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文电影欣赏对高中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促进作用

2021-12-02江苏省宿迁青华中学倪宏亮

亚太教育 2021年24期
关键词:学科素养语言

江苏省宿迁青华中学 倪宏亮

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示着文化的独特视角。但电影并不是由“与价值观无关”的审美规范和形式原则构成的,它蕴含着一种意识形态,体现出特定的文化。社会与文化影响并制约着电影,它们永远是电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同时电影又充当了文化的记录者和传播者,它兼容着其他艺术的知识含量和文化弹性,展现了历史文化的变迁、人类思维方式的延展变化,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了解民族和文化的最佳媒介。经典的英语电影向我们传递出了英语国家的价值体系、人际关系、生活方式、道德观念等一系列深层隐性文化价值。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高中阶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文化课程。英语课程的改革伴随社会发展不断深化,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理念逐渐成为人们讨论的重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正式完整地提出了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概念,其内容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

一、问题的发现

目前,我国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虽有更高层次的建设引领,但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仍然存在较强的功利性和急切性。学生为了记单词而记单词,为了背诵而背诵,为提高分数而进行的专项训练使得学生失去了对英语应有的语言认识。英语与汉语一样,都是文化的载体,但许多学生却秉持“不是以考试为目的的美文欣赏都是多余的,有关文化话题的讨论都是别人的事情”的观点,因而笔者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受到英语对学生文化心理的浸染作用没有得到体现,学生的英语学习力特别薄弱。

结合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表述,出现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言能力。零碎的片面表达,由应试影响注重技能培养(教师学生都出现这样的倾向),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培养较少。第二,文化意识。学习带有较强的功利性,真正的语言能力难以形成;文化理解仅限于浅层次,文化内涵、背景、现象成为被舍弃的珍宝;人文情怀没有养成,人文熏陶没有落地。第三,思维品质。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思维仅停留在教师的讲解里,甚至很多教师也将其忽视。第四,学习能力。缺少英语学习的自我管理,学习策略失位,学习方法死板,学习模式单一。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过程,问题的出现导致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难以融合统一。学生对英语学科的狭隘认知导致学生学习累、不思学,教师教学累、不思教的双输局面。从立德树人、学科育人的角度而言,学生学习现状反映出英语学科教学急需要改变和调整教学策略,改变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让学生的学习回到学科的初心上。

二、解决问题的探索——英文电影在教学中的使用

外语教学最好的环境是真实的语境,却也是最难完成的客观现实。那么如何从外围调动学生,实现价值观转变,提升学习力,积累学科素养,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呢?北京师范大学的王蔷教授曾经提出:“学生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和表达语言实践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构建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初中到高中,是许多学生的学习必须用“快跑”或者“跳跃”才能实现学业的阶段跨越。高中英语教学相对于初中而言,知识体量增大、理解性要求增强、系统综合性增强、能力要求增多,让一些学生无所适从,产生了众多情绪上的应激反应,在努力中迷失、反复中跌落等。很多学生便容易怀疑和否定自己,甚至是否定教师,学习心理产生心结,学习的热情逐渐下降,学习效果逐步降低,即使班主任及学科教师极力引导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生活,但没有体验就不会认同的学生心理注定了班级学习的状态和实效。现代学生是在后工业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泛娱乐氛围让学生接触了太多的碎片化信息,因而如何将有效的教育整合,又通过视觉进行有效传递,成为笔者在现实教学中思考的问题和探索的方向。笔者清楚地记得2016年任教高一年级时,由于学生学习基础较差,高中学习适应力不足,期中考试成绩一塌糊涂,因而班级士气低迷。面对如此局面,如果大面积宣教,空泛不着地,学生会感觉没有个体化应对,没有存在感;但如果逐个单点攻关太耗时(虽然不失为好的办法),周期太长。于是,笔者利用考试之后的一个周五晚自习播放电影《阿甘正传》,原本是为了学生考试后的心理调整,没想到却收获了“无心插柳”的效果。学生对比主人公Gump自我最简单的定位“stupid is as stupid does”,感受着他放空自己、降低自己,坚持、执着地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目标。因为相信生活,所以坚信“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are gonna get”。学生从自我心理上重新定位,也引发了对电影经典台词的背诵。笔者自然也因势利导,让学生先学会回归课本,做足、做细、累积英语基础知识量以实现认知提升,从而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每周一思(学生每周自我反思报告),许多学生表达了自己的不同看法。有的学生写道:“我要认真思考定位自己的学业目标,学习方法进行新的调整。”有的学生说:“每天的英语学习要持之以恒,词汇是基础,要打好基础,不好高骛远,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学生心理的积极转变必然对英语学习有帮助,事后笔者也在反思:既然说教容易空心化,视觉体验能够改变危局,能不能有意识地去选择一定主题的英文电影来辅助教学,先给出关键词写在黑板上进行价值倾向引领,到学生的欣赏水平提高后再来进行话题探讨呢?

