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迭部林区生态恢复建设的有效途径

2021-12-02刘四斤代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2期
关键词:天然林林区森林资源

刘四斤代

(迭部县林业总场,甘肃 迭部 747400)

1 迭部林区在长江上游地区的区位特征

迭部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秦岭西延部的岷迭山系之间,地域辽阔、人口稀少,是藏民族聚居县,县域经济的发展有着民族性、地域性、落后性、复杂性、国际性等特征,基础设施落后,科技事业不发达,经济发展水平低、结构不合理。迭部县幅员面广,生态经济综合开发潜力大,有丰富的水能资源、草地资源、土地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迭部林区是长江上游地区的重要水源涵养林,甘肃省最大的原始林区。依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甘肃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该区域发展方向为坚持严格保护,合理利用、休养生息的方针。

2 迭部县生态功能区现状

迭部林区林木资源开发始于20 世纪60 年代初,从1969年—1998年国家禁止天然林采伐历时30年,曾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使本地区森林面积蓄积大量减少,其中成过熟林面积从24.51×104hm2减至20.5×104hm2;蓄积从6 201.34 m³减至4 644.84 m³;乔木林覆盖率由61%降至36.6%,降低了24.4%。此外,森林火灾、群众生活用柴、盖房用材、过度放牧、过度采挖、开矿修路等造成了持续性森林破坏,草原退化。森林资源减少,引起地区气候变化,水文、物种减少等一系列问题,其影响波及白龙江中下游乃至长江流域。

3 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成因

3.1 森林采伐是破坏森林生态系统最重要的原因

迭部林区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经过近30年的采伐,森林蓄积消耗过半,林区内约8×104hm2面积的原始林皆被伐,有相当数量的有林地被当地乡办、村办场以“经营”的名义“拔大毛”(拣好的采)。森工生产期间,全林区没有不被涉足的地方,过去村前庄后、农田周围、河旁、沟边、路边的防护林及风景林中相当部分已经荡然无存,原始林地越来越少,林分质量总体上严重下降,野生动物数量锐减,破坏了自古以来形成的由各类顶极群落所构成的稳定平衡的森林生态系统。

妇产科急腹症常见于宫外孕、黄体破裂以及卵巢囊肿蒂扭转等。具体的诊断要结合其病史以及尿妊娠试验进行鉴别。

3.2 频繁发生的森林火灾是大面积毁坏森林的原因

据统计,自20 世纪60 年代建县以来,发生各种森林火灾70 余起,烧毁森林面积近0.67×104hm2。迭部林业局仅在2003 年发生的“4·15”森林火灾和 2016 年的“3·02”森林火灾,过火面积就达到0.23×104hm2。

3.3 林区群众建房采暖等生活用材致使森林资源消耗

全县人口总数为55 579 人,其中农业人口为38 170 人,80%以上农业人口聚集在林中腹地和林缘地带,生活用能完全依靠森林,每户每年用于烧柴建房等消耗木材20 m³,森林面积每年以25.78 hm2的速度减少。

吉林建筑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成立了“新型结构创客空间”,以此作为基于创客教育的第二课堂的活动基地。现以“创造实训中心”活动为例,介绍基于创客教育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

课堂是学生求知、创新、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激励机制是学生发展的动力,在课堂中,学生时常会提出一些新颖的看法,独到的见解,对于那些发表不同想法的同学也应加以表扬,给予鼓励,提升他们的信心,给学生以无限的思维空间。一个人总是会跌倒的,但关键是要鼓励他能够迅速爬起来,这种激励不是针对一部分人,而是对所有的学生。通过导语激励,目标激励,创新激励和评价激励等,慢慢消除职高学生的自卑心理,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学生才会感动。

3.4 不合理的乱垦滥占林地致使森林资源消耗

天保工程实施后,迭部林区根据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森林功能,将森林统一划分为天然林、生态公益林2 种类型,分类实施,建设项目主要包括荒山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对植被覆盖率较高的林地实施封山育林,对覆盖率较低的宜林荒山荒坡及坡度在25°以上的分别实施荒山造林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全林区大力实施荒山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为改善林分质量起到了推动作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①“回头看”跟不上。工程完工验收后,其后补栽,抚育措施不到位。②管护不严。虽然有围栏围护但人为破坏,人畜出入仍然频繁。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应划出较大比例的保护与维修费用,加大管护力度,达到保护一片成一片、造林一片成功一片。

