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发挥立德树人功能的有效策略

2021-12-02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教师进修学校邓灶姬

亚太教育 2021年24期
关键词:立德法治道德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教师进修学校 邓灶姬

小学时期是学生发展品德、行为习惯、生活态度、认知能力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应该着重关注小学生的身心成长,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培养明辨是非、积极善良、热爱生活、乐于奉献等优秀品质,并科学落实法治意识的培养,促使学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小公民。因此,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应当积极探寻课程价值最大化的途径,更好地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立德树人功能。

一、依托多媒体,打造高效立德课堂

立足现今教育环境,教师应当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需求,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精心设计课件,使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课本相关的图片、视频,并在恰当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加深对课堂知识的认知,让多媒体信息化带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现代化,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让学生真正喜欢上道德与法治课堂。

比如,在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八课“安全记心上”的讲解中,教师可以首先播放一些曾经发生的意外事故视频(考虑到儿童接受能力较弱,应当提前对视频进行筛选),让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并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这时候,教师可将课件与课本相结合,引出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平安出行、杜绝溺水事故、火灾防范及火警电话、安全通行证,让学生对课堂重点知识有初步认知,然后再通过播放相关宣传短片,让小学生在各类情境中学到安全知识、强化安全意识,体会生命的来之不易。

再如,在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我学习,我快乐”的讲解中,教师可利用电子交互白板带领学生一同进行课堂小活动。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其他学科的问题,如数学学科中的镜面时钟问题、语文学科中的猜字谜、英语学科中的单词音标选择题,还有生活中的常见自然现象和地理问题,要求学生抢答。学生需要在阅读题目后,得到教师“开始抢答”的指令后,举手示意教师再答题。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记录每个学生的答题数量,答对的学生记一分,答错的学生不扣分。活动结束后,教师利用电子文档快速统计获得分数最高的前三名,发放小礼物并邀请这三名学生分享获奖感受,同时也讲一讲自己能够赢得奖品的原因。在学生结束分享后,教师可做适当总结,指出学习的好处,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如果能够认真学习,那么自己在此次活动中也能够得到教师的奖品,感受到获奖的快乐。这有利于促使学生正视学习,提高对学习的重视。

二、创新方法,推动家校立德合作

当前,我国的德育课程教师大多为兼职教师,且该课程相对于小学众多课程来说处于劣势地位,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与时俱进,容易导致学生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不能真正适应现代课堂教学。因此,道德与法治课要依据新版教材,引领课堂教学从简单的知识学习到有目的的生活建构,让课堂不再局限于传统模式,让知识不再局限于课堂,走进学生的家庭生活,让课堂知识在生活中得到升华,让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带领下,全面认识到这门课程的意义,并养成“课堂学习,回家交流”的好习惯。

比如,在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的讲解中,教师不应仅仅教授课本上的知识,这样不能充分发挥课本真正的作用,而应创新教学方式,给学生布置了解家庭的任务,并及时在家长群中和家长进行交流,让家长积极参与此次任务的执行。家长应与孩子积极讨论,让孩子感受到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并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继承“孝顺父母,关心家人”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这样能让课堂教学延伸到亲子关系的建设中,让课堂在家校合作中更显作用。

再如,在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走近我们的老师”的讲解中,教师可以组织一堂交流会,邀请本课时中没有教学任务的任课教师前来一同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本次交流会的主题是课时题目“我和老师的故事”,在活动开始之前,各位任课教师先发言。教师需用和蔼的语气,面带笑容表示自己乐于听到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希望自己在与学生的相处中能够更进一步。着重提出学生一定要大胆发言,讲一讲心目中的老师是怎样的,从而让教师明白自身在教学及与学生相处中的不足,并进行改正和调整。在各位任课教师的先导性发言后,学生可进行短暂的思考,并主动发言。有的学生说道:“我想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老师,数学老师在课堂上非常严肃,我在课上遇到了问题,也不敢主动向老师提问。但是老师对我们的作业批改特别认真,我有出错的地方,老师都会精心批注,让我很快明白了自己错在哪里。所以,我认为我的数学老师是一位工作认真、严谨细致的好老师,但是讲课时不太和蔼要改进。”除此之外,还有学生说到英语老师、语文老师以及道德与法治老师。教师在课时即将结束时停止活动,各位任课教师发表交流感受并感谢学生能够敞开心扉交流。道德与法治教师则要求学生回到家中同自己的父母交流,说一说他们上学时所遇到的老师,并整理成一篇小作文。家长可以将自己上学时印象最深的老师讲给孩子听,并说一说自己与老师的故事。在同家长交流后,学生发现原来父母在自己这个年龄段,也有同样的想法。经过与家长的沟通和课堂活动的交流,学生会对教师职业产生向往,也会更加尊重教师,同时也能够理解教师的辛苦。这对于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品德,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帮助。

三、重视实践,强化立德教育核心

许多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缺乏浓厚的兴趣,主要是学生没有正确地意识到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所具有的作用与意义,没有真正做到运用知识在实践中进行深层思考、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应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可以积极组织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让道德与法治课程真正融入实际的应用当中,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在实践中促进对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践行,真正实现立德树人。

比如,在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八课“大家的‘朋友’”的讲解中,主要是讲解人们身边的公共设施,体会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公共场合进行实地参观。当看到破坏和滥用公共设施的不良行为时,学生会进行劝说,明白公共设施受法律保护,破坏公共设施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立足于实践,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课堂走向实践,在实践中深化学生对这堂课的理解,从而体现立德树人的功能。

再如,在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我家的好邻居”的讲解中,教师首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熟悉的邻居,讲一讲自己与邻居家的故事。有的学生表示自己的邻居家有一个调皮的小弟弟,每次大家一起玩的时候,自己的玩具总是被他抢走,但他的陪伴让自己玩耍时不再孤单。有时候邻居叔叔阿姨工作忙,妈妈会将小弟弟带到家里吃晚饭。有的学生表示自己的邻居是一位独居老奶奶,特别喜欢自己,总是敞着门方便自己去她家玩,还给自己蒸包子吃。有一次老奶奶生病,儿子住得远,还是爸爸开车带老奶奶去的医院。也有学生提到自己的邻居是一位大姐姐,假期里还会辅导自己写作业。教师通过总结学生所遇到的邻居,引导学生理解俗语“远亲不如近邻”的意思,从而鼓励学生在自身能力范围内感谢邻居给自己带来的帮助与快乐。为此,教师发起一个课下实践活动,要求每位学生为自己的邻居做一件事,可以是邻居所需做的事,也可以是表达对邻居的感谢行为等。有的学生选择主动将家里做的好吃的饭菜分享给邻居,有的学生帮助邻居扫地,有的学生在了解邻居所需后,同家长一起帮助邻居解决问题。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与邻居之间的感情得到了提升,同时也锻炼了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有助于完善学生人格,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当前,我国正朝着法治国家、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的方向迈进。道德与法治课既要教育学生了解继承我国的优良传统道德,做一个有修养、有道德的人,又要在课程中有意识地渗透法律法规,并以浅显易懂的文字来介绍相关法律条文,帮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但这门课程的发展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教育工作者应当不断探索,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立德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严以修身”先立德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