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投资机制、特征及经验借鉴

2021-12-02杜继明董文娟

职教论坛 2021年10期
关键词:资助泰国机构

□杜继明 董文娟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提出“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全面落实《建议》精神,2020年9月16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其中明确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健全成本分担机制,落实举办者的投入责任,拓宽经费来源渠道。”目前,尽管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经费逐年增长,然而其投资体系不完善、投资机制不顺畅等问题仍旧突显。近30年,泰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不斐成绩:到2015年底,泰国从人均收入约100 美元的低收入国家转变为2100 美元的中低收入国家;经济由农业驱动逐步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双驱动转变。是什么原因促使泰国经济社会发展如此迅速? 答案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正是泰国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劳动力。而高质量职业教育与培训离不开科学、高效、有效的投资机制,这正是本研究的重点所在。

一、泰国经济背景及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概述

(一)国家经济背景

泰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投资机制的建设与逐渐完善有其内在动因——国内劳动力市场发展及企业劳动力需求倒逼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与能力提升。

1.劳动力市场。2016年,泰国总人口6724 万人,劳动力人口约为3768 万人,占比为56.9%。其中,75.52%受过小学或中学教育;获得技术与职业教育与培训资格(职业中等教育或技术教育)的劳动力约300 万人,占比8.45%。此外,0.97%的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2012—2016年,泰国劳动力失业率从0.47%上升至0.97%[1]。这可能与世界经济衰退、泰国国内洪灾及干旱问题密切相关。

2.企业劳动力需求。2016年,第一、第二及第三产业劳动力分别占比29.72%,23.89%,46.18%。然而,由于国内干旱和世界经济衰退,2012—2016年,农产品国民生产总值占比从11.51%降至9.14%。同期,工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也由28.13%降至26.99%;得益于旅游业的增长,服务业实现近7 个百分点的提升[1]。此外,泰国劳动力市场面临诸多持续性问题:生产率较低;技能与行业需求不匹配;英语、信息与通信技术、数学等技能短缺;企业缺乏与培训机构合作的动力等。

因此,泰国亟需发展初级职业教育与培训和继续职业教育与培训,以促进年轻人、无职业资格者及失业者技能发展;其中,初级职业教育与培训旨在为年轻人进入劳动力市场做准备,而继续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工人的生产力,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而投资机制的建立与发展则是职业教育健康、持续质量提升的基础与核心。

(二)泰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概述

泰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由教育部下属的职业教育委员会办公室管理,包括政策制定、战略规划及国家资历框架建设等。泰国教育可总结为“6-3-3-4”模式,即小学6年,中学3年,中学毕业后进入普通高中或职业中学(3年),之后进入职业教育(2年)或技术教育(2年)(图1)[2]。泰国职业教育与培训主要包括两类:初级职业教育与培训、继续职业教育与培训。

1.初级职业教育与培训。泰国初级职业教育与培训包括四种资格类型:短期职业培训证书、职业中学证书、技术文凭及学士学位。初级职业教育与培训由公立和私立培训机构提供。其中,私立培训机构主要位于曼谷地区,由职业教育委员会办公室监管,且根据教育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国家教育标准厅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对其进行质量监控;而公立培训机构主要提供贸易类、工业类、家政类、商业类、艺术类教育与培训及短期职业培训,主要位于各省农村地区,这与政府有针对性地增加农村地区及弱势群体学生的培训机会密切相关。

泰国初级职业教育与培训学员必须接受1 个学期工作本位学习与培训。学员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一是正式课程——为期1 学期的企业培训或学习;二是双元职业培训计划——学员大部分时间接受企业学徒制培训,具体时间取决于行业、培训机构、学员及家长所签订的培训协议;三是为校外人员提供的累计课程或非正规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根据职业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制定的学习和经验认证制度,培训机构对学习者过往的学习经历进行认证,但最多不超过总学分的三分之二。

