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准确计算能力

2021-12-02甘肃省临夏县南塬学区范玉海

数学大世界 2021年17期
关键词:数学计算计算能力新课改

甘肃省临夏县南塬学区 范玉海

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简要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计算准确性,培养学生计算能力,从而构建小学数学高质量课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培养学生计算兴趣,提高准确计算能力

计算方法是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关键,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其中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尤为重要,在兴趣的驱使下会使学生长期保持计算动力,为学生准确计算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将数学计算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采用丰富教学方法,使学生体验到计算的乐趣。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新旧知识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同时还能够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从而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例如,在数学计算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引入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取竞赛游戏,如限时计算、口算抢答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计算活动中,使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产生愉快的学习体验。当学生在计算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耐心指导学生,引导其掌握正确计算方法,树立学生自信心。教师还可以融入数学家的奇闻逸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培养良好计算习惯,提高准确计算能力

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以教师为课堂主体,学生被动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课堂参与机会和发言机会较少,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要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转变师生角色,以学生为主设计有针对性的活动,加强活动中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使学生在课堂中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准确计算能力。例如,在计算练习中,教师要教授学生验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验算进行自觉检查,在检查中如发现计算错误可以及时修正,从而养成验算的好习惯,这样可以确保学生计算准确率的提升。同时,教师要总结学生普遍容易出错的题目,通过开展对比练习,使学生掌握容易混淆的计算题,牢记数学算理和运算顺序,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例如设计练习题25×4+(25×4)、25×(40×32)、25×4÷25×4,在相似题训练中,可以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为学生准确计算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三、教授简易计算技巧,提高准确计算能力

数学是一门严谨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这两方面能力都是学生较为欠缺的,这也使得学生对数学计算感觉非常困难和吃力。但实际上,复杂的数学算式的计算是有窍门儿的,掌握计算窍门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计算。小学低段学生会涉及基础计算,随着年级的升高,计算难度也会随之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因为低年级学习简单的加减法内容,便忽视学生的速算、口算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因为这是打基础,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时期,教授学生口算、速算技巧,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例如,在常见的“加大减差法”的教学中,以345+98=443为例,可以引导学生先计算345+100=445,然后减去2,最终结果为443。以简单的计算技巧开展数学计算教学活动,使学生可以准确、快速地计算出结果,从而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重视估算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准确计算能力

估算能力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必备技能,对提高学生的准确计算能力有很大帮助,教师要提高学生对估算意义及价值的认识,并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例如:小方想要一星期内读完两本课外读物,一本读物是151页,一本读物是149页,小方每天可以看39页,问小方在一周内可以看完吗?采取精确计算,学生可以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但这个题目显然不是要求学生精确计算,而要求学生判断小方在一周内能看完还是不能看完,所以这里涉及估算,估算是最佳解题方法。在思考中,39≈40,40×7=280,两本书的页数相加是300,由此可以判断小方无法在一周内看完。估算方式是建立在求近似数基础上的一种计算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估算方法,并鼓励学生探索多种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结合小学生特点,培养学生计算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教授学生简易计算技巧,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数学计算计算能力新课改
多措并举,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试析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计算教学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厘清算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小学数学计算易错题的千预和跟进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三个“结合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