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思维视角的高职流通类专业人才创新培养路径分析*

2021-12-02贾妍

福建轻纺 2021年7期
关键词:流通校企实训

贾妍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1 高职流通类专业人才培养背景分析

广义上讲,流通类专业人才是指具备的一定专业能力,服务于流通领域的人才。流通类专业,在以往的文献中,并没有明确的界定。高职院校流通类专业有很多,如: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管理、国际贸易等专业,属于典型的流通类专业。这些专业培养的人才对流通领域或流通作业环节的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1 宏观政策引领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的高度,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之一,并强调,生态文明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坚持社会、经济及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职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创新发展,全方位提高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1.2 行业需求推进

流通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为商品流通提供服务的产业。流通业在多年的发展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呈现营销方式不断创新、现代化管理技术日益普及、新型零售业态层出不穷等流通领域的巨大变化。与这些变化相伴,人才短缺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因此,如何培养流通类专业人才以及如何对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改革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问题。人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流通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1.3 学校现状及瓶颈

高职流通类专业人才供给为我国商贸流通行业的稳步前进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和人才支持。从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流通类专业设置来观察,在管理学专业下面,主要设立的专业有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在经管类专业下面,主要设立的专业有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专业;还一些院校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公共关系专业等。

上述现状显示,流通类专业设置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另外,高职流通类专业人才培养缺乏明确的目标引导,办学特色不鲜明、学科设置针对性不强,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专业素质满足不了企业和社会对流通类人才的高标准、高要求。

2 生态思维与人才培养的关联性分析

生态思维与人才培养有很强的关联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与生态思维理念相一致。生态思维作为生态学理论的一种思维方式,遵循整体性、统一性、关联性原则,形成人、自然及社会相互联系、共同发展的生态系统。在高职流通类专业人才培养领域,表现为一种人才培养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系统平衡。社会、企业、学校形成一个互利共生、协同进化的生态系统。

二是生态思维可以推动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高质量进行。生态思维强调的生态系统平衡,延伸到高职人才培养,就是人才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学校培养的人才符合行业、企业的需求。这种平衡也正是体现了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实现了人才培养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资源支持的目标。

三是生态思维对提升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全局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生态思维遵循整体性、系统性的原则,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全局观念,把人才培养溶于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大格局之中,从宏观角度推进人才培养的改革,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3 生态思维视角下高职流通类专业人才创新培养途径分析

运用生态学原理,借助整体联动与系统平衡的思维方法,探析高职教育中生态系统:社会系统、企业系统和学校系统。三大系统彼此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共同体。本文以流通领域社会宏观系统为出发点,借助企业需求系统,作用于学校系统,构建高职流通类专业人才培养三元融合生态系统,即:将“知识、能力、素质”三元融合,探索出适合人才培养的生态发展路径。

3.1 遵循生态规律,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高职流通类专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是为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流通领域)的服务的,因此,培养更好地符合流通类企业发展需要的高职人才是每一个高职院校流通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

对接区域流通产业发展,遵循生态规律培养人才,这就需要高职院校非常了解流通类行业、企业对高职层面的人才需求情况,关注其动态趋势,高职院校开展对人才需求的调研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商贸流通类专业在制定每年的人才培养方案时,紧密把握行业发展,主要从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校企合作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等这几个方面进行调研,并分析流通类行业需求现状,对每年的流通类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与社会需求相匹配。在毕业生工作情况保持长效跟踪方面,物流管理教研室牵头根据就业区域建立毕业生交流微信、QQ群,群里都是从事物流或相关工作的学生,这样老师可以在群里与学生交流,从而很好地把握、追踪学生的就业情况。另外,根据就业区域、物流行业的领域,找到几个比较稳定的毕业生,作为就业典型,保持密切的联系,基于这种联系,已毕业的学生能够感受到学校、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也非常愿意和老师分享行业企业发展趋势、他们自身的就业状况、职业规划等信息。

通过上述日常联系工作,学校从毕业生那里了解到,近年来伴随跨境电商兴起,进出口物流从大宗散货向“小散”转变,同时由于手机翻译软件的发展,做国际物流对于英语的要求逐渐降低,为此,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减少物流专业英语这门课,只保留货代英语;同时,专业老师根据学生提供的企业案例更好地开展了教学工作,形成良性的循环。

深入了解行业需求,结合学生在社会中的职业发展,制订流通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专业建设是遵循生态规律,也与高职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相吻合。

