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STEM案例:我家门前一条江
2021-12-02张丽丽
文 张丽丽
一、问题与聚焦
在我园“乐游小岛”的活动倡议下,家长们利用周末时间带领幼儿“玩转家乡”。活动分享之余,大家很快发现自己去过的地方几乎都能看到水和船,但他们却产生了分歧。木阳说:“妈妈告诉我,扬中四面都是水,我们就住在水的中间。”“你瞎说,我家那里就没有水,怎么是住在水的中间呢?如果在长江的中间,为什么没有被水淹掉?”迪文反对道。
二、前期体验——为什么江水淹不到我们
(一)分析讨论
幼儿们就“我们住在长江的中间吗?我们的小岛为什么没有被江水淹没?是什么挡住了江水?”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这时,老师给大家播放了视频,幼儿们得到了答案——扬中确实在长江的中间。幼儿们在“乐游小岛”的照片中发现凡是有水的地方远处都有高高的、长长的像小山一样的东西。墨墨说:“是水坝,我看到过三峡大坝。”
(二)发现问题
水坝是用什么建造的?怎样建造堤坝呢?幼儿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有的认为堤坝是用钢架架起来的,有的认为堤坝是很多大石头堆起来的,还有的认为堤坝是用砖头砌起来的……他们将自己的想法都画了下来。
(三)反思与分析
幼儿们在相互交流时产生了不同的意见,并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最后通过请教老师、观察图片、绘制设计图等方法寻找答案,可见,幼儿们已经积累了一些探寻科学答案的方法。在幼儿们的言谈中,我们还发现他们能用自己的见闻和已有经验解释一些事物,已经具有初步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这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实地考察——江堤是什么样子的
(一)考察江堤
几天过去了,幼儿们对探索水坝的热情依旧不减,甚至提出了去水坝上看看的想法。于是,我们踏上了探秘江堤之旅。
原来水坝就是一条宽阔的马路,上面可以行走也可以开车,水坝的一边是护栏,另一边是矮墙,下面是斜坡。教师和幼儿们玩起了爬坡的游戏。“老师,水坝为什么要修成马路呢?”“这水坝是用来挡江水的,所以它的名字叫江堤。江堤上的这条公路叫堤顶公路,当江堤遇到险情的时候,人们就通过这条堤顶公路运送物资。”“老师,江堤为什么修这么高呢?”“因为现在是旱季,当夏天涨潮的时候,这个斜坡也会浸在水里。”“水坝上面一层是水泥,下面是泥土。瞧,上面还长着树呢!”这下,“江堤是什么做的?”这一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二)参观渡江文化园
江堤是怎样建起来的?幼儿们讨论了好久,都认为应该是用吊机、挖土机等现代设备修建的,当他们来到附近的渡江文化园,才有了新的发现。
他们从模型图中了解到,以前的扬中人就是用这种肩扛手提的方法修筑了长长的江堤,保护了我们的家园,真是太了不起了。
四、探索实践——修筑江堤实验
(一)讨论修江堤需要的工具——制作挑担工具
含含找来了一根棍子当扁担,元元拿来两个水桶,茅茅用麻绳穿在水桶的把手上,剪一剪,绑一绑,不一会儿就制作好了一副挑担。
【分析与反思】大班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通过参观,他们发现了挑担的特点,找不到相同物体也能够分析物品的使用功能,选择替代物,在大家的共同合作下,挑担工具制作完成。
(二)初次修建江堤——分工合作
1.分工合作,修建江堤
幼儿们在幼儿园的沙池里“施工”。他们有的两两合作,一人挖沙子,另一人把沙子堆好拍实;有的负责运,有的负责挑,有的负责抬……
2.江堤修完,测试优化
“我们的江堤修好啦!”幼儿们拿来水桶测试冲水。刚倒了一桶水,垂直的江堤就塌陷了一些,江堤也变薄了,而造成斜坡的江堤虽然也有沙子随着水流下来,但江堤仍稳稳地立在那儿。
3.产生新问题
为什么有斜坡的江堤还是稳稳地立在那儿呢?STEM项目学习中,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内驱力促使他们在修建江堤后主动提出测试江堤的牢固性。问题也是在测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垂直的堤坝容易被水冲坏,而有斜坡的堤坝能承受的冲击力会更大一些。为什么呢?幼儿们开始了第二次探究。
(三)实验探究——为什么斜坡不易被水冲坏?
