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法新探

2021-12-02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亚太教育 2021年24期
关键词:基础课思政思想

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钟 丽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技能型人才不光要具备扎实的理论与实践技能,思想上还要具有先进性,这样才能成为对社会和企业发展有用的人。思想政治课教学承载着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形成爱国、爱家的优良品质,积极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了解世界形势,了解国情,了解党。当前的思想政治课教学问题较多,很多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讲授的内容多是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忽视思政实践,思政案例、综合实践活动较少,没有实现对学生道德观、法制观等意识形态、伦理和法律三个层次的良好教育,使得学生学习起来不感兴趣,实际效果较差。如何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是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一、对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科学认识

基础课是思想、政治、科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政治课,只有深化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科学合理地认识基础课,才能得出正确的教学目标。教师要用正确的观点和论据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用精彩的语言和真实的社会案例触动学生内心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用法意识,在学习中形成较强的人文素养、法治素养以及科学素养。

(一)基础课教学的基本情况

与本科生相比,高职生对于思政课程的兴趣不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不主动、不积极,这与学生的性格以及教师的教学模式有关。有些学生认为基础课是公共课,只要教师讲明白理论即可,因此对理论课不感兴趣,在学习中存在应付的状态;教师对于这些内容也只是进行简单的讲解。学生由此更加重视专业课,专业课学习动力强劲,相对来说学习基础课就缺乏自觉、内在的学习动力。

随着思想政治课被重视起来,高职院校出现了很多思政教师,但是这些教师本身的教学能力仍然不高,与所要求的思政教师教学能力存在差距。从客观上来讲,相比一些专业课,学校对思政课程的重视度不高,很多其他专业教师被安排进行思政课教学,可想而知这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较差。同时很多思政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重,但是相对培训却很少,在教学中缺少热情和动力,在思政教学中投入的精力不足。从主观上来讲,有些思政课教师理论功底不足,思想观念滞后,甚至跟不上学生的发展,他们在课上照本宣科,讲授的内容枯燥无味,没有结合学生的生活融入一些思政案例,甚至会出现发牢骚的情况,对学生学习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在基础课上,很多教师喜欢大合堂的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在课下干自己的事情,师生互动很少,教师无法发挥出其主导性的作用,课堂秩序混乱。基础课虽然以理论讲解为主,但是如果教师采用一些良好的教学方法,比如小组合作探究、情境性教学,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做到知行合一。同时,很多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他们本身的思政基础不同,教师很难用统一的标准和模式授课,更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地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

(二)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内涵

思想政治课只有通过不断加强思想理论与社会实际的关联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说服和武装学生的思想,实现高校育人目标。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营造宽松和谐的思政氛围,即通过开展教育活动是否达到了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育效果。思政课要紧密贴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德育和智育两个方面进行教育,因此基础课的教育实效是指教师在具备了较强的专业理论及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情况下,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政学习能力。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师需要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做到将抽象的思政内容以一种巧妙的方式内化于学生的心中,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道理,其中不仅包括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还有学生对具体问题的处理能力。

(三)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基本特征

基础课涉及内容较多,除了具有马列内容外,还包括现实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是对综合知识的应用和体现。要讲好基础课,需要整合和调动各学科的知识、方法和能力,实现道德素质教育和法律意识培养的有机融合,打破以往只增加内容的认识格局。基础课教学的综合性体现了对认知、行为、主体性、客观性、个体和群体素质、思想政治和法律素养的同化和应用,关注和促进学生知识、方法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基础课是一门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思想政治课,它具有一个强大的目标来解决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难题。教材内容涵盖时代潮流、时代使命、人生观、教育理想信念、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德育教育、法治教育等,每一章都是学生应该认真对待的问题。教师要改变方法和策略,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性地看待各种问题,帮助其形成良好的思政思想。

基础课的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要努力做到知识与实践的统一。大学生遇到的大部分问题和困惑都来自现实生活,但要解决这些问题和困惑,单靠猜测是不可行的,他们需要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实践的过程就要求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实践密切相关,远程接触社会,了解中国进入新时代的各方面情况,观察分析社会问题,教学成果必须在实践中应用和测试。因此,基础课教学的有效性不应仅仅停留在试卷上,而是要探索多种形式的测试,全面考查学生的感受、思想和行为的变化,让学生有所作为。

