和养殖,大力引导和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林下经济取得较大发展。近年来,县域林下经济面积扩展迅速,由2016年的10万亩增加到2020年的34万亩,实现年产值约3.5亿元。目前,已登记注册的涉林业合作组织近300家,大力发展林药、林菌、林畜、林禽和林蜂等林下种植养殖产业。其中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家,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家。安化县以发展林药模式作为林下经济发展主要模式,安化县森林药材资源十分丰富,素有“湘中药库”之称,据调查数据显示该县共有森林药材263科、1 277种,其中植物药材171科,1 123种;动物药材91科、138种;矿物药材13种,属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品种27种。全县森林药材蕴藏量约40万t,有厚朴、杜仲、黄姜、茯苓、百合、玉竹、天麻、木瓜、银杏等药材基地40余万亩,其中厚朴基地15万亩,面积居全国之首,享有“甲于川朴”之美誉。厚朴干皮年产能2 000 t以上,其他各类森林药材年产能逾3 000 t以上。近年来,借助产业发展契机,新种植厚朴、杜仲、黄精、黄姜、茯苓、百合、玉竹、天麻、木瓜等森林药材面积15万余亩,并积累了丰富的栽培技术和推广经验。近两年,安化加速中药材产业发展进程,成立了中药材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引进了上药集团、百瑞集团、成大生物、金浩制药等企业。进一步加强与大企业的合作,引导更多的林农发展中药材,支持组建中药材生产加工专业合作社,建立各类中药材生产基地,完善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条,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必将成为安化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1.2.2 桃江县发展情况

2020年桃江县林下经济总产值8.8亿元。桃江县以竹笋培育为主的林菜模式是林下经济的最主要模式。桃江县是继浙江安吉之后,全国林业产值、竹业产值实现“双百亿”的县。桃江开展以竹笋商品化培育的技术研究、技术推广,截至2020年底桃江已建成竹笋商品化基地9.3万亩,竹笋专业合作社45家,培育笋农群体达10 000余人,可年产毛竹商品笋近50 000 t,折合生物量达70 000多t,冬笋商品2 500 t,每年竹林新增产值达2.5亿元以上,并带动了以此为原料的毛竹笋初深加工。桃江已形成75 000 t毛竹商品笋的初加工能力,并新增了10个规模型竹笋食品加工厂,250多个竹笋加工作坊,年可生产竹笋食品近15 000 t,产值达8.05亿元以上,形成以“鲜笋、笋干、竹笋食品”为结构的竹笋经济,竹笋食品系列品种达25个。桃江竹笋因此而获得“国家地理证明商标”和“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成为中国竹笋一体化生产的竹笋经济中心。

1.2.3 资阳区发展情况

资阳区注重林下产品深度开发与研究,资阳区建立了芳香中药材欧美有机立体种植基地:种植模式为乔-灌-草(乔指山苍子、蜡梅、桂花等,灌指迷迭香、金银花等,草指积雪草、艾叶、生姜等)。开发芳香中药材种植之后,利用中草药不同的生长高度、习性、养分的需求等进行合理套种,如积雪草的种植相当于恢复了土地植被,不会让水土出现任何流失现象,可以达到以草防草的作用,植物的多样化种植还能防虫,该套种模式已申请了国家专利。以新桥河镇新胜村为中心开发芳香中药材立体种植1 050亩,已带动150多名农村留守老人就业,月均收入达3 000~5 000元,有效促进了本市中药材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进以芳香中药材种植业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业为龙头,专注五味子提取物、积雪草提取物、迷迭香提取物等及中药精油(人参精油、当归精油、五味子精油、积雪草精油、山苍子精油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的产业化进程。

2 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林下经济技术尚未普及

目前林下经济种养经营技术普及范围较小,益阳虽经数年努力,现有3万余人参与,但真正专业的技术人员仍不足100人。对科学种植养殖技术掌握不够,使饲养成本高、效益差,无法适应市场需求,这也制约了益阳市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无法形成竞争力。

2.2 单个生产单元与规模化之间匹配难度大

益阳市大部分林下经济企业经营模式单一。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林业不再是人们收入的唯一来源,大部分林农“靠山吃山”的思想逐渐淡化,大部分人懒于经营林地或疏于经营,任由林地自由发展。虽有小部分人依赖林业,但其观念滞后,大多以传统经营模式为主,仍靠经营林地采伐林木来获取经济利益,经营模式单一,获利周期长,再加上分散经营成本高,产值低,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其次是林下经济发展规模较小,没有基地规模,没有商品规模,未能形成产业效益。面积小了没有产量规模,面积大了超过了采收最佳时节价值减少。林下经济单个生产单元规模与产品规模间的匹配,组织生产模式匹配是当前林下经济生产方式的难题。

