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度规范下的人性化管理策略

2021-12-02常安春

好家长 2021年6期
关键词:被管理者管理效率制度化

文 常安春

人性化管理就是在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将人性学理论应用于管理,按照人性基本属性进行管理的管理哲学。人性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矛盾吗?如何落实到具体的管理中?为此,我进行了一些探讨和总结。

案例回顾:一起调动引发的“风暴”

2015年秋,学期开学工作会议上宣布3名教师调动到办园点工作。于是,这3名教师每天到园长办公室“上下班”,持续一周时间后。其间,街道中心学校副校长为此来我园逐一访谈(这里选取其中一位的谈话记录。

校长:你现在有什么想法?

教师:我没有什么想法,就是不想到村办点工作。为什么调动前不和我打声招呼?而且,我马上要结婚、生孩子,那边有点远,确实去不了。

校长:村办点的教育发展比较落后,你平时工作不错,希望你到那边后把办园点管理起来,这就是这次调动的初衷。

教师:如果真的是为我好,为什么不提前和我商量?前几年幼儿园有任何创建工作,创建材料都是我做,我一边做材料一边带班,这么辛苦,我都没有怨言。现在又把我调到村办点,我肯定不会去。

教师婆婆:是不是看我家孩子好欺负……

校长:不要激动,我今天来主要是要了解你们的想法,把想法说出来就可以了,至于最后的决定等研究后再答复。

我的思考:制度管理“满足”人性——柳暗花明又一村

该事件中一位工作5年的85后骨干教师“拒绝”领导赏识性的工作调动。为什么员工不接受领导的肯定呢?其一,员工没有被提前告知,觉得不被尊重;其二,这次工作调动需要附加值才能实现——距离远和教育落后,即需要付出更多的辛苦。但依据《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乙方应服从甲方的领导和管理。看来谁都没有问题,但放在一起就生成了“矛盾冲突”。这时,管理效率就会被降到最低:制度的制定在于执行,如果不执行,制度就是废纸一张;如果执行,该教师在被动的状态下不会全力以赴开展工作,管理者最初的调动目标难以实现。一个没有管理绩效的管理制度又有何意义呢?

制度管理是让被管理者的行为在规范范围内,管理效率得到提升,否则管理者每天都在解决被管理者的规范行为。制度建设是单位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人性化管理则凸显尊重被管理者,通过激发被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达到管理效率的提升。

从事例中可以发现:如果单一采用制度管理——机械死板,易产生矛盾;如果管理只讲人性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时代发展的今天,忽略了问题的复杂性,简单处理问题会制约团队发展。良性发展,必然是人性化和制度化的结合管理。

制度化满足人性,即制度的执行可进行人性化变通。首先,可以确定“调动行为”是没有违反相关制度规定的,合法合规。那么百分之五十成功的可能性就产生了。第二步,用“代入法”进行人性化思考与分析。通过“有多少人会愿意调动?什么样的人愿意调动?如果我是她,会愿意吗?”这样的灵魂拷问,进而具体分析出“利”与“害”,找到成功的条件。这里要切忌不能让调动者产生“被调动的都是差的人”的思想认知。第三步,可进行人性化管理沟通。这是关键一步。管理者可依据现场情况综合进行以下沟通:信息沟通:让被管理者了解领导者的意图和全局状况,加深对领导者的信任;认识沟通:使被管理者有表达思想观点、意见建议的机会,让被领导者被尊重,有了满足感、成就感。

制度管理“满足”人性,可让原本约束人的制度增加激励效能,事半功倍。人性化管理贴合制度,更加彰显制度的威严,制度的管理效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人性化管理不是不要制度,相反,以制度为前提的人性化管理,会让人更温暖、更努力。

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柔和后的效果,是管理能力的最好验证。所以,我们不应该在二者之间做孰是孰非的争论,而应该从管理效能的角度实施刚柔并济的方法。一方面,必须灵活采取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的方法。提高工资、增加奖金、各类福利措施等都属外在激励,从工作本身产生的内在激励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员工。其次,建立有法可依、有规可循的制度。必须征集多方意见,并在实践中检验制度的合理性、可操作性。

猜你喜欢

被管理者管理效率制度化
推动以案促改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军队管理中的经济学合作博弈研究
探究加强高中班级管理的意义及其形式
悲喜相依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效率及管理水平提升
变电运行管理效率及维护能力的提高措施探究
初中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创新方式
企业创新管理的思考
“严”与“爱”管理思想的辩证关系与实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