3.2 围绕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合作生态圈

实现校企互惠互利是构建校企合作生态圈的重要前提,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存在互相促进又制约的关系,高职院校为企业培养人才,企业通过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实现自身更好地发展。从宏观层面来看,产教融合对企业、学校均有益处,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存在很多的问题。调研发现,高职院校与某一企业保持5年以上的合作关系在所有调研的高职院校中这个数据低于5%,这说明校企合作的持续性不是很好,究其原因,主要是校企合作中双方的目标不一致,企业希望快速见到成效,获取利润,但是高职院校则是要完成学生的学习任务。构建校企合作生态圈,要求校企双方增强大局意识,用系统的、发展的观点看待校企合作,企业不仅只考虑盈利,高职院校也不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将校园内原来的4、5家网点整合后开展校企合作,并且专门提供了场地,让企业去布局、装修成立校园快递超市,作为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开展企业化运营。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快递实训就在这里开展,企业派老师指导学生,学校专任老师负责监督学生的实训情况并及时解决学生与企业的各种沟通问题。今年,19级物流专业98名学生都在这个校园快递超市完成了快递末端网点实训任务。实训安排上,考虑工作强度和学生情况,将学生分组,每组每天工作3小时,折算成4课程,根据学生的工作情况,企业老师给学生实训成绩,另外,在实训中学生给企业创造了利润,企业也为学生提供了接近行业内兼职水平的“工资”。本次实训学生能不出校园就完成实训任务是非常难得的,同时实训为企业解决了“双十一”业务量大增的问题,而且实训工作强度不高,学生可接受,实训效果很好,双方共赢。

可以看出,流通专业面向商贸流通,开展校企合作有很多机会,而且校企合作的可实施性非常强,基于这样的大背景,高职院校要和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用战略思维引领产教融合,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校企合作,保证产教融合的可持续性,构建校企合作的生态圈。

3.3 优化师资力量,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优化师资力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从生态思维的角度看,更多的是师资与行业的融合度、与学生的融合度问题。首先,师资与行业的融合,主要体现在专任教师是否是本专业(或专业大类)出身,这对于教师知识结构体系、专业素养、行业资源以及对行业企业的理解都非常重要。其次,专业教师与学生的融合度问题,高职流通类专业学生需要的是不但具备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专业实践能力老师,而通过调研了解到,高职院校流通类专业教师基本上都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个别学校还引进了博士学历的教师,这些老师在专业理论研究方面能力很强,但是企业实践知识储备普遍不高,实践技能也不是很高,所以这样的老师和学生的融合度不是很强。

对新教师引进而言,基于上述原因,高职院校确实已经注意到了这些问题。首先,强调引进的教师的第一学历必须是本专业(或专业大类)的,另外,这两年高职院校基本上不再招聘应届毕业生作为专任教师,而是招聘有工作经验的教师。这些做法充分考虑了师资力量的优化,既能保证师资的专业性,又具备实践性。

对于在岗的流通类专业专任教师,特别是从高校毕业直接就来高职院校工作的教师,为弥补教师在实践技能方面的短板,在政策上每年都有各专业的“双师型”企业顶岗培训计划,国培或是省培,以一个具体的企业为依托,开展不少于8周的培训。另外,各高职院校也鼓励专任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则利用每年的上半年,在校学生比较少的时机鼓励老师到企业里去挂职锻炼,由人事处对外出学习的老师进行监管。同时,为保证老师能够安心学习,在教学工作量方面,半年的挂职锻炼相当于完成了半年基本工作量,这种做法很多年轻老师还是愿意去做的,一是保证收入,二是半年的脱产学习能够在企业学习到实践技能,为提高教学水平起到了推动作用。

3.4 突出课堂教学改革,构建生态课程

教师是通过课堂教学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教学改革的最终落脚点是课堂教学的改革。所以,高职流通类专业人才创新培养实践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体现出来的,突出课堂教学改革,构建生态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课堂教学的生态化,要体现师生的协同互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一体化,共同完成教学目标。为此,教师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深耕教学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学情分析,设计教学实施方案,课程结束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对于流通类专业的专业课,理论知识难度不是很高,但实践性比较强。基于此,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制定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

例如,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商贸流通专业的共同专业基础课程“现代物流基础”,就经过了多番打磨。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培养现代物流战略思维方式,树立现代流通规则意识,以及吃苦耐劳的匠人精神、良好的服务精神,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敢于创新的工作态度。第二,将教学内容分为“物流认知”“物流功能”“物流应用”“物流专题”4个模块,再将其继续分解成24个教学单元、48个课时,根据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开展课堂教学。第三,充分考虑学生因素,比如,在讲授生产物流环节,理解生产物流系统之间的关系,了解流水线生产方式这部分内容时,采取折纸飞镖模拟生产线运营,针对00后学生,让学生利用抖音平台搜索纸飞镖的制作过程,然后让学生演练操作,增强学生对生产物流系统主要问题的理解,形成对生产物流系统改善的工作能力。这样安排的课程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课堂氛围很好,互动性强,这正是生态化的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流通校企实训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良法”“善治”为粮食流通保驾护航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实训信息发布与互动平台的构建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试论一体化的多功能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台研制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