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未来职业发展的高校辅导员工作室育人功能实现路径探究
2021-12-02杨雪
杨 雪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高校辅导员教育管理工作,应以时代发展为基础,秉承教育未来化发展基础原则,加强辅导员工作室育人模式的教育探索与教育创新,充分实现辅导员工作室育人模式各类功能的有效实践,提高新时期高校总体人才教育培养水平。
一、新时代发展影响下未来职业发展趋势
(一)多元化
目前,我国新经济建设发展阶段性目标的实现,极大地提升了各产业及行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为未来阶段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发展环境提供了切实保障。注重人才培养及专业人才输送,是新时期构建经济发展新生态及社会发展新形态的重要一环。随着我国部分行业发展逐步跻身于国际领导地位,助力职业生态体系建设多元化发展、提高专业人才职业规划合理性则成为有效整合人力资源的科学方式。因此,未来阶段,应确保各行业专业人才适应各类不同工作岗位,并具备良好岗位领导力及创新力,有助于更好地弥补现阶段高校人才教育不足,进一步实现职业发展的多元化推进。[1]此外,打破传统职业发展结构性限制,突出不同职业及不同专业发展优势,也是未来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高校必须以多元化发展为载体,构建多元化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提高教师、教职员工及辅导员教育领导地位,充分发挥辅导员及教师多元化人才教育培养功能。
(二)国际化
现今,我国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已然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做好对外沟通、对外贸易及对外文化交流等,是新时代背景下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摇篮,必须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充分肩负起社会责任,通过对国际发展新形势及行业发展新趋势的有效评估,建立具有国际化发展特点的常态化教育机制,充分运用现有教育资源推动教育发展转型,确保高校人才教育培养能适应新时代我国的国际化发展新环境,进一步实现高校人才教育培养的国际化对接,使高校人才教育工作能适应未来职业发展趋势。其中,高校教师及辅导员,必须积极参与教育管理辅助工作,围绕未来职业发展的教育课题,逐步打造国际化教育发展平台,以团队建设为基础,加强高校基础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实效性。进而,在未来职业发展背景下,有效推进高质量的人才教育培养工作。[2]
二、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及问题
(一)高校辅导员教育管理工作缺乏前瞻性
高校辅导员教育管理工作涉及内容较为宽泛。其中,传统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大部分围绕教学辅助管理及学生的生活管理两个方面核心稳步推进。然而,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教育管理工作,不仅要充分涵盖以上两个方面内容,同时,要以三全教育为载体,打造基于立德树人为标准的系统化管理体系,切实构建一流高校教育管理发展环境,有效发挥高校辅导员实际的教育管理工作优势,提升辅导员教育管理工作综合效率及总体质量,进一步强化高校辅导员多方面教育管理工作能力。以此,为大学生教育培养保驾护航。但部分高校辅导员教育管理工作,长期处于阶段性教育发展环境,未能基于教育创新与教育改革做好教育体系优势,使高校辅导员教育管理工作失去教育前瞻性优势,最终,导致辅导员教育工作脱离人才教育培养实际需求,无法充分与时代发展进行教育接轨。[3]
(二)高校辅导员教育管理工作资源匮乏
纵观国际高等教育发展格局,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色。其中,辅导员教育管理工作繁重问题,已然是高等教育发展老生常谈的话题。新时期部分高校虽然针对提高辅导员教育工作质量开展一系列教育改革,但教育改革的推进存在治标不治本的问题,高校辅导员教育管理工作繁重问题未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在此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教育管理工作势必难以基于未来职业发展开展管理布局,相关管理工作也仅能满足阶段性教育需求。长此以往,高校辅导员教育工作有效性及工作质量将大打折扣,对后续阶段辅导员管理工作的推进埋下隐患。[4]
(三)高校辅导员教育管理体系及结构单一
高校辅导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充分融入大学生实际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以管理引导为核心构建多维度管理模式。但部分高校辅导员教育管理体系的构建,仅基于大学生教育管理标准化流程落实有关工作,未能采取柔性策略及弹性对策进行科学规划,使过于强硬的教育管理方式难以取得良好的管理效率,同时,也进一步激化了大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管理矛盾。[5]针对以上问题,高校辅导员教育管理工作应以时代发展为背景,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切实根据未来职业发展趋势及人才教育培养规划,科学调整现阶段辅导员教育管理工作内容及管理策略,加强辅导员各项教育管理工作衔接的紧密性,促使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能与时代发展形成有效对接。
三、未来职业发展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工作室的育人功能与优势
(一)功能
1.规范大学生学习、生活管理行为
