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菌移植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
2021-12-02李旻倩陶雯佳
俞 帆,李旻倩,沈 芸,陶雯佳,杨 勤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脾胃病科,江苏 南京 21000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以腹痛、腹胀和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功能性胃肠病。目前该病生理病理学尚不明确,可能与脑肠轴调节紊乱、心理因素、肠道感染、菌群失调等相关。目前认为肠道菌群主要通过破坏肠粘膜屏障、诱导免疫异常、阻碍肠道转运等参与IBS 的发生发展。目前,口服药物可以缓解临床症状,但不能完全治愈疾病,并且IBS 病情容易反复。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transplantation,FMT)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新的肠道菌群,实现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治疗,因此近年来备受关注。FMT 在古籍上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但在制备工序与临床应用方面与中药“金汁”有相通之处。金汁性寒味苦,有清热解毒燥湿之功,用于严重腹泻、传染病、中毒等危急重症[1]。其退热功效可能与土壤中放线菌抗生素类作用有关[2],但因其缺少实验数据支撑,并且考虑到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现代临床几乎无人应用。目前对于金汁的研究大多为古籍的整理,缺少对其药理学的研究,可挖掘中医理论的科学性,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创造出更安全有效的粪菌移植液。本文现对IBS 肠道菌群的改变、FMT在IBS 中的应用及作用机制进行总述,旨在为临床治疗IBS 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1 IBS 的肠道菌群变化
人体肠道内约有10 万亿个细菌,肠道菌群经过自然选择和个体适应,不同菌群,菌群与宿主,菌群、宿主与环境均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肠道微生物群有助于消化和吸收营养、抵御病原体的侵入、参与肠上皮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以及肠免疫系统的发育等[3]。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肠道菌群参与了IBS 的发生发展。张亮等[4]研究的大鼠实验发现IBS 肠道菌群多样性减少,部分有害菌(克里斯滕森菌科、毛螺菌科、δ 变形菌纲、单形拟杆菌以及脱硫弧菌目等)丰度升高。熊万成等[5]报道IBS 患者双歧杆菌及乳杆菌水平显著降低,且肠道菌群随着IBS 的不同分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IBS-D 表现为肠杆菌增加,IBS-C 拟杆菌水平上升。Shukla R 等[6]报道IBS 患者粪便微生物群中铜绿假单胞菌数量明显增加。Liu ZJ 等[7]报道,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与IBS 密切相关,利福昔明可改善IBS-D 中SIBO 阳性患者的临床症状。郑秀丽等[8]用乳果糖氢呼气试验测定90 例IBS-D 患者口盲传输时间及SIBO 阳性率,结果显示SIBO 发生率为46.67%,且阳性组患者口盲传输时间延长。屈天生等[9]研究发现202 例HP 阳性患者中IBS 发生率为38.61%,HP 感染后释放内毒素,损伤胃肠道屏障,提高肠黏膜通透性,从而导致腹痛腹泻等症状。但也有学者提出异议,Xiong F 等[10]进行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发现,HP 感染与IBS-D 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总之IBS 肠道微生态失衡客观存在,主要表现为菌群多样性降低、有益菌的减少及致病菌的增多,但目前尚无研究明确菌群紊乱与IBS 的因果关系。
2 粪菌移植治疗IBS 的现状
美国胃肠病学会将粪菌移植列入复发性CDI诊疗指南,近年来尝试将其用于IBS 的治疗。欧洲《粪菌移植临床应用和操作共识报告》也推荐对于标准治疗失败、胃肠道感染后或者抗菌治疗失败、病情持续进展的IBS 患者接受粪菌移植[11]。El-Salhy M等[12]将165 例IBS 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自身粪便)、30 g FMT 组和60 g FMT 组,经胃镜接受粪菌移植后评估疗效,结果显示安慰剂组、30 g FMT 组和60 g FMT 组中分别有23.6%,76.9%和89.1%的患者总IBS 症状评分降低>50 分,同时生活质量显著改善,肠道菌群分布发生良性改变。Huang HL 等[13]报道,30 例难治性IBS 患者经FMT 治疗后,IBSQOL,IBS-SSS,GSRS,HAMA 和HAMD 评分得到改善,肠道菌群香浓多样性指数较治疗前升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7%。Mazzawi T 等[14]应用16S rRNA 基因测序技术,分析FMT 后IBS 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结果显示3 周后患者菌群恢复正常。但也有研究发现FMT 治疗IBS 的效果不佳。Halkjær SI 等[15]报道52 例中至重度IBS 患者经FMT 治疗后粪便微生物群多样性增加,但临床症状缓解程度不及安慰剂组。Aroniadis OC 等[16]报道,22 例IBS 患者口服FMT 胶囊12 周后,IBS-SSS 评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可见,粪菌移植治疗IBS 的有效性尚存在争议,可能与以下原因相关:IBS 发生与饮食、感染、情绪、肠道菌群等多因素有关,且其存在多种亚型,需针对疾病发病特点进一步进行大样本研究。