4 生态恢复建设的必要性

天然林是迭部森林资源的主体和精华,迭部林区近30年的开发主要依赖于丰富的天然林资源,规模空前的森工生产,给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导致区域的生态系统千疮百孔。1998 年,国家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资源得以休养生息和有效管护,天然林的生态功能和屏障作用日益凸显。2019 年7 月《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出台,标志天然林资源保护进入一个全新阶段。但总体而言,虽然迭部县在单位面积上拥有全省最大的天然林,但森林质量却明显低于其他国有林区,生态脆弱性表现明显,天然林功能严重退化,森林病虫害大面积发生,地质灾害频繁肆虐,管护水平原始落后,森林保护制度亟待完善。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落实好《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等相关法律法规,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森林资源分类经营,加大退化林修复低效林改造力度,确保天然林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实现林区可持续发展。

5 生态恢复建设应采取的有效途径

5.1 认真实施公益林建设

长期以来,由于人口持续增长,迭部林区的人地矛盾日益突出。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2 000 m 以上的高山峡谷地带,交通不便,耕地多为坡陡旱地低产田,农业水利没有保障,广种薄收,粮食不能自给。一直以来,群众采用传统的耕作模式,不断地开垦生荒地拓展耕地面积并进行轮耕来提高粮食产量,导致森林植被因烧荒开荒而减少,

5.2 建立和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

迭部县是长江上游重点水源涵养林区和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白龙江水源的重要补给区,迭部县是全省重点原始林区,森林、草场面积44.2×104hm2,占总土地面积的86.5%以上;境内年自产水流平均径流量15.91×108m³,占嘉陵江径流量的60%,是长江最大的二级支流。迭部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关系到甘南藏族群众生产发展、社会进步,而且直接关系到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的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3 建设多元化的“以林养林”新模式

根据迭部县林业产业发展实际,在认真学习借鉴省内外林业产业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依据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经济林果、森林旅游、中藏药材种植、特色养殖、山野珍品加工为主的林业产业。一是在白龙江流域的迭部下游地区,加快发展以经济林为主的传统林业产业,直接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新型林业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充分利用森林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态旅游,带动农牧民自搞“林家乐”“藏家乐”等森林旅游服务业,增加农民收入。三是积极开展野生动植物养殖等特色林产业,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引导扶持农牧民发展野生动物养殖利用产业,推动农村野生动物养殖业发展,大力发展山野菜、菌等森林食品加工和中藏药材种植业,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财源。

5.4 强化森林培育工作

目前,由于迭部县生态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加之投资相对不足,森林培育工作跟不上林业发展的需要,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大森林资源培育。一是继续采取封山育林手段,加大森林资源面积。实践表明,封山育林能快速、经济地恢复和增加林草植被,是深远山区生态建设的首选途经。二是采取低效林改造手段,提高森林质量。目前迭部县的天然林资源主要以成过熟林为主,这些森林尽管得到了严格保护,人为干预较少,但是森林质量在逐年下降,影响了森林生态功能的整体发挥。对这些森林采取改造措施(森林抚育、补植补造等),能有效改善森林结构,形成稳定的森林群落。

SWOT分析法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广泛应用于评价企业的综合情况,通过分析企业优势、劣势,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并结合自身企业优势,扬长避短,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发展策略。

5.5 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和乡村振兴战略

藏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生态敬畏感、绿色亲近感、自然存在感”的基因传承,视青山绿水为神山神水的信仰在今天是实现绿色崛起的最大法宝,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一条途径。为此,要通过实实在在的示范实例,把农牧民群众的保护信仰贯穿到生态建设的方方面面。同时在建成的生态文明小康村的基础上,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尤其是紧抓乡村生态振兴这个“牛鼻子”,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使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得到农民群众的拥护和响应,促进生态系统由恶性循环向良性循环转化。

猜你喜欢

天然林林区森林资源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分布对土壤交换性盐基组成及比例的影响
森林资源及其保护
天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省委、省政府两办出台《关于加强天然林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如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措施研究
绿水青山里的奋斗足迹之森林资源督查
基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天然林保护问题与对策
中办国办印发《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
浅谈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