2.继续职业教育与培训。针对未完成9年义务教育、12年免费教育及致力于技能提升的群体,泰国政府广泛推广继续职业教育与培训和终身学习。其中,教育部非正式教育中心主要面向未完成9年义务教育或12年免费教育的辍学生,而劳动部技能发展司主要面向技能提升群体。辍学生群体通过培训并参加技能标准测试,提高岗位胜任力及职业技能或获得新的转岗技能;同时,为获得技术文凭及学位,学员完成中等职业教育后还可以继续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劳动部技能发展司主要负责校外青年技能培训与提升,包括岗前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及转岗培训。培训结束后,均需经过国家技能标准测试方可获得相应职业资格。此外,技能发展司通过奖励、免税等政策激励企业参与员工培训,以满足企业岗位技能定制需求。

近年来,鉴于泰国政府对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及学徒实行100%免税的激励政策,使参与学徒培训的企业数量不断攀升——预计2021年将增加至23,833 家,学徒比例也大幅上升——预计2021年将增加至221,821 名学徒。此外,1,549,296 名员工接受非正式职业培训或短期职业培训;4,031,252名员工接受技能发展司培训,其中3,789,008 名员工参加了企业内部培训[3]。

二、泰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投资机制

根据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泰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投资机制涉及投资主体、投资内容及投资标准三个主要元素。其中,投资主体是该机制的价值维护者,投资内容是价值承担者,投资标准是价值的衡量准绳,三类元素相互衔接共同构建科学、高效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投资机制。

(一)投资主体

泰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投资主体主要包括国家、企业、培训机构及学生。其中,国家是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的主要资助者,包括两类:教育部公共预算资助初级职业教育与培训,劳动部技能发展司资助继续职业教育与培训。

1.教育部。教育部公共预算资助初级职业教育与培训。2019年,职业教育与培训经费约为6.6 亿美元,主要包括:人员经费(43.9%)、运营经费(14.9%)、投资经费(10.9%)、补贴经费(24.0%)及其他费用(7.5%)[4]。公共预算资助初级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流程如下:首先,职业教育委员会下属的公立培训机构根据发展规划提交预算;其次,职业教育委员会成立专门办公室审议预算报告;最后,根据国务总理室预算局的规定组织预算调整及拨款。此外,预算局规定了教育部及职业教育委员会的预算上限,且应重点考虑政府与教育部政策规划、职业教育与培训发展规划中的优先事项。

除此之外,自2017年,职业教育委员会将私立职业培训机构的补贴纳入预算,使职业教育与培训经费得到明显提升。

2.劳动部技能发展司。劳动部技能发展司为职业技能培训(职前培训、技能提升和转岗培训)及测试提供经费支持。2019年,技能发展司的职业培训预算为6117.4 万美元,占当年教育总预算的4.5%。该经费主要用于资助由省级职业技能发展中心提供的职前培训,及补贴提供培训或学徒制的企业。此外,技能发展司鼓励并资助学员进行国家技能测试,以获得技能标准证书。2016年参加国家技能标准考试的学员为72,025 人,到2019年该数据扩大近1 倍,约为132,664 人[5]。

3.企业技能发展基金。企业除积极参与职前培训及学徒制培训外,还实施“培训或付款”计划。2014年,旨在鼓励企业培训员工的《技能发展促进法修订案》提出,员工规模大于100 人的企业必须每年为至少50%的员工提供技能培训;否则,企业有责任按以下标准纳税:日工资×30×12×未接受培训的人数。这笔钱将用作技能发展基金,以资助泰国职业教育与培训[6]。

根据《技能发展促进法修订案》,除企业外,技能发展基金还来自政府拨款;社会捐赠;投资利息等。雇主、雇员和培训中心可从技能发展基金获得贷款,用于技能发展。贷款必须在12 个月内以1%的利息偿还。该基金由技能发展促进委员会管理,由劳动部担任主席,共有16 个成员单位。2016年技能发展基金达到25,148 万美元。

4.培训机构创收。所有公立和私立职业教育培训机构都可以开展创收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将技能转化为收益,同时还可促使技能提升。部分机构还参与社区项目,如小型建筑、维修房屋设施及电线,使学生获得实际工作经验,并认识到职业教育对社区的重要性与相关性。