3 粪菌移植治疗IBS 的机制
近些年来,大量研究认为IBS 发病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密切关联,同时逐渐在临床应用FMT 治疗IBS,但是对于其作用机制尚未形成统一意见。目前认为可能是FMT 重组了肠道菌群,进一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改变肠道转运动力、提高肠黏膜屏障、改善宿主免疫等,最终获得IBS 的临床缓解。
3.1 改变胃肠动力 胃肠动力改变是IBS 症状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以腹泻为主的IBS 患者肠道动力亢进,小肠传输时间缩短,结肠动力指数、高幅推进性收缩的均值和最大值均明显提高。相反,便秘型IBS 呈胃肠动力不足表现。Palma G 等[17]将IBS-D 患者的粪便微生物群定植于无菌小鼠中,与接受健康对照粪便微生物群的小鼠相比,前者表现出更快的胃肠道运输,该动物实验侧面证实了FMT 潜在的治疗价值。有动物实验报道肠道菌群可影响5-HT 的分泌,5-HT 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胃肠道的神经递质,可激动平滑肌受体,调节胃肠蠕动功能[18]。因此FMT可能通过调节5-HT 的分泌间接影响了结肠运动与传输。
3.2 提高肠黏膜屏障 FMT 导入了大量有活力的肠道菌群,利用磷壁酸紧密附着肠黏膜上皮,阻碍致病菌的黏附定植,并通过争夺营养、降低肠道局部PH、分泌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物质(细菌素、亲脂分子、过氧化氢等)等阻止致病菌入侵。目前多项临床研究已证实FMT 后患者肠道有益菌数量明显增加。郭锐芳等[19]发现患者接受FMT1 个月后,肠道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均较口服益生菌组增加更明显。Mizuno S 等[20]采用FMT 治疗了10 例接受1 年以上药物治疗但仍持续出现症状的IBS 患者,发现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增加,且放线菌及双歧杆菌的丰度显著增高。有报道指出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可影响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 和claudin-1)的表达,从而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另外,二者还可阻止NF-κB 通路的异常活化,保护肠道屏障免受炎症刺激[21]。可见,FMT 植入的有益菌对恢复肠黏膜屏障具有重要的意义。
3.3 调节宿主免疫 Belmonte L 等[22]证实菌群-宿主的免疫失调可导致肠道慢性炎症及内脏高敏感性。对无菌大鼠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分类、结构、分布、数量等综合变化可引起黏膜细胞髓系分化因子蛋白88(MyD8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因子的释放[23]。Holster S 等[24]进行的基因水平的研究发现,接受同种异体FMT后,患者肠黏膜中与免疫反应相关的基因集表达水平上调。梁赵良等[25]报道经FMT 干预后,小鼠脾脏组织Tfh 及Tfh/Tfr 比值较模型组降低。Tfh 和Tfr 是CD4+T 淋巴细胞新的亚型,Tfh 细胞表达抗原反应性TCR,促进抗体反应;Tfr 细胞表达自身反应性TCR,抑制自身免疫,两者对平衡机体免疫起重要作用[26]。以上研究证实,FMT 可能对患者肠道及全身产生有益的免疫调节作用。
目前对于FMT 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的具体机理研究较少,有学者提出假设,来自健康供体肠道菌群的短暂冲击,可诱导出患者肠道中的病原微生物群,从而使受体微生物群恢复为健康状态[27]。总之,人们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肠道菌群与IBS 发生的关系,其中对于FMT 治疗IBS 的机制的探讨也在不断地更新之中。
4 总结
由于肠道疾病菌群失衡的复杂性、患者菌群的个体性等,现有的益生菌菌株作用是有限的,粪菌移植中混合的天然有益菌群具有绝对的优势,为难治性IBS 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FMT 的有效性存在争议,且仍存在许多不足,包括FMT 移植途径及IBS 亚型均可影响治疗效果,需要开展更多大样本的高质量研究来明确疗效、途径及具体适应证。从美学出发,患者及医务人员对于粪菌移植有一定的排斥心理,未来可着手于机械化粪菌液制备及人性化给药途径。此外,FMT 供体筛选极其繁琐,需进行多项实验室检查并排除大量疾病影响,为使FMT 广泛施于临床,可制定长期稳定的志愿者粪菌银行、或建立人工健康粪便菌群,并对IBS 患者展开个体化治疗。IBS 由多因素致病,可尝试常规疗法与FMT结合,加强粪菌移植与中医药的联合应用研究,拓展其潜在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