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融合理论视角再探休闲农业产业发展
2021-12-02刘敏
刘 敏
基于产业融合理论视角再探休闲农业产业发展
刘敏
(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江苏南京211135)
文章对产业融合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目前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健全与完善产业融合机制,推动休闲农业产业创新发展、提高休闲农业产业规划水平、确保农业与产业发展协同性等措施,希望为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传统农业创新发展及促进产业深度融合提供参考。
产业融合;休闲农业;产业结构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体制不断改革,产业融合逐渐成为我国调整产业结构的必要手段,其有利于打破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局限,实现创新发展,在完成产业结构优化的同时,实现产业深度融合,对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产业融合理论视角下,如何推动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是目前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1 产业融合理论基本内容
农业在生产与发展过程中,与第二、第三产业深度融合,既要综合考虑休闲农业的产业属性,也要结合产业的多功能特性,在此基础上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链条,以此来达到农业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保持良好的渗透性,充分利用全产业链条,推进地区经济融合、劳动力融合,切实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助力,积极推动城乡经济互补协同发展。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产业界限逐渐模糊,新的产业组合形态在此基础上形成,在产业融合理论支撑下,农业产业与服务业、制造业融合程度加深,最终形成以综合性服务休闲一体化的新型农业产业体系,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农业多功能开发,深度挖掘农业潜力是改造传统农业生产与发展模式的本质,现代农业的多产业融合要求与农业多功能属性间存在密切联系,基于此,若想实现传统农业现代化改造,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站在三次产业融合的角度上开展一系列活动,精准把控产业融合内涵与外延,确保农业向外拓展的合理性,从根本上实现现代农业功能完善与创新。
2 目前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2.1 休闲农业特色性缺失与产业融合项目深度不足
通过对目前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与分析,同质化是现阶段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较为普遍的现象,进而导致休闲农业特色性缺失,产业融合项目深度不足。其主要原因在于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时,并未站在本地区实际情况上分析,与本地区农业发展规律背道而驰,进而无法将休闲农业与产业融合和项目特色以及优势充分显现出来。
例如,农家乐、农业生态旅游等项目是大多数休闲农业产业项目开发集中切入点,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因该地区休闲农业市场潜质及休闲农业资源尚未得到开发,使此类项目经营模式单一,比较大众化,难以吸引消费者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对各产业间深度融合形成了阻碍。
2.2 未将“休闲农业”与“产业融合”本质内涵体现
丰富休闲产品内容、充分满足当下人们在新时代下提出的多元化需求是发展休闲农业产业,推动产业深度融合的根本目的,通过结合地区特点,并遵循地区农业、产业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打造综合化服务休闲模式,让人们切实体会到乡村自然风貌及乡村特色文化。但在实际项目开发与经营过程中,并未将“休闲农业”与“产业融合”的本质内涵进行体现,其主要原因在于对休闲农业内涵本质的挖掘程度不够,缺乏对三产融合的正确认识。因此,基于产业融合理论视角,精准把握“休闲农业”与“产业融合”的内涵与外延,提升对文化资源深入挖掘重视程度,为休闲农业产业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1]。
2.3 休闲农业产业融合能力有待提升
就现阶段休闲农业产业运行情况来看,由于农业与产业融合能力不足,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对产业融合基础上的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形成了巨大阻碍。加上整个项目经营模式与运作流程缺乏规范性指导,难以将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融合程度提升,使得产业融合流于表面,若想实现休闲农业下产业间无缝对接与深度融合,强化休闲农业产业融合能力才是关键。
3 产业融合理论视角下推动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策略
3.1 健全与完善产业融合机制,推动休闲农业产业创新发展
发展休闲农业产业对促进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起关键性作用,同时也为农业与产业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就政府部门而言,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提升对发展休闲农业产业的重视程度,结合现阶段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根据本地区农业、产业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健全与完善产业融合机制,为加深各产业间相互融合提供有效指导。地方政府应与相关部门、机构保持良好的沟通,为不同领域内产业深度融合优化审批流程,出台有利于推动休闲农业产业创新发展的相关政策,一方面,加快产业融合推进速度,为其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通过加大对休闲农业产业项目的扶持力度,持续完善休闲农业产业相关基础设施,进一步提高休闲农业产业整体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借助产业融合机制,规范休闲农业产业资源利用与开发规范性,避免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进而推动休闲农业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从而实现休闲农业产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目标。