5.学生。公立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免费提供三年初级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而私立初级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既接受政府补贴,又可收取学费,最高可达420 美元/人。对于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公立培训机构学生每年支付280-560 美元学费,用于购买额外的培训材料和支付教学费用;私立培训机构的学费是公立机构学费的2 倍或更高。所有职业教育与培训学生都有资格申请教育贷款,以支付学员学习阶段的生活津贴及高等教育阶段的学费,并在毕业或就业后偿还。

(二)投资内容

泰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投资内容包括三方面:常规性支出、基本建设投资及国家目标项目。

1.常规性支出。常规性支出是指根据各地区职业培训规模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配的资金,以体现政府优先支持职业教育与培训普及和贫困地区发展的政策。常规性支出占国家预算的60%,主要用于支付工资及社会保险费用[7]。最新的职业培训常规性支出标准根据2015年9月30日总理发布的59/2015/QD-TTg 号决定实施。在实践中,职业培训机构需要额外支付学生实习津贴、培训资料费用以及为贫困生群体减免或减费等,因此,实际常规性支出通常高于预算。

2.基本建设投资。基本建设投资是按照《国家预算法》《国家建设法》《国家招投标法》及《基本建设投资指导文件》执行,并由计划投资部与财政部协调,向地方和各行业(包括职业培训机构)划拨基本建设投资资金。以上法律规定了国家预算发展资金分配的任务、标准及额度。该基金主要用于完善培训机构的基础设施(如培训设施设备及材料)、新建或修缮教学及培训场地等。基本建设投资的标准及额度根据国家财政状况动态调整,但原则上,本年度预算总额超过上一年度预算总额的比例应低于5%[8]。此外,职业培训机构的基本建设投资预算还需经过省级人民委员会表决通过。

3.国家目标项目。2016—2020年,教育部在《国家就业和职业培训目标规划》 中提出两个战略规划:农村劳动者职业培训和职业培训改革与发展[9]。国家目标项目投资职业培训的主要目标在于改善农村职业教育基础设施与设备,更新课程与教科书,提高教师教学技能,以建立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高质量职业培训学校或职业中心。此外,农村劳动者职业培训项目不仅培训农村劳动者,还为少数民族青年和残疾人提供职业培训支持。

此外,受国家对职业教育社会化改革战略的影响,教育部根据学员实际人数、毕业率及就业率等指标对高质量培训机构实行绩效资助,以提升对职业培训投资的成本收益率。

(三)投资标准

泰国政府主要对教育部公共预算、劳动部技能发展司预算及企业免税设定相关标准,主要内容如下:

1.教育部公共预算投资标准。泰国教育部规定,初级职业教育与培训投资标准按以下因素计算:一是过往表现——国家职业教育考试(V-Net)学生成绩、内部素质测评分数、外部素质测评分数、技能标准测试分数、毕业生就业能力等;二是能力发展质量——学生进入社区提供技术和职业服务(维修、维护),教社区人员修理机器与设备,获得实际经验;三是学生和教师人数。三类指标权重如下:过往表现0.4,能力发展质量0.3,学生和教师人数分别为0.15。根据以上三类指标计算培训机构分值,并将其划分为三类:优秀(90 分以上)、良好(75 分—89 分)、合格(60 分—74 分)。在上一年度表现良好以上的培训机构可获得4 万美元—9 万美元奖励[10]。

私立中等职业教育与培训津贴因学习范围及学生情况而异。例如:弱势群体、贫困家庭及残疾人学生获得的培训津贴通常高于普通学生,其投资标准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人均成本(因专业不同而异)、教科书、学习设备、制服(第一学期)、学习质量改进等。

2.技能发展司投资标准。根据技能发展司及职业教育委员会规定,组织内部培训的企业,可获得如下补贴:一是培训教师费用——最高34 美元/小时,且每天不超过8 小时;二是学员往返培训机构的交通费用——按实际费用报销,最高28 美元/天;三是学员每日津贴——最高6 美元/天;四是住宿费——最高84 美元/月;五是课程费用——最高56 美元;六是安全设备、基本培训材料和设备费用——最高84 美元/人;七是意外险——最高84 美元/人。此外,对培训设备与设施的投资可获得100%所得税减免[10]。

