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2021-12-02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小学王治佩

数学大世界 2021年17期
关键词:多边形条件图形

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小学 王治佩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点课程之一,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帮助人们构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将会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升学和能力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数学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应积极构建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观察和解决问题,诱导学生能够在问题探究中自主合作探索,以构建思维能力。教师要善于营造课堂氛围,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重视思维迁徙,发展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发展聚合思维的重要方法,培养学生在已知的信息条件中产生正向逻辑结论,从中找到正确的答案,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这是正向创新思维培养的前提条件。第一,用启发性比较方式,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能够更科学合理地分析问题。比如,在苏教版《升和毫米》的教学中,教师引用生活中常见的两种不同的容器,使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容器的不同来理解单位概念,加深对升和毫升的认识。第二,掌握思维方法,实现举一反三的思维迁徙。学生要针对数学概念、性质及规律,在不断认识的过程中促进思维创新,进一步实现思维迁徙,使思维能力能够及时得到施展,并能验证思路的正确性。比如上一课中,教师让学生举例生活中使用升和毫升的容器,通过实践和探究,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知识,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创新教学条件,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思维系统,从已知信息中创新想法,或是拥有独特的理解,促进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衔接和创新,学生可以在后续学习中,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和思维途径去完美解决问题,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其一,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意味着它的多面性、广阔性以及开放性,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认知水平是培养发散思维的前提,学生能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寻求新知。比如,在《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要使学生理解多边形面积算法的多样性,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新的体验,同时巩固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将运用分割、添补等方法,把组合图形转换成规则图形,分别计算规则图形的面积,教师将复杂图形转化为常规图形,可以快速算出多边形的面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多种求解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发散思维。其二,要积极引入数学开放性题目,有针对性地实施个性化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数学不同于其他课程,引用开放性题目可以发散学生思维,在不同思路、解题方法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进步。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中,学生要注意观察一些不规则图形,思考如何求得面积,拆图、拼图等技巧将是帮助学生寻找解题方法的重要依据,学生可以进行多方位的思考,激发发散思维,从而培养思维创新能力。

三、设置教学障碍,发展批判思维

创新思维的生命力不断持续,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实行质疑、批判、验证等行为,在数学教学实践应用中适当增加非必要的条件,以考查学生的判断能力。比如,教师在一些应用题中适当增加一些多余的条件,用于迷惑学生,让学生从中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明确哪些条件是必要的,哪些条件是非必要的,在迷雾中找到解题思路。如:“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田,底是275米,高60米,共收小麦19.8吨,这块麦田有多少公顷?”很明显,这题目中“共收小麦19.8吨”这个条件与面积的求解无关,是一个多余的条件。为此,学生在解题时必须要审清题意,将无关的条件排除在外,从而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以发展良好的批判性思维。教师通过设置教学障碍,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创新能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新良好教学方式,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实现现代化教学的目标。

猜你喜欢

多边形条件图形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多边形的艺术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分图形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
找图形
“虎虎生威”的隐含条件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
认同或对抗——论执政条件下的党群关系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