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拟的真实
——论模型在舞台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2021-12-02韩江南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美术设计舞台创作

韩江南

(沈阳音乐学院长青校区,辽宁沈阳110168)

世界著名舞台美术大师李明觉先生认为模型是反应设计师设计理念的最佳途径,同时也是舞台设计的唯一途径。国内外舞台美术设计大师对舞台模型的认知与运用,为作者对“虚拟的真实”一文的论证提供了依据。在戏剧艺术不断发展的现在,舞台艺术创作也在创新,模型的制作与运用一直被设计师们青睐。所以在戏剧影视舞台美术设计教学与实践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模型教育,研究如何开展教学,具体内容如下:

一、模型在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对于刚刚接触戏剧艺术学科的大学生来说,依据剧本进行舞台设计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教师可引导其先在生活中观察,找寻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如一个电影镜头、一个村庄角落等,都可以作为舞台的设计素材。学生整理资料后就可进行整合汇总,然后教师指导,依据一定比例利用材料制作模型。此阶段的训练就是基础教学,即为观察生活小品,此部分的教学是日后进行完整美术设计创作的基础。本人根据教学实践与文献调查,发觉刚入门的学生接受能力有所差异,与此之前学生接受的艺术学习模式有一定关联。基于此模型的教学重点讲述的是美术基础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可提升学生空间造型与绘画能力,对将来舞台模型的设计产生影响。[1]电脑美术设计出现之前,作为专业的舞台设计师要具备很强的绘画、造型能力,因为手绘也是进行舞台设计的主要形式。可通过素描教学增强学生的美术造型与表达能力,通过形态的构成训练提升学生的空间构成意识。戏剧影视美术专业的学生,往往会在第一学年先学习基础课程,开展有针对性的美术绘画与造型训练,借此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挖掘艺术综合潜力,为后期开展舞台美术专业设计课程奠定基础。当学生完成造型训练与绘画课程后就可进入到“观察生活小品”训练环节,通过作业训练表现出作品的完整性。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以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为目的,重视基础学科教育,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再制订适合人才的培养计划。

在进行生活小品制作练习时,教师“强迫”学生从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过渡与转化的过程中,模型的制作就是最适合的训练形式。在设计训练教学计划的时候以培养学生自主动手制作模型的能力为主。在此很多学生还不能理解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如平面图形如何向立体图形转换,受形象思维限制,学生空间感不强。因此开展模型制作的练习就成了跨越式实践,舞台空间中的平面、立体等结构都可借助模型转换。另外,教学中教师还要向学生传授舞台设计与表演专业术语,例如在教授平面空间结构的设计时,将导演与演员对话的专业术语告知学生,让其进行舞台设计时能知道“支点、行动线、上场口”等含义,以此保证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快速了解教师或者导演的语言含义,进而能精准构建表演空间。

二、模型在舞台设计教学中的运用

若单一进行教学而不进行实践,学生的创作不能真正运用到舞台上,那么学生设计的作品也只会停留在纸上。在本人执教期间,对辽宁省内四所戏剧影视美术设计院校进行了调研,并将其与我校对比,得知我校实践场地较大、实践经验丰富。[2]专业戏剧艺术院校开创的舞台设计专业教学实际上就是通过实践进行的,并能与戏剧或者其他艺术学科互相影响。如我校舞台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从大一入学开始就随着教师与师哥师姐们参加校内各种舞台设计实践活动,在校内实验剧场的设计过程中,学生可以从设计方案的构思、布景、道具制作、装台与彩排等环节中进行学习。学生可在学习期间加强对本专业的认知与了解。结合其他院校教学经验,教师在教学上为学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以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学习,运用形式丰富、针对性强的“模型设计制作训练”教学模式,通过模型体现虚拟的真实,创造设计空间,如没有舞台就用模型制作一个舞台探究其结构;没有具体表演,就通过对剧本的分析,自己创建虚拟形象,同时设计虚拟表演空间模型;没有具体项目,教师就与学生一同开展虚拟项目练习,同样利用模型完成。当然教师不能只使用这一种教学方式,还要以实践为主,组织学生多观摩,学校可以聘请著名舞台设计师为学生演讲,丰富专业知识内容,加强本校与本省其他院校的联系,通过学生与教师间互加微信、分享朋友圈、组织群的形式,尽量提升大学生的舞台设计经验,优化戏剧环境不足的问题。

另外,任何学科都不是独立发展的,需要多个学科互相交叉。舞台美术就是涉猎较广的学科,具体实施需要其他学科的支持。我校除了戏剧影视美术专业,还有很多其他艺术类专业,因此学生在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时候,可借鉴建筑、动画、环境艺术、服装设计等学科的知识。使其他学科知识与舞台美术设计学科交融、互补,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具有创造力的综合型人才。

