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几点做法

2021-12-02甘肃省民乐县丰乐镇白庙小学张军

家长 2021年14期
关键词:动脑正方体动手

□甘肃省民乐县丰乐镇白庙小学 张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有效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我们需要从基本的教学过程出发,抓好基本环节,夯实学生数学学习基础,把数学“教与学”落到实处。

一、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多样化的数学语言中蕴含了数学知识和数学信息,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素材。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知识基础薄弱,理解能力不高,在独立阅读和理解数学课本的相关内容时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教给学生正确的数学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地阅读课本。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达到提升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应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在课堂中可以以生活化的问题带入新知识,让学生产生初步的知识感知,在简单的讲解之后,组织学生认真仔细阅读课本,看懂课文,把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已有的数学基础知识与课本蕴含的有关数学信息联系起来。教会小学生进行数学阅读,首先要让他们看懂数学课本中的插图、主题图,知道图画所包含的数学知识。其次要让学生看懂例题中的算式,从算式中发现算理,进而理解计算的过程和方法。最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看懂课本中的练习题目,明白题目要求。

让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重在指导学生学会从数学课本所包含的信息中发现数学知识,在发现和探究中逐步培养数学学习能力。与语文课程在生动形象的意向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相比,数学学科培养学生逻辑能力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具体性和直接性。教师在课堂中重视学生数学阅读习惯的锻炼和培养,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逻辑推理的兴趣。

从中年级起,教师可在课程中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题目,学会在阅读中思考。首先,教师可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一个主题图,或者阅读一个例题,在形成初步阅读能力后,再让学生阅读几段文字、一组主题图或者几个例题。其次,在学生认真阅读后,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进行思考、讨论和拓展,让他们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学习总结数学规律、再进行运用规律的拓展;在高年级阶段,教师要进一步提高阅读的要求,放手让学生独立地阅读和学习课本,并且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例如在数学概念的学习中,先通过默读,正确理解结论中的词句含义,把课本上的具体学习材料读懂,再探究相应的数学结论是如何推理和归纳、概括出来的。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例,将本课学会的数学概念与曾经学过的,相近似的概念进行对比,通过比较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深化自身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二、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中学习数学

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从感知到发现表象,再到概念联系,最终达到知识内化的复杂过程,与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相对应的数学教学活动,就是从动手操作到数学表达,再到数学原理抽象,然后到数学定理概括的过程。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中去。同时,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个性化差异,让不同的学生都获得同样的参与机会,实现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为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创造积极的条件,让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充分调动脑、手、口等多种器官,在数学学习中进行主动积极的观察、思考、计算、验证和推理,达到研究数学问题,探究数学知识的目的。

动脑,就是让学生想和思考。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积极动脑,缜密思考。要保证学生对数学学习中涉及的数学概念、数学规律以及解题方法有足够深入的理解,教师需要做好“引路人”,鼓励学生对数学感性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不然,离开动脑的数学学习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不会思考,就不能掌握解题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对公式、性质、法则等记得滚瓜烂熟,但遇到具体的题目时,却又无从着手。如遇到这样的题目“把一个长方体的高截掉2厘米后,长方体变成一个正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减少了48 平方厘米,那么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对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记得也比较清楚,但对于具体的题目,常常会一时找不到恰当的解题思路,这便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动脑习惯的培养。以激发学生发散思维,保持思维的积极状态,达到通过思考获取知识的目的。

动手,就是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解题、实验和操作。人们对数学的认识,就是通过动手实践开始的。小学数学课本中的动手内容特别多,如“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量一量”……这样的动手机会,都是围绕促进学生在多样化的智力活动中发现数学规律,获取知识的目的而设计的。数学的研究对象是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要求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获取知识,感知抽象概念。小学生的思维正好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在形象思维阶段,学生需要借助一些具体的事物、动作行为来支撑思维的起步,因此,在此过程中,教师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来发现数量关系、探索空间形式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动口,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讨论、开口回答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讨论、小组交流或者问题表述,是提高他们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一个共性的问题,或者是存在分歧的问题进行讨论。这样的探讨性思维活动,可以起到开发学生思维,拓宽学生思路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不爱动脑筋思考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往往依赖于教师或者同学直接提供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开口说话,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讨论交流中,教师要注重保护学生的思考的积极性和独立性,不能一味地鼓励,更不能一味地批评。经过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将能够慢慢地尝试提出一些高质量的见解,学会在质疑问难中学习数学。例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感知和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可以提前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几张大小一样的长方形纸片,先取第一张对折,把它的一个面涂上颜色;再拿出第二张纸,进行两次对折,把它的其中一个面涂上颜色;再取出第三张纸,连续进行三次对折,把其中的一个面涂上颜色;将三张对折并涂色的纸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观察,在对比中感知和体验分数的知识形成过程。进而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组成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之间的关系,并试着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有效落实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要让学生学会阅读数学课本,在有序、有效的阅读基础上,产生积极的探究兴趣,从而激发他们自身强烈的求知欲,然后在灵活多样的动脑、动口、动手中发现和探索知识,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内涵和魅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猜你喜欢

动脑正方体动手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给正方体涂色
看谁填的快
拼正方体
动脑动手轻松闯关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动口不动手
动手动脑多快乐
动脑填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