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公共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12-02曹敬华

智慧健康 2021年16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

曹敬华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西青 300381)

0 引言

公卫管理主要指对国家或地区群众的健康管理工作。其工作包括对药物、食品和公共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对重大疾病的监控、治疗与预防,健康宣教、卫生宣传和免疫接种等[1]。随着社会的进步,公卫成为大众热点讨论的管理问题,在地位逐渐提高时,也将逐渐体现出许多问题,对于有效保证大众身体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在我国公卫管理体系中,医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除了为病人提供诊治服务外,还是直接面向病人开展保健、康复指导、疾病预防、医学科研、宣教等工作的一线单位[2]。随着我国近年来公卫事业的逐渐发展,居民的健康意识也相应提高,这为医院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3]。本文通过对医院公卫管理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为我国卫生事业做出贡献。

1 公共卫生管理的概述

公卫管理属于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为履行公共事务管理职能而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控制疾病、保护和改善人民健康的综合性措施,主要包括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建立卫生服务机构、分配与筹集卫生资源、提供预防保健服务与基础医疗、完善卫生保障体系、协调社会各方面等管理活动。公卫管理涉及社会群体的方方面面,如流感传播、地震、新冠肺炎等自然灾害,可影响人们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因而,及时采取相关措施,革新传统公共卫生管理模式,努力完善现有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推动公共卫生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与制度化,建设起防疫大堤,是促进政府职能完善,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

2 医院公卫管理的功能分析

明确医院公卫管理的主要功能为医院公共卫生事业的进行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医院公共卫生管理的功能主要包括公共卫生管理与监督功能、食品安全控制功能、档案管理与健康教育功能,落实政府部署工作功能等,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功能科学管理与规划。政府部门需加大对医院公卫管理主要功能的监管,有效开展医疗卫生工作。

2.1 公共卫生管理与监督功能

医院服务者应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有效地监督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进展,并在公卫管理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立即上报,并制定积极的改进对策,促进医院公卫事业的良性发展,进而更好地提高群众健康程度。

2.2 食品安全控制功能

医院服务提供者有义务确保当地居民食用的食品安全,包括储存方式、生产日期等,要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谨的标准、最严肃的问责、最严厉的处罚防止某些疾病通过食品传播。食品方面一旦出现安全问题,需即刻实施解决对策,将危害降到最低,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2.3 档案管理与健康教育功能

收集当地常住居民的一般健康资料是医院公卫管理最基础的工作,主要包括收集和存档当地人口数量、计划免疫与疾控信息等,并定期更新档案信息,可起到预防流行疫病的作用。卫生管理服务人员应定期对常住居民进行健康宣教,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并回答居民的问题,帮助居民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对策。

2.4 落实政府部署工作功能

在公共卫生管理中,医院要在第一时间将政府有关部门的最新工作要求传达给当地居民,保证政府精神的有效传播,确保有效落实政府部署工作功能。

3 医院公共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对医院公共卫生管理重视不足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的建设发展较晚,缺乏相关的公共卫生管理经验,管理体系建立初期面临许多困难[4]。在以往的公共卫生管理中,一些医疗机构或医院对公共卫生管理重视不够,没有意识到其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必要性。有关部门医院和管理层未能给予足够的支持与重视,公卫管理工作的开展积极性较低,不利于我国卫生管理事业的发展。所以,医院公卫管理重视不足,对于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具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3.2 缺乏健全的运行机制

现阶段,我国某些医院在公卫管理运行机制上出现的问题。例如医院传染病防控,一些医院在传染病防控机制上还不完善,传染病病人的发现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往往较为依赖护理人员的素质[5]。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不足,对相关人员培训不够。对于传染病病人和密切接触者,没有及时实施有效的控制感染,造成传染病进一步传播,另外,医院公共卫生管理一般涉及许多方面,缺乏健全的运行机制,造成管理人员工作范围大、工作繁琐、效率低下,而医院对于自身问题的监督管理也具有较多困难[6]。

3.3 缺乏医院公共卫生管理资源

近年来,中国不断增加对公共卫生管理的投入。但因人口众多,基层医院和诊所数量非常庞大,加之缺少宏观管理与调控,公共卫生医疗资源难以均衡、全面地覆盖至各个地区,造成不同医院公共卫生管理水平差距较大,一些基层医院医疗器械落后、缺少资金支持、药品短缺等问题难以解决[7]。另外,医院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建设还需进一步投入与发展。

3.4 医院公共卫生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在当前的医院公共卫生管理中,由于人才缺口,相关人员素质还没有达到标准,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知识缺乏,跟不上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不能提出专业化的建议。管理人员经验不足,技术水平有一定差异,非技术人员较多,技术人员相对较少。卫生部门虽对公卫管理工作做了一些规划,但在实际工作中,可出现一系列问题。一些医务人员对于传染病知识掌握不足,部分急性传染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使患病人数迅速增多,虽然病人被隔离,但与病人密切接触者没有得到控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3.5 医院公共卫生应急网络待建

