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
2021-12-02甘肃省秦安县陇城初级中学张立
□甘肃省秦安县陇城初级中学 张立
一、结合学生认知特点进行情境创设
要真正做到对数学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教师创设情境前,要提前了解班级学生的详细情况,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只有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确保提出的问题能够被学生真正理解。而理解是思考的前提,学生只有在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透彻的理解后,才能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进而找到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通过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提问,教师还能在教授新知识的过程中,联系已经学过的旧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和联想,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发现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构建一张完整的知识网络,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例如,在进行《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时,教师在教学前,首先通过课件展示“3x-5=0”,询问同学们这个方程叫什么?在同学们回答出“一元一次方程”的答案后,教师可以请学生回答:“什么样的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带领学生将所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知识进行了有效的回顾。接着教师乘胜追击:“我们在初一已经学过了一元一次方程,今天我们要在这个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一种新的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接着,教师可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几个一元二次方程,请学生试着说明一元二次方程的特点。教师通过这种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设置教学情境的方式,能够将新旧知识进行有效衔接,让学生在对旧知识的回顾中,对新知识展开思考,利用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也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挖掘生活素材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教师还要善于利用各种生活元素。数学具有较强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在实际生活中,许多生活场景都包含了各种数学知识。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来进行问题情境创设,能够让学生顺利地将数学知识与各种具体的生活场景对应起来,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对数学问题展开有效联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造思维都能得到更好的锻炼,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也能更加积极主动。通过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学生能够有效分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运用正确的思路和知识对问题加以解答。教师挖掘生活素材进行问题情境创设能够让学生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得到有效增强。以《轴对称的认识》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首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各种具有轴对称美的经典建筑物,如故宫、凡尔赛宫、泰姬陵等,然后请学生回答:“这些建筑物美吗?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点?”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回答出“轴对称”这一答案。教师通过利用学生熟悉教师需要建筑物图片进行问题情境创设,能够让学生对轴对称的概念和特点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使学生在教师进行新课知识讲解时,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跟随教师一起思考,在积极主动的思考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三、引导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情境创设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包含了大量关于航行类、测量类以及气象建桥等工程类应用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时,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以及观察分析能力,为了确保学生准确掌握解答这类应用题的方法,教师就要善于利用问题情境创设来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确保学生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以及深入思考,来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进而顺利找寻出问题答案。这种问题情境创设的形式,在提升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同时,也有效促进了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的全面发展。以《几何问题的处理方法》为例,首先展示示范例题:如果有一个三角形它的两个角度数相等,那么两个角对应的边也相等,并请同学们证明这个命题的是否成立。在学生思考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设法构造两个全等三角形,AB、AC 分别为这两个全等三角形相对应的边,请学生画出△ABC 的平分线AD,并依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来证明等角对等边这个命题的正确性。通过这种引导学生将数学问题转化成几何模型的方式,促进学生解题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对数学问题进行仔细的观察与分析,并通过分析来发现知识间的规律,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四、通过鼓励自主探究来进行情境创设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就要善于利用各种问题情境创设的机会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数学知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知识,学生只有自己亲自进行各种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发现各种数学知识之间的规律,进而有效掌握知识间的联系,学会灵活地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要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热情,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时,就要学会设置悬念,引发学生对新知识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真正发自内心地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索,并在积极主动的探索中,有效掌握各种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变量与函数》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几组情境问题,请学生思考:“学生们都非常喜爱的动画片——《名侦探柯南》,在这部动画中,经常会看到柯南利用脚印来推测犯罪嫌疑人的身高,同学们指导这里面包含的数学知识吗?同学们见过相扑运动员吗?你们知道是运动员的饭量更大还是同学们的饭量更大呢?你是怎样知道答案的?”教师引用学生非常熟悉的两个情境进行提问,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点明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思考和探究,在思考的过程中发现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并顺利理解抽象的函数概念,学会从实际生活场景中感知数学知识,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这种情境创设的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借助数学背景故事来进行情境创设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许多数学知识背后包含了丰富的数学背景故事,教师在进行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时,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背景故事来进行情境创设,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感受数学知识中包含的人文素养。学生通过对数学背景故事的了解,能够认识到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以及数学知识被发现的实际意义。在课堂教学时加入对数学背景故事的讲解,也能有效缓解数学课堂枯燥沉闷的氛围,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饱满的状态投入学习之中,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进行《勾股定理》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讲解知识前,首先给学生讲述关于勾股定理的趣味小故事——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去朋友家做客时,通过朋友家铺设的地板,发现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的事迹。以及向学生讲解故事的发生背景在距今2500 年前。教师通过对数学背景知识的讲解,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加充满兴趣,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人所具有的智慧。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能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历史文化底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自觉主动地对“勾股定理”进行探索与发现,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数形结合思想。
六、结语
综上,基于核心素养下开展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善于利用问题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增强学习兴趣,促进自身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的有效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