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班主任对“学困生”的转化
2021-12-02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明德学校胡燕琴乔红军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明德学校 胡燕琴 乔红军
一、小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因素
小学生具有爱玩的特性,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难免会表现出来,并不能够将注意力全部放在学习中,加之在先前幼儿游戏式学习模式的影响下,突然被要求规规矩矩地上课,他们将由于一时难以适应,产生抵触的心理,此时便容易进入到“学困生”的队伍中。“学困生”的表现为缺乏自信、过于自卑、对学习不在意没有上进心、对学习抱有消极的态度、不愿意与教师和同学沟通等。这些表现,都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是导致“学困生”形成的重要原因。大量的实践证明,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特别大的,许多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这样的想法固然没有错,但是家长在引导方式上,往往会存在一些过激行为,如过分溺爱、极端打骂等,这些行为都对孩子的成长和进步造成不利的影响。许多“学困生”便是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下成长,由于家庭未能发挥良好的引导作用,反而使得孩子在内心和学习上产生逆反心理,以至于无法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甚至形成恶性循环。
(三)学校因素
学校因素主要表现在“学困生”往往在班级中并不能得到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对待。即便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和班主任都应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但是实际情况却是,教师并不能够时时刻刻对“学困生”进行跟踪干预。而小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又在无时无刻地发生,小学生对于“学困生”的嘲笑、歧视、排挤等不良行为也可能在不断发生,这些行为都会对“学困生”的内心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其进步。
(四)社会因素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判断力、自制力和抵抗力不足,因此在外界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受其影响。尤其是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式各样的玩具、游戏设备、电影电视等不断出现,它们都在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使得他们不能将注意力放在学习中,这也是许多学生成绩下降的重要原因。
二、以生为本理念下小学“学困生”有效转化的策略
(一)尊重学困生的个体差异
在学习生活中,班主任是学生日常接触最多的人。小学班主任应在教学过程中贯穿落实现代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端正自己的态度,平等地对待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个学生。如果把班级比作一个大家庭,那么班主任就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班主任应将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并做到一视同仁,尤其是对待“学困生”,千万不要歧视他们、挖苦他们,他们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爱和帮助,即便他们与别人有差距,但这样的差距只是暂时的、相对的,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不也是一个“学困生”吗?小学生还正处于发育的高峰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正所谓“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因此,小学班主任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宽容地对待每个学生,尤其是要尊重学困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学困生”有效转化。
(二)给予学困生关爱和帮助
大部分“学困生”在生活或心理上都存在难以克服的困难,尤其是在进入小学后,会因为环境方面的影响,使得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动力,若不能及时引导,势必会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应加强对“学困生”的关注,针对那些在学习或生活上表现出困难的学生,应及时给予关爱和帮助,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学习或生活上的困难,从而促使他们进步。例如,某班级中一名学生从小缺乏母爱,自小和生病的爸爸和奶奶相依为命,家庭条件非常困难,导致他日常并不喜欢说话,对于班级中组织的课内外活动也不积极参与,且拒绝做作业。班主任在调查和分析后,了解到这名学生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并对其在生活上、学习上和心理上采取了循循善诱的方法进行引导。首先,班主任转变了以往对这名学生批评的方式,并告诉他“成绩不是最重要的,不要放弃自己,每天听听课,且无论作业完成的如何,只要开始做,一定就会取得进步”。班主任在与学生的爸爸和奶奶沟通商量后,决定一起配合,以促进这名学生的进步。在班主任的持续帮助下,该学生变得主动愿意交流,且在教师的赞美下,该学生作业做得越来越好,学习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通过该案例可看出,对于班级中的“学困生”,班主任应及时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分析他们在学习、生活和心理上表现困难的原因,且不能以批评的方式对待他们,而是要以鼓励为主,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徐徐图之,从而促使“学困生”有效转化。
(三)积极调动多方力量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仅靠班主任一人之力是难以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加之促进“学困生”的转化是需要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需要多方力量的支持。因此,小学班主任要善于调动任课教师、同学集体、家庭力量,以此更高效地完成“学困生”转化工作。比如,可以充分发挥班干部带头、帮扶作用,以此促使“学困生”转化。班主任可通过班干部了解和掌握学困生的实际情况,然后根据学困生在知识基础、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表现的差异,制定帮扶目标和计划,如让学习成绩和表现优秀的班干部与学困生坐在一起,进行“师徒结对”,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让“师傅”对“徒弟”进行知识巩固、查漏补缺、复习指导等工作,并分享学习方法。随着学困生学习成绩的不断提升,其将初步感受到成功的体验,有利于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进而实现转化学困生的目标。
(四)以兴趣为切入点提升学困生的学习动力
许多“学困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会表现出不自信、学习困难等特点,此时需要班主任善于观察,并以兴趣为切入点,通过有效的方式,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升其学习动力。想必有了学习动力,学生的进步也指日可待。例如,某班级的一名“学困生”,班主任在家访后,了解到他喜欢在墙壁上画各种各样的画,但是并没有上过任何画画兴趣班,都是平时在电视上一些画画节目和有图片书籍上学习而来,可见这名学生喜欢观察。在了解这名学生的情况后,班主任以该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每次上课时需要画图案辅助教学时,都会邀请该学生执笔,在同学们惊叹该同学的画画才能后,他慢慢拾起了学习的信心,并且对学习产生兴趣,在一次考试中,该学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通过上述案例可看出,对待班级中的“学困生”,班主任应在充分掌握其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以兴趣为切入点,借助一切手段来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不是被动地推着他们前进。
总之,现代教育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应全面关注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一视同仁,尤其是对待“学困生”,要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并充分调动各方力量,以兴趣为切入点,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动力,从而实现转化“学困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