此外,政府部门应明确认识产业融合内涵本质,重视休闲农业持续发展过程中的监督管理,严格把控影响产业融合的各方面因素,根据融合市场需求,加强融合市场、融合技术、融合人才三者之间协同性,真正做到三产深度融合、无缝对接,在良好的外部环境下,稳定推进休闲农业产业发展。
3.2 提高休闲农业产业规划水平,确保农业与产业发展协同性
基于产业融合理论视角,需要正确认识产业融合内涵与本质,建立一套完整性、系统性的规划框架与体系,有利于推动休闲农业产业创新发展,深入贯彻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结合地区产业融合实际能力与水平,以原有农业发展态势为基础,提高休闲农业产业规划水平,加强规划布局规范性,既能避免项目开发趋同性,又能将地区产业资源优势充分发挥[2]。在对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布局进行规划时,需要对本地区产业资源优势综合考虑,在充分利用的同时,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减少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对周围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长、中期规划方法,有利于保证在产业融合理论视角下,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与现下经济发展形势保持一致。细化休闲农业产业持续发展规划内容,严格把控阻碍休闲农业产业发展、三产深度融合的各方面因素,基层建设、环境保护、拓展投资渠道等基层地区产业实际情况均要纳入规划方案中,确保各项工作开展紧密贴合。
此外,注重休闲农业产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推进休闲农业产业和旅游项目融合发展,发挥二者互补优势,并加快对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基础设施、医疗保健、娱乐项目开发及餐饮服务等方面的建设与完善,从而实现综合性休闲农业的产业集群体系构建,确保农业与产业发展协同性,为休闲农业产业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3.3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促进服务质量提升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为休闲农业产业的稳定运行与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在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各项举措落实的过程中,硬件服务质量及能力提升较为重要,鉴于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是一项长期性且资本投入较大的项目,有关部门应积极拓展投资渠道,践行多种投资模式,吸引更多企业、社会人士参与到基层发展中,进一步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地方政府应发挥自身职能作用,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加休闲农业产业项目资金投入,并结合实际情况,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特别是水电、环境、交通等关键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股份制融资、招商引资等是目前休闲农业产业项目开发中经常用到的两种融资方式,通过采用多元化融资手段,为休闲农业产业项目的开发与经营提供充足资金支持。此外,注重服务质量的提升,加强对休闲农业产业规划管理,践行高效协调且统一管理的服务保障机制,实现全过程监督管理,最大限度满足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各项需求。
3.4 基于“三农”要素,完善与创新农业多功能
基于“三农”要素,休闲农业外延发展得到一定保障,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新产业形态要求,将基层自然资源、乡村文化、民俗习惯等方面内容充分渗透在休闲农业产业经营发展中,一方面能够提升休闲服务体验性;另一方面将农业多功能属性在原有农业生产经营特征上进行外延,营造良好休闲娱乐外环境的同时,有效提高服务水平。通过将农村区域闲置的劳动力分配到休闲农业产业项目开发与经营中,主要从事产业融合的产品加工、产品营销及相关休闲服务等,进而实现农村资源合理化配置[3]。
此外,增加休闲农业本质价值,结合现阶段市场需求,做好相应市场调研工作,了解与把握消费者对产品的喜好和偏向。在设计休闲农业产业的相关产品时,除了需要将本地特色充分显现外,也要注重产品外在包装,以此来达到将地域文化与休闲农业产业有机渗透的目的。在明确三次产业融合机理及互动关系的前提下,践行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推动现代化休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落实以综合性服务休闲为主的发展模式,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为传统农业现代化改造打下坚实基础,真正落实休闲农业、产业融合的本质内涵。
4 结语
产业融合理论视角下,若想实现休闲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除了需要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外,还要精准把控产业融合内涵与外延,结合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提出针对性的举措,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推进“三产”深度融合,提高休闲农业服务水平,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并尽快完善休闲农业产业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为休闲农业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1]钟真,黄斌,李琦.农村产业融合的“内”与“外”——乡村旅游能带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吗[J].农业技术经济,2020(4):38-50.
[2]陈慈,陈俊红,龚晶,等.当前农业新业态发展的阶段特征与对策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39(1):48-56.
[3]李志民,揭筱纹.休闲农业的吸引要素构成研究[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15):150-153.
10.3969/j.issn.2095-1205.2021.11.53
F323.4
A
2095-1205(2021)11-112-02
刘敏(1987- ),女,山东临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