1.查阅资料
老师和幼儿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原来水越深的地方,水的冲力就越大,浅的地方,水的冲力就越小。所以江堤要下面宽一些,上面窄一些,这就形成了江堤的斜坡。
2.做实验
实验一:水有力量吗?幼儿们将积木搬到了洗手池,在水池里垒了一道江堤并开始蓄水,不一会儿积木就浮起来了。“是不是我们摆放的方法不对?”幼儿们将积木立在水池里开始蓄水,一开始积木还是稳稳地立在那儿,不一会儿,积木接二连三地都浮起来了。由此,我们得出结论:水能将积木托起来,水是有浮力的,所以修江堤要用能沉入水中的物体。
实验二:塑料瓶装水行不行呢?幼儿们在建构区找来塑料瓶,往塑料瓶里装水,垒成江堤。这次塑料瓶没有被水托起来,可是水却从塑料瓶的缝隙中流了出来。发现新问题:装水的塑料瓶的重量够了,可是密封效果不好,挡不住水。
实验三:还有更好的材料吗?幼儿们又从美工区找来了太空沙,装在袋子里,做成沙包并垒好,终于可以放水实验了。这次沙包既没有被水托起来,也没有水从缝隙里流出来。由此得出结论:修江堤的材料需要有一定的重量,要密实不渗水。
【分析与反思】实验与调整是STEM项目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幼儿们针对问题寻找原因,反复实验并调整优化,最终找到答案。科学探究类游戏是培养幼儿科学兴趣和提高幼儿探究能力的沃土,教师为幼儿提供开放的空间和探究材料,营造探究氛围,幼儿就能沉浸其中,享受科学探究活动带来的成功感。
(四)再次修建江堤
当幼儿们再次来到沙池,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修建江堤就变得更加简单了,很快他们就修好了一道梯形江堤。
“我们可以上去走走吗?”“要不咱们先踩一脚试试吧!”一脚下去,江堤上出现了一个深深的脚印。
文文说:“沙子太软,得找一些硬的东西。”诺言说:“积木应该可以吧,那个挺硬的。”于是,幼儿们搬来许多积木,铺在江堤的顶面上。
“这不就是堤顶公路吗?”“是啊,是啊,这下应该结实了吧!”“没问题,堤顶公路上都可以开汽车,人在上面走一定没问题。”说完,佳佳已经迫不及待地走了上去,这次,幼儿们成功了。
【分析与反思】为了制作出更加美观、实用的“江堤”,幼儿们在不断尝试、验证、改进中逐步优化自己修筑的“江堤”,在深度探究、解决问题、完善作品的过程中积累了SETM项目学习的关键品质。
五、展示与评价
经过多次的实验与优化后,幼儿们终于修筑完成了自己满意的“江堤”作品。随后,我们邀请家长来园开展了一次“我设计的江堤”小组分享会。幼儿们自由组合,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介绍小组作品。有的小组选择用沙袋夯实江堤;有的小组在江堤上铺设草皮、种植树木,以保护江堤土壤;还有的在江堤中巧妙设计了观光隧道……通过这样的分享会,一方面,幼儿之间的不同想法得到了碰撞,引发了他们对自己创意的完善与优化;另一方面,幼儿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体验,共同参与活动的家长们也能从中看到幼儿的进步。
六、拓展与应用
通过对江堤的深入探究,幼儿们开始关注生活中“上小下大”的梯形物品。例如,体育锻炼时使用的跳马和木梯是梯形的,相扑运动员的赛台是梯形的。这些梯形的物品在使用时都特别稳固,因此,幼儿在建构区游戏时也尝试搭建这种梯形的建筑,结果发现这种建构方法能比以往搭出更多层数的建筑。
七、活动感悟
这是我园“生活小镇”园本课程中基于儿童兴趣生成的STEM项目活动。为了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究,教师应充分尊重并支持幼儿,为幼儿提供自主探究的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以“幼儿玩伴”的角色定位适时帮助幼儿梳理关键经验,让他们运用活动中获得的新经验解决遇到的问题,不断激发幼儿的深入探究学习。在活动中,幼儿们通过发现问题、查阅资料、实地考察、探索实践、讨论优化等方式了解了水的力量(浮力和压力)这一科学知识,并且通过实践获得了经验,极大地培养了幼儿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幼儿在遇到问题时不怕困难、积极主动的良好学习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