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如何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2021-12-02江苏省昆山市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学校彭宇虹

家长 2021年27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法治道德

江苏省昆山市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学校 彭宇虹

在小学教学环节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责任意识是学生认知客观世界所表现出来的最基础的精神理念,能便于学生更好地融入群体,形成互相帮助的人类整体。当前,大部分学生缺乏责任意识,他们通常站在自己的立场思考问题,这种责任意识的淡薄,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上,如何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使每位学生能互相帮助,互相扶持。

一、围绕道德法治教材,开展系统化的教学

随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不断普及,编撰者不仅要考虑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还要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保证所编撰的教材是学生感兴趣的。我们知道,道德与法治教材上的知识点是基础知识,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并不大,这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可以从容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点。通常情况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问题、展示案例、剖析案例、联系生活等多个环节教授理论知识点,这样层层递进,便于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主题,还使学生知道如何在实际生活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这样一来,强化了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实效性。站在课本的角度上来分析,要想推动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教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总而言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依托道德与法治教材,向学生教授责任意识的内容、责任意识的外延、责任意识的生活指导,便于更深入地认识责任意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不乏责任意识的内容,如《在承担责任中成长》。教授《在承担责任中成长》这一知识点时,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责任意识的内涵以及外延,了解到责任并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通过分析责任意识的内涵,学生对责任意识与付出、责任意识与回报这二者的关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其次,教师带领学生进一步升华责任意识。课堂上,教师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而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责任意识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知道如何将责任意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开展生活化的教学

从范畴上来讲,责任意识作为一种精神理念,一般情况下在实际行动中能彰显出责任意识。当然,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将责任意识与实际行为相结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要思考如何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第一,教师从实际生活出发,寻找与责任相关的名言警句与人物事迹案例,通过利用多媒体将名言警句与人物事迹案例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便于学生初步感知责任意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第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材内容,阐明责任意识与实际生活的内在关系。教学中,教师要列举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贴切的例子,如,学校本是学习的场所,如果随便乱扔垃圾,不打扫卫生,那么校园就不干净,而且是臭烘烘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是无法生活、学习的。通过列举例子,学生意识到保护学校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接着,教师通过校园环境延伸到社会、国家等,这便于学生更快地理解,同时,还强化了学生的责任意识。

第三,课堂结束后,教师鼓励学生将他们所理解的责任意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便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责任意识。当然,随着学生责任意识的不断增强,还会进一步影响到学生的品格行为。

三、强化教师教学能力,开展高质量的教学

当前,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并不处于主体位置,但是教师的启发性和引导性应该得到重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责任意识是一种精神理念,教师要深入剖析教学内容,挖掘教学内容的实质。换言之,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了解到学生应该对哪些方面负责,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无条件支持着学生,因此,学生要肩负起孝顺父母的责任。教师要想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就要深入剖析问题,挖掘问题背后的内涵,并且以问题为出发点,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活动,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虽然有的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难免有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厌烦的情绪,这样的教学活动也不能认定为是成功的教学。而成功的教学活动就是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中,他们主动探索知识点,并且能接受责任意识这一概念。鉴于此,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想办法创新教学方法,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眼球。课堂上,教师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生活举例的方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直观化、趣味化,此时,学生乐于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他们也能深入了解到责任意识的内涵。

四、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

近几年来,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脑、多媒体、投影仪等被广泛运用教学中。目前,几乎所有的教师都配备一台电脑,他们能借助PPT 来教授理论知识点。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师来说,他们也要借助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来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做强化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还大大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率。我们知道,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会借助多媒体,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同时,多媒体的运用,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点形象化、直观化,学生不再觉得道德与法治知识比较艰涩难懂,而是能真切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实用性。有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便于学生深入理解责任意识的内涵,同时,他们会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全方位地理解责任意识。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表演父母在实际生活为我们做的点点滴滴,感受家庭生活的温暖。当学生表演结束之后,教师让每位学生都分享父母为自己做过哪些事,而自己又为父母做过那哪些事,通过让学生分享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学会感恩和理解父母。这个时候,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性作用,引导学生利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便于深入掌握责任意识的真谛。

此外,课堂上,教师还可以运用问题教学法,利用问题,让学生思考什么是责任意识,作为一名小学生,身上肩负着哪些责任,并利用这些问题的提出,使学生深入思考,深入感知,他们对责任意识的认识不再停留在表面上,而是能从实际生活出发,了解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除了要教授理论知识点之外,还要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围绕着教材,开展系统化的学习。同时,教师要联系实际生活,开展生活化教学,将责任意识融入实际生活中,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用性。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