2.3 产业链短,融合不足

推动产业融合,是全力促进林业持续增收,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要求。但就目前产业发展情况而言,林下经济产业起步晚、发展慢,没有形成产业规模,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全市产业融合度不足,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挖掘不够。益阳市谋划林下经济产业长远发展,关键在于从“融合+产业链”的角度出发,深化林下经济发展[1]。

3 林下经济发展策略

3.1 积极推进产业发展与融合

大力发展以厚朴、杜仲、玉竹、竹笋等为原料的林下食品药品加工,扶植区域林-药、林-菌、林-果产业的发展,培植森林药品、食品林下种植业重点合作社10~15家,实现年产值25亿元。推进林下种植基地、林下养殖基地、木本油料等特色经济林基地和森林景观利用基地建设,积极开发森林徒步、森林观光、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森林养生和林下采摘等森林体验项目,以短养长,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实力,将森林康养与医疗卫生、养老、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多样化、个性化的森林康养基地,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支持建设产地初精加工基地,推进食品加工、林药产业、精细化加工、动物饲料等精深加工和副产品开发,推进林下经济与教育、文化等深度融合[2]。

3.2 扎实推进技术普及与培训

只有广大林农掌握林下经济技术,才能使产业具有生命力。如福建建瓯在竹笋培育、竹笋初加工、竹笋初加工产品形成了手艺,形成了群体,“笋客笋匠笋技”已形成社会现象,使该县竹笋培育初加工及笋干经营形成社会化规模经济,其社会化技术传播、积累为竹笋经营注入了永久活力,且形成竹笋生产也是一门技术活,通过匠人带徒而进行社会推广。益阳市应由相关社会组织承担,组织一批“笋匠”,在政策、财力支持下,常年开展工作。科技培训单位需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因地制宜,因需施教,以短期培训、就地培训为主,通过课堂培训、林间培训、技术咨询、现场指导、参观考察等多种方式实施对林农进行培训。

3.3 适度支持大型林下经济规模个体

林下经济靠规模才能实现效益,但由于受生物时效性、时间时效性影响,单个鲜品生产企业、初加工企业规模过大,均难达到预期效果。益阳市竹聚缘是以鲜品初加工、深加工为一体的全国唯一企业,但其扩大规模也存在很多技术、生物难题,把林下经济发展寄托于某一企业的政策方向制定,执行应慎重、科学。要大力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加强培育本土龙头企业,鼓励民营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林下经济,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制定完善各项标准,引导和促成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积极参与制定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抢占产业技术高地。大力开展地理标志商标、区域公用品牌宣传,引导社会重视品牌培育,支持品牌发展,全面扩大产品品牌的影响力。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产品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林下经济产品信息发布平台,引导产销衔接、以销定产,强化产销对接服务。引导流通主体与生产主体建立稳定利益关系,着力优化供应链条、拓展销售渠道。

3.4 紧抓资源培育基础不放松

林下经济形成的基础是资源的培育,就林下产品商品化培育来说,资源培育是永恒话题。林下经济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基地建设,才能使林农在家乡致富,又能创造新型产业源。同时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品种选育,建成一批种质资源库和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地及保护点,加快选育、推广适应机械化作业的优良品种和栽培方式。另外,还需结合本地市场,加强林业资源的管理,加强技术指导,避免原有森林条件的恶化,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3]。

4 结语

林下经济大有可为,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引擎,作为湖南省林业“五大千亿产业”之一,林下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林业生态扶贫和富民强省的重要支柱产业,今后应立足益阳实际情况,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为益阳市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助力。

[1]韩增信.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探析[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9):77-78.

[2]刘云.山东省林下经济模式分析及发展路径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21(8):84-85.

[3]曾入龙.贵州构建林下经济“五大体系”[N].贵州民族报,2021-08-24(A02).

10.3969/j.issn.2095-1205.2021.11.54

F326.27

A

2095-1205(2021)11-114-02

猜你喜欢

益阳市竹笋森林
乐为编纂党史正本献余热——记益阳市中共党史联络组顾问钟明星
对党忠诚 纪律严明 赴汤蹈火 竭诚为民——益阳市消防支队侧记
竹笋
竹笋
小竹笋的梦
挖竹笋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