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审题能力的培养

2021-12-02江苏省徐州市彭祖大道小学任曼曼

数学大世界 2021年17期

江苏省徐州市彭祖大道小学 任曼曼

审题也就是通过阅读题目,从中提取出有效信息,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新课改的背景下,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重视审题这一过程,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引导学生研读题目,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能否细致阅读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仔细研读。对于小学生而言,一些应用题目的文字较多,在解决问题时只有充分掌握题意,才能发现考点,最终解答出正确答案。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乘法》时,经常会出现这种类型的问题:学生的家和学校之间的距离为1千米,并且每天需要走两个来回,那么每天需要走多少米?在解题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轻声阅读,对于题目中有用的信息进行标记,加深对题目的理解,为后续的解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审题能力,在读题的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针对题目中一些关键信息做出标记,尤其是一些字数较长的题目,更需要指导学生做好记号,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条件,分析这些条件说明了哪些规律,为增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奠定基础。

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更好地理解题目

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小学生经常存在由于粗枝大叶导致题目做错的问题,分析原因时发现,这主要是由于学生较为粗心,没有理解题目造成的,这也说明学生未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仔细审题。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理解题目。

例如,当学生初次遇见信息较多的题目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阅读题目,注意语调的变化,通过此种方式,令学生认识到题目中的关键条件。比如:某合唱队原有52人,后来加入了10人,今年有8个人毕业了,求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在读到与数字有关的信息时,教师就应加重语气,而且“加入了”“毕业了”等此类信息也要重读。通过此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审题思维。

审题能力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审题时必须要做到眼到、口到、手到以及心到,不要被题目中的干扰信息困扰,准确地将题目中的信息提取出来,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其审题效率,从而更加准确地将题目解决出来。

三、将题目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

当前在小学数学中,很多题目都是和实践生活有联系的,但是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都不完全,生活经验较为缺乏,难以很好地理解题目,在审题时经常会忽略一些关键信息,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将题目和实践生活联系起来。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网络信息技术也为教师提供了一种非常高效的问题解决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信息渠道,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周长是多少》一课时,常会有这样的题目:“用一根线正好围成边长为8 cm的正方形,请问线的长度是多少。”解题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实践操作或多媒体展示等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题干要求,明白求取线的长度等同于求取正方形的周长。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棉线围出正方形,或采用动画展示的方法将直线变成正方形,利用实物或具象化图形展现抽象知识,帮助学生实现题目与生活实际的有效联结,从而加深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需要着力开发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他们形成多角度审题的习惯,帮助他们快速理解题意,从而为增强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做好准备。

总之,审题能力对于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重视相关工作,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总而言之,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应重视解决问题审题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朗读题目、标出关键词等多种方式,令学生形成解题思路,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