三、模型与影视美术设计

当下很多电影都运用了电脑CGI 技术,在此技术出现之前的布景是通过手工搭建的,虚拟布景只有键盘大小。如法国微电影现场大师Dan Ohlmann的六人团队经常制作一些不被大众熟知的场景,如废弃的电影院、华丽的浴室、排练室等等,这些都是以1∶12的比例来复制的真实场景,其样貌与真实场景无二。这种“虚拟的真实”场景为电影的拍摄提供了重要辅助。[3]另外Dan Ohlmann 还创设了Musee Miniature et Cinema,其中保存了该团队的120 个微缩场景,其中有著名的《未来战士》《精灵鼠小弟》《香水》等电影中的场景。国内著名美术设计师霍廷霄对模型在影视美术中的运用进行了解读,呈现了《十面埋伏》中竹林外景的创作过程。先依照剧情绘制草图,然后配以适合的颜色,烘托整体氛围,接着画出细节图、施工图。图纸部分的绘制非常精细,甚至要比实际生活中的建筑图纸复杂。最后制景部门施工,做出模型。

除了上述虚拟制作,还有很多影视作品中的模型会成为影片中的真实场景。如《无问西东》作为纪念清华大学诞辰100 周年所创作的优秀作品,讲述了四个有梦想的年轻人的故事,从四个时空角度讲述人的信仰。其中有一个场景高度还原了二十世纪80 年代老北京的筒子楼,电影公司就邀请专门的制作团队还原筒子楼模型,耗时两年,终于制作了1∶25的筒子楼模型(图1)。

模型的制作并不简单,其外形、情境、质感都需 要精心研究,图1 中的筒子楼就是以我国建筑材料研究院中的一处房子为原型进行的环境复原。制作模型的时候,团队先收集制作物品结构的精准信息,再精益求精,高度还原,令模型更加真实。

四、模型制作与材料运用

(一)明确模型比例

以舞台模型制作为例,先要实现空间的整体规划,明确虚拟模型的比例,以此满足演员的演出需求。借助二维或者三维效果图明确比例结构,教学的时候教师一般运用的单位为1∶25、1∶30 和1∶50,我们可以在保证模型整体统一、结构完整的背景下确定模型比例。[4]

(二)制作模型结构

确定模型制作比例后,就可进行整体框架的搭建。如果是二维模型,则要先转换成三维模型。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可知,要从完整的舞台平面图、立体图进行切割组合,以此提升尺寸比例的精准性。具体阶段教学时,可通过开设专门的电脑软件课程来辅助教学,如建筑专业、机械专业与工艺美术专业中经常使用的“Auto CAD”软件就很适合舞台美术设计,不但比手绘图尺寸更精准,还能弥补学生手绘能力不足的情况,提升模型结构的精准性,减少材料的浪费。此环节的重点在于比例的换算上,大的框架制作一般无问题,但是到具体小道具制作的时候,就可能出现比例掌握不精准的情况,需要学生在比例的换算上多注意细节。

(三)制作模型细节

确定结构比例与模型结构后,就可以制作模型的表面肌理了。此环节对学生造型能力要求高,特别是精细的地方。材料的选择可以是教师给出的意见,也可是学生自己的创新。例如教学中水面的创作,模型放在真水中是不行的,但是可以使用“造水剂”表达真水的质感,使学生在材料的选择与模型制作创新的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教师在教学舞台空间和影视场景的制作时,要重点讲解肌理知识点。如建筑的破败感和沧桑感等特殊效果的处理就需要通过肌理与调色等手段达到预期。

(四)模型与灯光的综合运用

舞台空间创作的风格与材料运用紧密相关,其与其他艺术创作不同,属于造型艺术范畴,所以要从多种造型艺术经验中,汲取大量信息,并将其有效融合,如戏剧元素与艺术元素的结合,这些都需要设计者有良好的构思。艺术水平的体现不但要求设计师有实践经验,还取决于美术设计材料选择与组合的能力。因此在模型制作前,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多种材料与其肌理,确定制作模型的表达效果。明确制作模型的重点不是堆砌华丽的材料,而是使用适合的材料,在灯光效果下,可以突出剧本人物特征的变化,为角色人物创建适合的环境。[5]模型制作完成后,还可使用虚拟灯光效果,拍摄定景照,营造演出氛围,通过灯光的强弱与角度,找到适合的情景,突出肌理效果,构建舞台灵魂,令舞台效果变得既生动,又富有生机。