规范大学生学习、生活行为,是辅导员工作室育人功能的主要构成之一。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以未来职业发展视角强化辅导员工作室育人功能的实现,极大地提升了辅导员对大学生学习、生活行为管理的有效性。辅导员工作室育人培养,可采用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根据不同学生学习特点、生活习惯,在充分结合管理规范的同时,制定合理的教育管理框架,使辅导员能在教育管理框架内更好地进行管理强度的掌控,做到真正意义的有的放矢,推进大学生学习、生活管理,提升辅导员教育管理渗透能力,为后续阶段更好地深化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做好充分铺垫。
2.明确大学生学习、生活实践管理内容
大学生学习、生活管理内容的制定,不应一味遵循传统规范,要适时地根据教育环境、管理环境的变化,调整管理方式及管理内容,确保大学生学习、生活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形成良好的教育循环。高校辅导员工作室育人模式将以职业发展的未来化视角,对现有大学生学习、生活管理轨迹进行修正,帮助辅导员选择更优路径开展管理工作,简化传统意义上辅导员繁琐管理工作流程,使辅导员管理工作可以跟随教育发展步伐稳步开展。因此,辅导员工作室育人管理模式,实际上在不脱离现有教育体制的同时,在管理工作的开展方面开辟多条新的路径,改变传统较为闭塞的高校辅导员管理环境,使辅导员具有更多的教育管理自主选择权,并可利用学生自主管理对管理权限进行下放,促使辅导员管理工作可以涵盖更多元化基础内容。譬如,辅导员可以将部分行为规范管理与学生自主管理进行融合,通过辅导员工作室管理监督保证管理有效性。其中,空缺部分则可将思政教育及课程思政教育发展嵌入辅导员教育管理体系,使辅导员工作室育人管理能实现更多方面管理功能。
3.促进教育管理及教学实践双向融合
积极面向教学实践提供教育管理服务,是辅导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传统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模式采取单向输出教育策略,教学实践与教育管理相互分割,辅导员与教师之间缺少良好的教育沟通,较为强硬的教育管理模式也加剧了管理矛盾的产生,使辅导员管理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基于未来职业发展实现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多元化育人功能,则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使辅导员教育管理工作与教师教学实践工作能紧密贴合,进一步帮助辅导员从专业教育路径吸纳管理资源及管理经验,促使辅导员管理工作能始终保持一定管理前瞻性及先进性,解决教育管理滞后问题及管理前瞻性不足问题对辅导员教育工作产生的负面影响,使辅导员管理工作能与教师教学工作形成完善整体,为未来更好地组织高质量辅导员管理工作创造积极条件。
(二)优势
1.提升辅导员多方面教育管理工作质量
高校辅导员工作室育人模式,改变传统高校辅导员教育管理结构,促使辅导员教育管理工作从单一功能迈向多元化管理发展,降低辅导员单方面管理工作压力,使辅导员能将更多管理经验运用于多方面管理实践。正因如此,高校辅导员工作室育人模式,将在管理工作方面给予辅导员更多自主空间,确保辅导员管理工作可以面向更多领域进行延伸,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校辅导员实际管理工作需求。所以,从未来职业发展角度来看,辅导员工作室育人模式的运用,可以解决传统模式下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存在的部分问题,切实提高辅导员管理工作的基本质量,使辅导员管理工作不再单方面对大学生学习、生活行为进行约束,而是能从塑造大学生良好品质、提升大学生专业文化素养等角度,更好地完善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教育管理体系。
2.加强高校辅导员教育管理资源整合
传统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处于孤军奋战的基本环境,辅导员难以对各类管理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加之部分高校管理资源较为匮乏,使高校辅导员教育管理工作水平难以得到显著提高。采用高校辅导员工作室育人模式推进管理工作,则可以团队作业为载体,打造多维度辅导员管理工作平台,使辅导员能充分从各个角度汇总优质教育管理资源,提高辅导员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辅导员管理团队的充分建设,辅导员管理工作可以逐渐从单一层次向多维层次发展,各项管理工作能更好地形成内部关联,使辅导员管理工作能进一步实现各类不同管理功能的有效交叉。解决辅导员教育管理资源匮乏问题,缓解辅导员单方面管理工作压力,为后续阶段辅导员以未来职业发展视角开展管理布局提供有力支撑。
四、基于未来职业发展下高校辅导员工作室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及策略
(一)推动高校辅导员工作室教育管理多元化发展融合
推动教育的多元化发展融合,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辅导员工作室育人功能的实现,也应以多元化发展融合为中心建立一体化管理机制。其中,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建立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创新应用工作室、嵇明军大师工作室、智能电子产品开发特长生工作室及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工作室等,均是围绕专业课程教学及专业特长训练的多元化融合,打造系统化辅导员育人教育平台,切实发挥辅导员的教育引导优势,提高辅导员团队在育人培养方面发挥多元化教育功能,有效提高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人才教育培养能力,为未来阶段专业人才岗位就业发展及职业人才创新力、领导力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因此,高校辅导员工作室育人教育发展,必须要基于现有教育发展体系,做好对底层教育构架的充分调整,在提升顶层建筑教育上限的同时,加强育人工作基础结构建设。