在当前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条件下,积极建立和完善公卫管理体系与配套应急网络,已成为医院公卫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许多经济与技术落后地区缺乏有效的公共卫生应急网络体系,如救援系统、信息系统和防御系统等,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缺乏相应的应急措施来应对紧急事件,不能让群众在短时间内知晓事件的发生以及及时施救,极大程度上耽误了救援的时间,造成损失难以预估。因此,医院公共卫生应急网络亟待建设。

3.6 忽略医院公共卫生宏观调控管理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政府逐渐重视医院公卫事业建设[8]。然而,由于我国医院数量多,人口基数较大,资源投入不能满足医院公卫服务要求,使得城乡公共卫生管理差距较大,缺少城乡差距宏观调控管理,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实施起来难度较大,对于卫生管理事业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4 医院公共卫生现存问题的解决对策

4.1 加强对医院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视

在公共卫生管理过程中,需加强对医院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视,需要相关人员提高对此项工作的重视,优化管理方案,及时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引导,注重宣传,医院领导需加强对医院公卫管理工作的资金支持,并通过开设公开专栏等方式,提高公共卫生知识普及力度,实现加强对医院公卫管理重视的目的[9]。结合解决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方案,有关部门医院和管理层给予足够的支持与重视,提高公卫管理工作的开展有效性,在改进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同时,健全医院公卫管理模式,进而促进公卫事业的健康发展[10]。

4.2 学习先进经验,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医院在开展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时,需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总结医院在公卫管理工作中的措施,建立综合卫生管理体系[11]。同时,结合疾控工作开展情况,采取岗位培训、集中学习、业务考核等培训,在公开招录形式下,加强优秀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根据管理人员不同专业岗位的特点,改变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法,并将业务培训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全面提高其公卫管理能力,担负起社会责任,建立起一支复合型公卫管理人才队伍[12]。

4.3 完善医院公卫管理工作制度

基层医院须完善公卫管理的有关方案,管理人员需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专业的管理知识,通过采取精细化管理制度,将责任落实到每位医护人员身上[13]。另外,需加强疾控中心和医院的联系,确保管理工作顺利实施。基层医院还需借鉴国内外公卫管理的先进经验,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政府部门需加大对医院公卫管理主要功能的监管,医院要在第一时间将政府有关部门的最新工作要求传达给当地居民,保证政府精神的有效传播,确保有效落实政府部署工作功能,开展医疗卫生工作。由于公共卫生管理体系中的监督环节是大部分医院的薄弱环节。因此,在完善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制度的同时,还需成立监督管理小组,对信息收集结果、人员资质、日常业务结果进行监督。

4.4 健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提高医院公共卫生管理水平

在实践中,需健全应急机制,提高医院公共卫生管理水平,确切解决公卫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可以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发挥完善应急机制的优势,积极宣传传染病预防常识,对相关人员培训,加强应急事件训练,健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根据不同岗位的实际情况,组建起应急事件处理小组,定期进行霍乱、鼠疫、禽流感等低概率传染疾病的应急事件训练[14-15]。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有效地监督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进展,并在公卫管理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立即上报,并制定积极的改进对策,进而提高医院公卫管理水平,促进工作人员默契度提高,加强疾控工作人员的卫生应急处理能力、安全问题识别能力、差错防范意识的提高,让患者更好地享受医疗服务。

4.5 引进先进公卫管理系统

在信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医院公卫建设的资金支持,增加对资金使用的监督,保证每笔资金合理应用[16]。并且,医院需积极引进先进的公卫管理设备,从而提高医院在卫生管理硬件上的实力,并增加对相关器械操作者使用的投入,引进新的管理人才,并培养管理人员,规范医院公卫事件报告程序,完善医院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管理,实现信息及时报道,保证公卫事件报告的完整性[17-18]。

4.6 政府进行医院公共卫生宏观调控管理

由于我国医院数量庞大、人口众多,资源投入不能满足公卫服务需求,针对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状况,医院应配合政府,增强对公卫资源的调控。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建立起有效、透明的补偿方案,为医院提供医疗保障,缩小不同地区医疗水平差距,扩大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的覆盖面[19]。另外,需在疾控中心和医院间建立起信息共享桥梁。医院加强和疾控中心的协调配合,制定突发公卫事件或流行病的应急机制,开展应急训练,提高医院公卫管理水平。同时医院需加强与医疗保险机构、卫生执法监督部门的密切配合,确保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20]。

5 结束语

在公共卫生管理体系中,医疗公共卫生管理是较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其范围广、数量大。做好医院的公共卫生管理对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医院公卫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包括对医院公共卫生管理重视不足、缺乏健全的运行机制、缺乏医院公共卫生管理资源、应急网络待建,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与忽略宏观调控管理等。因此,在公卫管理中,需加强对医院公卫管理的重视,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优化管理方案,提高公卫管理工作的开展有效性,学习先进经验,加强优秀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全面提高其公卫管理能力,完善公卫管理的有关方案,借鉴国内外公卫管理的先进经验,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健全应急机制,政府进行医院公共卫生宏观调控管理为医院提供医疗保障,提高医院公共卫生管理水平,推动公共卫生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与制度化,让患者更好地享受医疗服务,提升我国医院的整体质量。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医疗设备质控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中国首个P4实验室:服务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应急预案的编制
公共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