如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关键词为“忠诚、等待、大爱”,虽然这不是体现语言的电影,但它的温馨隽永却是让学生感受英语电影细腻、温暖的佳作。当大爱与犬爱相互馈赠时,世界都被融化了。这部电影体现了人与动物的爱是忠诚与等待,让学生感受到“Pure love makes a difference to the world”。当学生落下泪水时,笔者相信学生那一刻的心都是纯净的,那一刻的爱是满怀的,那一刻的美好是不可忘却的,那个观影的晚上是静谧的。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学实践中,佳片总会如约而至,体现出希望是人间至善,自由来之不易,知识可以助人助己,真正的友谊源于心灵的碰撞,希望不输给绝望才能绝处逢生的《肖申克的救赎》;主人公克服自卑,用信念和责任改变自己人生的《国王的演讲》;讲述父子扶持、永不放弃的《当幸福来敲门》;主人公自立自强、活得漂亮的《简·爱》等,都随着高一、高二、高三的不同学习阶段向学生进行了呈现。“国家情感”“对生命的敬畏”“人格尊严”“英雄的荣耀”等电影的主题都在回答一个问题:“What makes us human?—Humanity.”

当许多学生不会转换思维时,黑板上会出现台词:—Thank you for helping me.—No,thank you for giving me a chance to help you.

学生有了人生感悟的对比,思维品质也在慢慢形成。学生需要批判思维时:Instead of praising our kids for their intelligence, we should concentrate our praise on the effort they put into succeeding at tasks.

当人性被激活,释放出的生命热度和激情又一次提升班级的学习热情,学生对英语的喜好自然会增加,英语课堂上的听、说、读、写有了更好的展示,英语能力自然得到了锻炼和发展。正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了解英语文化的最直观的窗口,使得英语电影传递的价值观对学生的文化意识养成和思维品质提升有了积极影响。了解文化必须听懂和看懂英语表达,学生的自我目标强化和学习态度转变也进一步推动他们学习能力的发展。语言学习中的文化碰撞、文化思考、价值探索等又会让学生感知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讲述中国故事的英文电影欣赏,引导学生对不同价值观进行思考,增强对我国文化的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反思

(一)国家政治层面

教育是国家的根本,新时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整体教育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教育方针让教育教学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全球化时代,英语是目前最普及的通用语言,也是我国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的主要语言。经典的英语电影作品为观众提供了接触和了解西方社会文化的语言和影像资料,在呈现其日常生活交际的真实情景和鲜活语言的同时,也呈现出大量非语言行为的文化情景。

(二)文化和教育层面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在义务教育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跨文化交流能力,为他们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汲取世界文化精华、传播中华文化创造良好的条件,也为他们未来继续学习英语或选择就业提供更多机会。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同时还应帮助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多元文化意识,形成开放包容的态度,发展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鉴赏能力,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强化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更好地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奠定基础。课程标准让一线教师有了更加强烈的价值归属。

(三)电影主题情境层面

新课程标准中,“情境创设”是英语教学的关键词。英语电影不仅实现了语境,更实现了情景化。情境教学法是外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之一,它实现了把教师和学生相结合,把课堂和教学相结合,还实现了把语言知识和具体情境相结合。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是英语课程内容的三大主题语境,是培育和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依托。不同主题的电影可以使英语从简单刻板的知识点变成丰富有趣的情景交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通过情境还可以多方面培养学生,除了语言知识,学生的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都可以得到培养。情境教学法符合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要求,当然核心素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更不是短时间能够显现的,需要一线英语教师更多的实践探索。

(四)教师实施层面

英语电影的播放需要特殊的时间、地点,笔者作为英语任课教师和班主任有先天优势,但内心始终保持这样的认识:课堂是英语学习的主阵地,课后是英语能力的养成舞台。英语课本、英文报纸等是学习的主要教材,英文电影的欣赏是调节剂、催化剂,不是依赖品。电影题材的把握需要精心筛选主题,生命感动的共享感、表达手法、学生的接受力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毕竟经典的主题电影都是导演的生命表达。英语电影许多时候是价值观最直接的表达,是进一步强化还是在生命成长过程中体味都应该由学生决定,不适宜的价值观需要筛选、排除和引导,以免对学生的成长起到负面影响。基于对我国的文化自信,笔者敢于去选择激发生命激情、挖掘人性潜能、回归人文关怀的正确价值取向的作品。但是,一切的教学手段都只为调动学生的生命热情,提升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英语语境的实现,学生浸润其中去感知语言魅力、体味英语文化、提升学习能力,以达到真正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当文明内化为每个人的思想表达,当英语文化成为学生的行动自觉,笔者相信英语学习对学生而言不再是负担。将英文电影和教材使用有机结合,能够有效发挥英文电影对高中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文化的种子已经播下,相信时间的力量。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语言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超学科”来啦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