二、专题研讨教学方法研究

思政课程运用话题讨论式教学法,既可以将理论教学活动与学生自主协作学习探索相结合,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搜集学习资料,集中注意力。紧密围绕学习团队,以探究与合作的方式学习,在课堂上开展各种研讨活动,在自我概念和行为方面逐步吸收所获得的知识。此外,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自主探究、语言表达调节等综合素质也得到相应发展,获得了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教育效果。

其具体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第一,安排好主题与内容,合理分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给学生一个对课题基本内容的一般性介绍,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程度和个人特点将其分成若干组,并引导小组进行选题。第二,引导小组成员搜集信息,撰写讨论稿,然后组织各小组制定演讲提纲。第三,研究活动,每一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发言,充分表达自己小组的主要观点。各小组发言结束后,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解答,开展教师与学生的研究活动。第四,教师可以以专题形式总结教学情况,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学生需要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

例如,在进入课程学习之前,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我的大学我做主”的主题活动,对大学新环境进行探索发现,找寻大学与中学时代的不同之处,并且以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重点探寻。此活动在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同时,也能让学生了解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从而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优势制定学习目标,迅速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与此同时,这个过程也加强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又比如在进行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搜集当前社会中的热点事件,如“让座”“扶老人”“明星道德崩塌”等。针对此类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事件进行研讨并展开辩论,能够促使学生注重信息资料的搜集,主动对相关道德知识和法律知识进行学习,并在辩论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有效运用。教师可以在辩论之后进行适当的点评,对学生观点不足的方面进行补充说明,对学生正确积极的观点进行激励性评价,从而引导学生客观理性地认识问题,全面辩证地思考问题,运用所学知识有效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质量。

三、心理剧教学方法探究

在思想道德教育和基本教学方法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思维或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作用,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充分体验人物的心理。教师也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给予学生指导,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程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大学生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适应社会潮流、注重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欢迎。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让他们形成一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学生思维和现实中的一些问题,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扮演的角色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体验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心理,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对理论抽象知识的认识,更好地解决实践问题,其活泼性和活力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程的有效性。

例如,在进行爱国传统和中国精神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然后创建类似新闻播报、记者采访的教学情境,让组内成员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包括新闻播报员、记者、各行业工作者。记者在对各行业工作者进行采访时,让学生站在不同角色的不同角度思考怎样才算是爱国,让大家积极探讨。这种方式让学生对爱国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明白了不同行业的人们对于爱国的不同解读,加强了对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又比如在学习人生真谛、人生价值的课程中,在讲解对待人生环境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宿舍关系”“校园人际交往”等话题,组织学生编排以“和谐交往”为主题的情景剧。然后让学生在编排与演出的过程中产生感悟,思考室友之间、同学之间的交往问题,以及展开如何处理人际交往问题的讨论。最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如何正确地与室友、同学和谐相处。创建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其中扮演角色进行体验感悟,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深刻的理解,提高学生将理论和现实结合反思的自觉性。

四、开放与体验式教学方法

虽然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灌输理论知识,但这种教育活动的开展往往将学生的教育限制在认知水平上。因此,学生要想充分全面地理解所学、掌握所学,逐渐融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必须打破传统单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局限,促进教学活动向社会拓展,积极将教学环节落实到社会实践中。在社区中进行更加开放和体验式的教学,学生通过参与这一教学环节,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社会现实,同时逐步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学习道德知识,将相关法律法规内化。此外,教师还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融入社会生活,对国情进行全面观察和了解,引导学生在社会发展的基础上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体验自己的社会角色,这类通过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获得的材料,往往是课堂上无法提供给学生的重要内容。学生经过认真反思和比较,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的素质必然会得到提高。

课程评估方法在指导学生学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课程评价的方法应以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准,并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一致。考试改革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关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引导学生通过课程考试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良好思想和行为,改变只在学期末采取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让考核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同时运用多种测试手段,从多角度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和行为的形成。具体来说,期末考试将与常规班级考试相结合,理论知识测试将与日常讨论、论文写作、阅读笔记、社会实践报告和调查、模拟法庭审判、心理剧准备和表演等相结合,结合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进行完整、全面和动态的评估过程。

总之,思想道德与法治是高等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课,其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对提高教育质量有积极作用,而且对未来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院及其相关教育工作者要充分重视加强教学创新,加强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基础课思政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