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教”改革的职校活力课堂构建
——以江苏省靖江中等专业学校汽车类专业为例

2021-12-02王振宇杜建忠

江苏教育 2021年46期
关键词:活力教材教学方法

王振宇 吴 萍 杜建忠

“质量”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中永恒的主题,而教育教学改革的支撑点、落脚点在课堂,“向课堂要质量”已成为职教人的共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推动“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以此来解决“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的核心问题。作为师生之间“教与学”“知识传播与共享”最重要场所的课堂,则成为检验“三教”改革成效最有说服力的途径。目前,“三教”改革视角下的职业学校课堂缺乏活力,一方面表现在学生的求知欲不强,教师存在职业倦怠;另一方面表现在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专业化水平相对落后,教材的建设机制和呈现形式不够完善。为此,江苏省靖江中等专业学校进行了系列课堂改革,在增强课堂活力、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活力课堂的特征

叶澜教授认为,要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1]结合“三教”改革要求和江苏省靖江中等专业学校改革实践,笔者认为活力课堂具有以下特征。

(一)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分属不同的教育类型,不存在层次上的差别,职校生也崇尚自我价值实现,期待“人生出彩的机会”。因此,职业学校最需要的就是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懂得角色转换,以课堂教学设计者、主导者的身份出现,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关心、呵护每一个学生,坚定落实“生本”教学理念,使学生拥有自我价值实现的归属感,激发出学习的潜力、活力。

(二)多数学生关注课堂教学内容

学生本性的发挥能够促进主体学习的产生,充分发掘学习潜力。传统学科体系下的职业学校课堂存在着教学理论与实践割离的现象,主要体现为教师只注重围绕三尺讲台进行理论讲解,学生被动接受,导致师生缺乏必要交流,整个课堂缺乏活力。主体学习的发生需要激发本性,即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能力相匹配,能够激活学生学习兴奋点,使其通过与教师互动产生积极的反馈,这样学生关心的不只是学习结果,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也同样高度关注。

(三)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顺畅

“情境学习”理论告诉我们:知识、技能的学习应当在应用情境中进行,只有所习得的知识技能与其应用之间存有显性的关联度,学生才能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进而提高学习的效能。当教学结构清晰,有一条对教师和学生明确可见的“中轴线”串联起整个课堂时,教师就能在各种教学方法之间进行有效转换,熟练设置有针对性的学习情境,学生就能获悉正确的学习策略并运用于学习中。这时,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上的差异,给予不同学生有目的的帮助,学生就能够拥有适合自己的空间,进行愉快、顺畅的学习,使学习真正发生。

二、活力课堂的实施策略

以汽车类专业为例,江苏省靖江中等专业学校通过实践探究,围绕教师、教材、教法及评价体系改革,总结出推进活力课堂构建的实施策略。

(一)主导:高水平“双师”素质教师

活力课堂的教师要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良好的把控课堂节奏的教学能力、熟练的实操能力以及积极发展的专业诉求。

1.落实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制度,锻炼“双师”能力。

落实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赴企业培训制度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关键,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出台系列政策文件,从制度和方法两个层面对企业实践培训进行保障和指导,但仍存在规范化薄弱、教师主动性不足等诸多问题这需要从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提高实践培训的可实施性和实际效果。通过参加系统化设计的企业实践培训,教师的“双师”素养能得到快速提升。以汽车类专业的上海通用AYEC 项目、丰田TEAM21项目、宝马BEST 项目为例,参加过该类项目深度培训的“双师”教师,近年来多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跻身优秀骨干教师行列。学生发现在这些教师的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技能能够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触发学习的兴奋点。

2.以赛促教,提升课堂教学把控能力。

教学能力大赛要求选手准确把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透彻理解课程教学标准,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高超的课堂教学把控能力,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而这些都需要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在团队成员的帮助下、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磨砺、反思、提升。引导、鼓励教师参加教学能力大赛,有助于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快速提升教学能力,培植团队合作精神,完成从熟手到能手、学科(专业)领头人的华丽转身。课堂实践也表明,获奖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得到学生认可的。学生认同了教师,师生之间才会发生有效的、多向的互动,课堂才会焕发生机与活力。

3.充分发挥工作室的示范作用,为教师专业发展架设平台。

活力课堂需要教师全身心投入。要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必须为教师专业发展架设平台、提供“跳板”,各级各类的“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无疑是良好的途径。工作室领衔(办)人在本学科(专业)领域上的权威性自然不言而喻,工作室成员在本学科(专业)也都是有所建树的,每个工作室还会有一定比例的行业专家或企业能工巧匠。工作室领衔(办)人通过专题讲座、公开教学、课题研究等方式,给成员在教学、科研方面做示范;行业专家、企业能工巧匠可带来本行业前沿的科技与技能,提升团队的科研能力与实践能力;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能够促进对教学规律、学生认知能力的把握,提升教学能力。因此,要充分发挥工作室的示范、辐射作用,通过校企协同的形式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助其克服职业倦怠,向更高的目标砥砺奋进,让活力、能力、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中充分释放。

(二)保障:立体化的教材

教材包括教科书及相关信息化资源,关乎活力课堂中学生“学什么”,是活力课堂的重要保障。教材的内容必须适合学生学、方便教师教,因而活力课堂需要突破传统学科本位的设计逻辑,确立行业导向的立体化教材。