3.企业免税标准。《技能发展促进法修订案》规定,员工规模大于100 人的企业每年为至少50%的员工提供培训,否则需要交纳一定数量的税额。该部分税即作为企业培训基金,用于现有工人以及新工人或准工人技能发展。然而,满足以下规定的企业可获得免税资格:第一,课程必须得到技能发展司批准;第二,培训内容必须与工作相关;第三,技能提升培训不少于6 小时,转岗培训不少于18 小时;第四,集体培训不超过50 人/组,实训不超过25人/组;第五,学员至少参加整个培训课程的80%[11]。

三、泰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投资机制特征分析

(一)投资主体多元化

泰国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助涉及国家及各级政府、企业、学生及培训机构自身,共同构建多元化投资机制。各主体在该体系中的投资功能各异。首先,国家及各级政府。国家及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资助可细化为两类:教育部公共预算资助初级职业教育与培训,劳动部技能发展司资助继续职业教育与培训。强大的培训能力及训练有素的劳动力能够有效提高国家的全球经济竞争力及影响力。因此,资助职业教育与培训被认为是国家及各级政府的应尽职责。尽管目前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投资份额占比较低,但泰国政府当前的重要任务是制定投资技能发展战略,调动公共资源并将其置于优先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教育与培训领域。其次,企业技能发展基金。为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投资,泰国《技能发展促进法修订案》规定:拥有100名或以上员工的雇主必须每年为至少50%的员工提供技能培训,且课程必须得到技能发展司批准。满足以上条件的企业可获得免税资格。而对于不能或不愿提供培训的企业则强制征收培训税用于技能发展基金。该基金主要以贷款的形式对雇主、雇员或培训机构技能发展进行资助。具体而言,其功能主要包括:发放学员培训费用贷款,且培训时间至少为30 天;向培训师、技能标准评估师、培训机构和企业提供贷款;根据委员会的政策,支持或补贴其他技能发展活动;提供管理费用,最多占年度技能发展资金的5%。再次,学生学费。除国家和企业资金外,培训机构还可以通过学费筹集资金。学费既可以减少培训机构的公共开支,也可在国家资金投入一定的前提下提高机构的培训能力。在泰国,公立机构免费提供三年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而公立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学生需支付280 美元/年-330 美元/年的学费。对于没有资格获得政府公共资金的私立培训机构来说,学费是其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为支付人均成本和教师工资及补贴,私立中等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学生学费约为162—418 美元/人。私立高等职业教育的学费是公立学校标准的2 倍甚至更多,约为700 美元/年—900 美元/年。2017年,泰国政府开始补贴私立高等教育与培训,从而利用私立培训机构来实现技能发展的目标。私立培训机构有权通过直接补贴或间接奖学金机制获得政府资助,从而降低家庭负担的费用。最后,培训机构创收。创收是培训活动的副产品,不但能增加培训机构的经费来源,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实际工作经验。创收活动可以采取各种形式,包括:销售学员产品和服务;租用培训中心设备;为当地企业提供持续培训;通过社区项目在校外提供服务。除增加机构经费来源外,还可以帮助培训中心合理化和优化资源使用(如设备、设施、学生生产的商品和服务);加强与当地社区和企业的关系,从而加深对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了解。此外,学生可获得创收补贴。

(二)企业地位主体化

将企业置于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治理的核心地位也是泰国投资机制的显著特征之一。企业成为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治理的核心主体,可促使其为职业培训规划与发展出谋划策,使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规模、结构及质量满足企业需求,进而增强企业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的所有权意识,并提升其投资意愿。

