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体育师范生专业化培养路径
2021-12-02乔金珠
■乔金珠
教育部印发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强化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系统规划对体育教师分层分类培训。体育是五育并举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学校体育工作,根本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体育教师队伍。在当前“双减”政策背景下,高校应引导体育师范生学习体育专业知识,锤炼教学技能,同时深化校际合作,使学生未来能更好地适应学校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化要求。
1.拓展知识维度。
2020 年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特别指出,到2035 年,要基本形成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体系。体育承载着民族振兴的梦想,这对体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身体是否直接参与。体育教师除了掌握必备的教育学知识外,还要学习体育保健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学科知识。以及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作为未来的初中体育教师,师范生要对照课程标准要求,对标找差、补短强特,强化对体育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中考项目上,而要为学生提供更加广泛的备选项目。只有这样,师范生才能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2.锤炼教学技能。
课堂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主阵地,体育教师应在“怎么教更好”上下功夫,将教学与教研有机结合起来,提升自身的教学创新能力,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双减”政策对体育教师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满足初中生日益增长的个性化体育要求,体育师范生从在校期间就要加强自我学习,优化“讲解+示范”的模式,不断锤炼教学技能。此外,高校也应给未来的初中体育教师创造实践机会,比如,观摩各种教学活动、顶岗实习、支教实习等;鼓励师范生展示自己,有意识地介入基础教育教学,在更多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在此过程中,高校教师要给予师范生有针对性的指导。
3.深化校际合作。
高校应联系初中学校,为师范生提供实训基地,让他们在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提升专业能力。师范生只有面对体育教学中真实出现的问题,学会有的放矢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才能较快地进入体育教师的职业角色,才能将所学的体育概念、原理、技能与解决实际问题密切地联系起来。
高校还可以为师范生提供名师体育教学视频,引导师范生分析视频中的教学行为,或邀请一线体育教师为师范生讲解体育教学案例,在交流中不断提高师范生的体育专业水平。
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