1.活力课堂教材的先决条件——标准化。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依据,同时为教学服务,而课堂教学的要求、目标来源于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国家、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近年来着力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强化标准管理就是一个重要抓手。江苏省以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为基准,分批次开发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和专业技能教学标准。这些标准是教材开发的依据,离开这些标准编写的教材必定是“无本之木”,课堂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活力课堂更无从谈起。

2.活力课堂教材的发展方向——项目化。

职业学校人才培养侧重于知识的应用,属于行动体系范畴。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宜采用项目化教材,它能够以真实的项目或任务作为教学载体,将围绕项目或任务完成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整合到同一学习单元(领域)。[2]以“汽车自动变速器检修”教学单元为例,项目化教材可由易至难设置自动变速器漏油、异响、颤动、故障指示灯常亮、变速器失效等5 个学习情境,以故障现象为载体整合成一个项目(库),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并做到了“理”“实”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活力课堂教材的形式趋向——活页化。

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即使使用最新的专业课程教材,内容也不可避免地滞后于企业生产实际。以“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知识点为例:缸内直喷是汽车制造领域的新技术,代表着传统汽油引擎的发展趋向,进口车及中高端车的发动机上几乎全部采用这项技术,而绝大多数教材在这一章节都没有提到这一点。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处理、更新教材内容,确保学生学有所用。活页式教材能够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及时将本专业最前沿的技术、工艺以活页的形式补充进去。使用活页式教材,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做到“教场”与“职场”双场合一,凸显产教融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活页式教材也需要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案例和教学项目,建立立体化的教材和教学资源体系。

(三)关键:教法改革

活力课堂的构建必须紧扣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质,以学生综合行为能力的养成及提升为重点,通过创新教学模式,科学运用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1.教法改革理念: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生态。

教师需要明晰学生是活力课堂主体的理念,促进主体学习的发生。以“汽车发动机提速不良”这一典型故障为例:授课对象为已经较为系统地学习过汽车类专业平台课程、有过短期的企业实习经历、对该知识点很有兴趣、想尽快进入角色的学生。基于这种情况,在课堂上需要最大可能地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因此,根据学生特点将班级学生分为接待组、预检组、诊断组、维修组及检验组,每个小组既有自己明确的分工,也全程对其他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组长给组内每位成员明晰职责,而教师则兼职充当故障车主的角色。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以与教师平等对话,教师则在对话中对学生进行引导,营造出平等开放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夯牢基础。

2.教法改革方向:行动导向。

职业学校的课堂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情境活动,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及多样化的辅助手段,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协作交流,真正做到“做”“学”“悟”一体化,强化知识、技能及核心素养等基于行动能力的培养,因而适宜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提倡按照企业生产现场的实况进行教学,以职业化的行动体系来取代传统的学科体系,实质是一组教学方法的统称。对这些教学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将多种方法有机组合使用,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仍以“汽车发动机提速不良”教学为例:在教师的统筹下,每个小组都明确了不同的职责,组内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角色,有了角色就可以将责任落实到学生个体,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能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再通过一段与学生共同设计的模拟维修站工作人员与客户的对话,明晰了故障的具体现象,为进一步诊断做好了准备。接着通过教师的引导,每个小组各司其职,小组之间、小组之内密切沟通、协作,通过教学仿真软件明确了故障所在,根据维修手册的故障说明修复了故障,在发动机的轰鸣声中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该课例宏观上采用的是案例教学法,但在微观上还配合使用了分组教学、情境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的组合运用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促成了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元互动,课堂因此而散发出活力。

(四)催化剂: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

评价环节是课堂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评价方式的恰当运用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实际操作中,在评价指标不明确、评价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容易产生一些主观性、随意性较强的现象,结果是课堂上热热闹闹,实际却没有什么效果,活力课堂的“活”只是“活”在了表面上。科学的评价体系应当从教师(能力)、教材(教学内容)、教法(模式及方法)及学生学习效果四个维度进行评价,力求科学、合理、完善,使学生和教师在评价体系的约束和引领下,保持最好的状态,促进师生协同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1.对教师的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侧重于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应包含以下评价内容:教师实施的教学目标是否可达成,教师讲授、实践、自主学习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教师的教学内容与实践联系是否紧密,教师授课是否具有开放性,教师的教态是否自然,教师能否娴熟运用信息化教学方式,教师是否知道学生哪些方面容易犯错误。

2.对教材的评价。

对教材的评价应包含如下要素指标:教学资源在上课前准备就绪,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大多数学生关注课堂教学内容,信息化教学资源能有效帮助学生解决教学难点,教学内容适合不同类型的学生。

3.对教法的评价。

对教法的评价从教学的模式及方法两个维度进行,应包含以下指标: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能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情境,运用的教学方法与预定的教学目标、内容相符,能在各种教学方法间进行有效的转换,授课过程按照与学生吸收能力相适应的节奏进行,能给予学生有目的性的帮助,能让学生对重要内容做总结并进行评价。

4.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应当基于学生职业素养及核心能力的养成,从知识、技能、学习态度、团队合作、沟通能力五个维度进行。

基于“三教”改革的评价体系使评价有了科学、客观的依据,也能对教师和学生产生鞭策作用,使课堂中“真正的学习时间”增加,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成为课堂活力产生的催化剂。

猜你喜欢

活力教材教学方法
教材精读
谈小学美术有效教学方法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简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活力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Hello音乐节!活力穿搭show不停
活力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