为提升企业在职业教育与培训投资机制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匹配劳动力市场需求,泰国教育部制定一系列政策。2014年,成立职业教育公私联合指导委员会(PPC for VE)以及33 个职业群分委员会。这些分委员会由企业代表担任主席,与涵盖泰国的主要行业,如:汽车、电子和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物流、旅游、石油和石化。这些分委员会主要目标是发展12 个业务框架:1)劳动力需求分析;2)劳动力供给分析;3)分析并开发能力标准;4)课程改革;5)实施以能力为基础的课程,并提供双元职业教育或学徒制;6)培训企业培训师和学校教师;7)学习和教学媒体和设备的开发;8)改善学习环境;9)加强、测试和评估系统;10)监测与评价;11)检验职业标准;12)促进就业和职业发展。职业教育公私联合委员会由企业代表、教育机构负责人、教师和来自相关机构和组织(技能标准机构、大学、泰国工业联合会和商会)的代表组成。这些委员会从供给与需求分析、课程开发、能力标准、教师的工作场所学习经验和学徒计划等方面提升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在所有12 个业务框架中,企业全程参与,包括业务框架设计、规划、实施、评估等,充分体现企业在职业教育与培训中的主体地位。

(三)资助模式多元化

泰国职业教育与培训逐渐由投入导向优化为结果导向的资助模式。所谓投入导向即根据系列支出(公共事业、教师工资、材料成本等)计算成本并完成预算。然而,该方式忽视职业培训机构的绩效,容易降低机构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因此,泰国政府引入“投入导向+绩效补助”的资助方式。该方式根据上年度支出、通货膨胀率及培训学员数量完成预算。然而,该方式仅对中低培训质量的机构有效,并不能充分调动高质量培训机构的优势资源及培训积极性。

2017年,泰国政府推出结果导向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助模式,其目的在于提高各类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的绩效,并缩小培训机构技能供给与劳动力技能需求间的差距。该投资模式主要包括三类:一是绩效法(Performance Method)——国家根据结果(如职业资格获得率及就业率)提供投资及运营成本预算;二是契约法(Contract Method)——通过招标的形式形成培训契约,并实施培训计划;三是学员导向法——预算以代金券、学生贷款或奖学金的形式发放给学员,由学员自主选择培训机构。这三种模式并不是相互排斥的,通常会几种模式混合使用。目前,根据数据统计,泰国最通用的投资模式融合了投入导向与结果导向两类,即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的预算分配过程主要是投入导向资助模式,并将学生及教师数量考虑在内。此外,根据对培训计划的质量评估,即学徒制实施、创业教育及学生职业资格获得等具体结果,向培训机构提供培训奖励。通常,在上一年度培训计划实施结果良好的机构可获得4 万美元—9 万美元的公共预算奖励。基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从以往体现“政府主导、兼顾效率优先、重点倾斜”的特征,逐渐向“政府市场共同发挥作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全新多元资助模式转变。

四、经验借鉴

(一)建立健全多元化投资机制

首先,增加政府财政投入。职业教育与培训属于外部效应较强的准公共产品。该性质决定其主要投资者应该为国家及各级政府。教育经济学研究结果显示,在职业教育与培训诸多参与主体(国家及各级政府、企业、行业、个人及各类社会组织)中,最大的受益者为国家。因此,要建立健全多元化投资机制,首先需要制定明确的政府拨款制度,提高职业教育与培训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并科学、合理规划拨款使用情况。同时,教育部成立职业教育与培训拨款委员会,对教育资金的流入进行跟踪与监督,确保政府投入专款专用,并提升其成本收益率。

其次,利用股份制引入企业资本。利用股份制吸引企业进行职业教育经营,能够有效缓解职业教育与培训资金短缺的问题。企业投资具有双重含义,既是一种福利投资,又是一种盈利的产业投资。对社会而言,企业投资可以有效缓解政府及学校的财政压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及就业质量;同时,可以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对企业而言,职业教育与培训投资可使企业获得政府各项资金投入,促进其教育价值实现,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进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及影响力。