五、模型在舞台设计实践中的运用

(一)歌剧《楚庄王》中模型在舞美创作中的运用

歌剧可以最高程度地体现舞台创作的艺术,本人参加了多届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年会,聆听了来自世界各地舞台美术设计者与导演的设计经验,并在2018 年参加的第五届CISD 国际舞美大师论坛中,对中国音乐学院表演教研室主任陈蔚教师提出的歌剧舞台演出设计与舞台美术设计进行分析,为本人创作本论文提供了前沿性论证资料。歌剧艺术创作中导演的整体创作很重要,将此与特定情境结合,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将“像”衍生解释为“符合观众的想象”。以2017年湖北剧院首演的歌剧《楚庄王》为例,舞美设计师张武先生不遵循传统,而是从艺术角度重新构建与加工传统文化,历时六年创作了《楚庄王》的舞台。在创作表达中,舞台中的月亮不是真的月亮,而是以当代文学中月球表面肌理的形式呈现,其中有坑坑洼洼的形象,表达的情怀不是“对酒当歌”的浪漫,而是更宽广的戏剧情境。在导演的创作理念下,借助舞台模型制作呈现整体创意概念。舞台空间的设计创作已经突破了二维设计,其设计构思更加立体。

(二)歌剧《檀香刑》以模型阐释舞美创作

本人曾在国际舞美大师论坛会中聆听陈蔚导演对于歌剧《檀香刑》的设计创作过程,并结合实践对其进行深刻的解读。《檀香刑》的编剧为莫言,整个剧情给人一种强烈的山东民间艺术的感觉。此剧在2017年山东省会大剧院首演。虽然歌剧对原著进行了改编,但还存留着原著气质。导演陈蔚与舞美设计刘科栋借助美术与音乐,创造舞台艺术,将剧本的文字与文化作为舞台空间中的音乐与美术形象,创建出让观众赞叹与欣赏的艺术表现形式,让观众看到了不一样的《檀香刑》。舞台借助双簧的表达形式,与现代结构主义创作手段相融合,激发了观众的想象能力,更突出“咏檀”悲歌的震撼。在设计上,陈蔚导演要求其形式感要强烈,为观众呈现非现实的新奇视觉。因此在舞台上采取了夸张、写实与扭曲的表现手法。整体风格是以朴实为主,并将后现代与现代观念融合,塑造现代诗歌的表现模式。此部分的创新则是借助舞美造型进行优化,为观众呈现了不违背现实的视觉形象,令其观察到具有时空特征的、不同写实的艺术表现形式。舞台设计师运用了三寸金莲绣鞋、才会面人玩偶、补子纹等材料。这样的创作模型表达,迎合了导演的创作构思,体现了场景舞台美术设计的效果。另外舞台中的夸张与怪诞可以用组合的形式呈现,为观众带来更强的视觉冲击,传达《檀香刑》的内涵,对舞台创作的完整性起到辅助作用。

《檀香刑》第一幕运用大绣花的三寸金色莲花锦缎鞋,夸张与简约共存,体现女主人公的美,同时也呈现当时社会奴隶的低下地位。第二幕则运用中西偶形面具的对比,形成文化对峙。第三幕则使用奸臣木偶面具,将主要内容以怪诞的形式呈现出来,如高超的中医文化、残酷的檀香刑罚。[6]呈现透骨的残酷,完成对现实的警示,隐喻人生!一个个静止的木偶、呆滞的双目,在万花筒镜面的照射下,为观众呈现一场宏大的葬礼,警示世人。

(三)魔幻故事剧《地道战》舞美设计中模型的运用

吉林省长春市杂技团在2016 年推出的大型杂技魔术故事剧《地道战》,该剧以同名电影为原型,讲述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全民皆兵,在缺少武器装备的环境下,人民用智慧击败敌人获得胜利的故事。在原著基础上,通过舞台高难度的特技表演与杂技表演,实现了舞蹈表演、武术表演、戏剧表演同台,为传统故事提供了新的艺术活力。整部戏剧激情四射、气势磅礴,充满神秘感。从此剧舞美设计角度分析,先借助平面效果图创作立体图形,确定结构后详细描述模型,明晰各个部分的结构,然后以1∶1 的比例布置美术场景,演员根据布景变化进行对应表演,模型的制作虽然时间较长,但是虚拟模型分场景制作完成后,后期舞台施工就会更加简单。

综上,当下国内外高校戏剧影院舞台美术专业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只是学生的实践经验稍有不同,其思维与创作效果也不同。因此要运用“模型”这块敲门砖,带领学生突破二维空间限制,利用三维空间走入舞台美术设计的大门,建设更为优质的舞台。

猜你喜欢

美术设计舞台创作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忠魂曲》舞台美术设计创意
融媒体时代媒体美术设计创新研究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浅谈美术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创作心得
我们的舞台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