(二)提高辅导员工作室育人成果转化应用能力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辅导员工作室育人成果转化方面走在时代前列。其中,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工作室的建立,不仅为大学生更好地吸纳学习经验及提高领导力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也对大学生良好品格的塑造及专业素养的提高创造了良好教育条件,使辅导员教育管理工作能真正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换言之,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采取教育渗透的基本逻辑,将辅导员育人工作与专业教育工作牢牢捆绑,使专业教育成为辅导员育人工作开展的重要切入点。随着辅导员工作室教育管理工作渗透能力的逐渐加强,辅导员工作室育人将充分发挥大学生人才培养实训功能,使大学生能根据自身专业优势,更好地挖掘自身学习潜力。从而,在更短的时间内实现对育人成果的转化,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室育人管理的实际有效性。
(三)构筑常态化发展的高校辅导员工作室教育管理体系
辅导员工作室育人模式的运用虽然缩短了育人教育周期、提高了辅导员实际教育管理工作效率,但仍需一定时间教育沉淀方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因而,构筑常态化发展教育管理体系,则有利于加强辅导员工作室对各类不同育人功能的有效运用,可以在帮助辅导员吸纳育人经验的同时,解决部分辅导员教育管理工作问题,弥补传统模式下辅导员教育管理时效性不足,为后续阶段更好地开展辅导员管理工作奠定良好根基。其中,这一优势在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体现得尤为明显。自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工作室以来,辅导员在教育管理方面参与能力明显提升,对于大学生的深入了解也更为明确,使辅导员能充分掌握大学生心理动态及心理环境需求,为辅导员更好地调整教育管理工作方向提供科学参考,进一步推动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高质量开展。
(四)强化高校辅导员工作室育人协同发展教育、管理水平
近年来,协同育人培养成为部分高校研究的热点课题。其中,协同育人的教育价值在于,运用团队内部资源共享及团队协作,充分提升高校辅导员及教师在教育方面攻坚克难的能力,使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及教学工作能朝着统一方向稳步推进。高校辅导员工作育人发展,也是基于协同发展教育思想,将建设一流教育团队及管理团队作为核心重点,充分强化辅导员在各个方面的教育管理能力,使辅导员及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教育沟通关系。以此,打造更为完善的高校育人培养发展生态。其中,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工作室则正是运用多元化教育联动,为大学生领导力培养提供教育支持,使辅导员基于对教育管理定位及管理身份的转变,更好地将管理工作融入高校教育新生活,为未来更好地以职业发展视角开展教育布局创造时代新机遇。
(五)提升辅导员工作队伍建设水平,发挥学习共同体作用
在加强辅导员工作队伍职业化发展过程中,需要提升辅导员工作队伍建设的水平,充分将辅导员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和功能发挥出来。目前辅导员团队建设需要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将目标、定位、权限、计划、人员等5个要素理论应用在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中,还要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对于辅导员工作队伍建设和实践启发的意义。辅导员工作队伍的建设需要具有统一的发展目标,坚持结合学生多种多样的工作主题推进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和管理。在工作团队建设中需要采用彼此学习、交流、研讨等形式,合理地将工作室建设所得的理论和成果应用到实践工作中,从而最大程度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专家化发展。当前辅导员工作队伍的发展需要进行精准定位,坚持和本着为学生服务、为辅导员队伍服务的原则,构建辅导员工作室,而且这种形式并非营利组织。主要通过工作室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推动其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在福建师范大学辅导员工作室的建立与工作队伍建设中,主要包含思政教育、心理教育、创新创业和指导教育的三大内容,实现各个辅导员之间相互配合、协同发展的目的。最主要的在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和队伍发展中要明确团队的权责,在学校有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明确职责和义务。
五、结语
综上所述,紧抓时代发展趋势、打造多元化育人发展平台,是新时代提升高校教育有效性的科学策略。围绕未来职业发展构建辅导员工作室育人模式,并有效实现辅导员工作室育人主导功能,则能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人才教育培养新需求,对于充分强化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