最后,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及学校创收。鼓励各种社会组织以多种形式向职业院校、学生提供资助,如贷款、项目合作等。这是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投资机制中最欠缺的。政府应鼓励银行及各种金融机构向职业院校贷款或项目合作等,以缓解当前资金压力,同时为学校及学生发展注入更大的创新动力,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此外,政府应鼓励职业院校创收,将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以带动学校的生产活力,扩大资金来源。这种办学模式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生产实习基地,发挥人才培养、管理服务、生产示范等作用,还可以改善资金不足、办学条件差的现状。同时,政府可以为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社会组织提供税收减免、低息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二)创新发展职业教育与培训投资模式

从我国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综合来看,我国职业教育资助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至1985年),职业教育实行的是“基数加发展”模式的资助策略;第二阶段(1986—2001年),实行“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的资助策略;第三阶段(2002年至今),实行“基本支出预算加项目支出预算”的资助策略。总之,我国目前职业教育与培训实行的资助模式均属于投入导向的资助策略,即职业院校按上一年度支出(公共事业、教师工资、材料成本及基础建设等)计算成本并制定预算;政府根据预算拨款。该资助模式并未考虑各企业及职业院校绩效贡献。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降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及创新发展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泰国职业教育与培训实行多元化资助模式,即综合“投入导向”、“绩效补助”及“结果导向”资助模式,既能兼顾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上一年度财政支出,又能根据年度经济波动及绩效动态进行资助,不但能够有效激励各培训机构绩效提升及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极大地提高培训机构的技能供给与劳动力市场技能需求的匹配度,进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及就业质量。

泰国模式为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助提供了创新思路。首先,规范投入导向的资助模式。一方面,要建立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助中介机构,并保证其全程充分参与经费使用与管理,促进职业教育投资事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健全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法律制度,以强制性手段确保职业教育经费落到实处。其次,创新结果导向资助模式。泰国结果导向资助模式中的契约资助法,即通过竞争性招标的形式形成培训契约,并实施培训计划。因此,可将职业教育与培训经费分为经常性拨款与非经常性拨款。经常性拨款的目的在于满足职业教育与培训运行的基本支出;非经常性拨款通过竞争性招标的方式获得,可用于职业院校基本设施完善、教育与培训专项实施等。经常性拨款与非经常性拨款相结合,既能创新灵活的财政投资模式,又能引入竞争性拨款机制调节职业教育投入,不但能促进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提升,还有利于职业教育办学经费筹集。

(三)进一步加强企业投资主体地位

2014年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企业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办学主体”,这一重要论断在后续政策文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也被不断重申。因此,就政策维度而言,为职业教育投资是企业的份内职责。从实践维度审视,职业院校是劳动力市场技能储备的重要阵地之一。从短期来看,企业确实为职业教育投资,但长期来看,企业则是为自身产品质量及品牌竞争力投资。就理论维度而言,美国教育经济学家约翰·斯通提出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教育是有投资、有收益,满足多个主体需要的活动,而教育的成本根据市场经济“谁收益、谁付款”的原则,必须由多个受益主体共同分担。因此,作为职业教育重要办学主体的企业,也理应成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投资主体。

作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投资主体,企业可通过直接捐赠、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设立企业奖学金或助学金、参与教学过程或师资共培等方式分担高职院校教育成本。首先,直接捐赠。企业可根据未来发展规划、市场发展动向及人力资源需求状况,有选择地向专业对口、办学规范、人才培养质量较高的职业院校捐赠办学经费、教学实验仪器及设备、技术等,以帮助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其次,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主要包括两种: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实训基地。其中校内实训基地主要由学校提供场地、设备等,由企业提供部分技术及师资等。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是企业提供大部分学生顶岗实习所需要的场地、设备、技术及师资等。再次,校企共同设立奖学金(助学金)。企业联合学校共同设立奖学金(助学金),一方面能够有效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帮助品学兼优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就业时优先录用,以此降低学校学生就业及管理成本。最后,参与教学过程或共培师资。高素质师资是职业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此,一方面企业应鼓励一线技术骨干积极参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课程开发、就业指导等过程,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为学校节省部分成本。另一方面,企业可设立“教师实践工作站”,供高职院校教师进修、实践及教学研究之用。

猜你喜欢

资助泰国机构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泰国的“验胆美食”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泰国的中秋节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