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策略研究
2021-12-02乔颖
乔 颖
(吉林省教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东北抗日联军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谱写了一部壮丽的史诗,铸就了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华民族英勇抗击侵略所展现的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的生动展现,是红色文化涵养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的生动素材。要通过深入挖掘东北抗联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为高校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提供精神给养。
一、东北抗联精神的丰富内涵
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极具特点的英雄部队,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勇的中国人民顽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史的丰碑上有着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东北抗联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联,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品格的集中体现。”[2]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和立德树人背景下,发展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我们要用新视角思考和把握东北抗联精神的时代内涵。
(一)英勇赴难的爱国情怀。为了反抗国民党不抵抗政策,挽救民族危亡,维护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东北抗联担负起抗日救国的重任,以实际行动感化民族觉醒,号召东北人民和全国人民投身抗日,无数仁人志士在中华民族危亡之时奔赴东北,投入到抗日洪流之中。在党的领导下,杨林、杨靖宇、童长荣、赵尚志、冯仲云等到各地创建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东北抗日联军共有11 个军,由共产党领导的反日游击队、王德林的救国军、李杜的抗日自卫军余部、义勇军余部和抗日山林队等多部组成,他们组编到一起的共同目的就是抗日救国。东北抗日联军英勇抗战,这种扎根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并鼓舞着一代代中国人。英烈们面对自己的生命与祖国的命运、个人的得失与民族的大义取舍抉择时毫不畏惧,用自己的鲜血铸成民族长城,今天,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传承与发扬这种爱国主义精神,要挖掘其精神内涵,汲取其精神力量,指导并激励大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二)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时刻把人民利益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为有效阻碍日寇侵华计划的迅速扩张,不惜一切代价抵抗日本侵略,以此在全中国掀起抗日浪潮。东北抗日联军的整编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即反日游击队、人民革命军和抗日联军。这一过程既是东北抗日联军不断发展并得以壮大的过程,也是东北地区逐步形成抗日统一战线的历史过程。据学者统计,“1933 至1935 年,日本在东北投入的兵力在20万左右,1936至1937 年保持在25万上下,1938年猛增至40 余万,此后诸年均超过50 万。”[3]而我军“抗联人数最多时有三万之众,至1940 年春已不足两千,而到1942 年8 月1 日抗联教导旅正式组建时,原抗联人员只剩下六百余人。抗联十一个军创建时的军长,有六位——杨靖宇、王德泰、赵尚志、夏云杰、陈荣久、汪雅臣——均壮烈殉国。”[3]十余年里,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状态,是抗联必须要面对和持续始终的基本现实,他们付出的牺牲和心理压力是巨大而沉重的。东北抗日联军在长期、壮烈、艰苦的历史和自然环境下英勇抗日,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英勇抗日、共赴国难、舍生取义、顽强御敌、为国捐躯的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和升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抗联战士体现出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三)不求私利的奉献精神。东北抗联战士心中有责,敢于担当,他们之中不乏家庭条件优渥之士,却在国家危难之时放弃安逸的生活选择投身到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之中。东北抗联战士战斗的地区,自然环境极端恶劣,冬季漫长寒冷,物资极度匮乏,外界给养严重缺乏,他们吃野果啃树皮,与日本侵略者艰苦抗战14 年,在世界战争史上极为罕见。据统计,东北抗日联军牵制七十六万日军,消灭日本关东军十八万,为抗战主战场取得最后胜利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这种将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融入国家的奉献精神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建设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当代大学生要以这种精神为指引,激励自己将青春和力量贡献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实践中。
(四)对党绝对忠诚的不渝信念。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始终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4]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的基本政治要求,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政治品格。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在抵御外敌期间创建以及领导的一支抗日武装队伍。东北抗日联军有着几大特点,一是进入中国抗日战场最早的武装力量,二是坚持抵御日本侵略者时间最长的战斗队伍,三是斗争在最艰苦最恶劣的东北前线的英雄部队。在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缺乏最基本的生存供给条件下,东北抗联采取各种措施和中央建立联系,在前苏联整训期间,坚守党对抗联的领导权,直至归麾党中央。东北抗联不畏敌军强势入侵,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英勇顽强的浴血奋战,其所阐释和凝练的东北抗联事迹最为惨烈,条件最为艰苦,精神最令人动容,是镌刻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历史丰碑上,铭记在中国人民心中不可或缺的精彩华章。他们或是面对敌人的利诱不为所动,或是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保守党的秘密,心中永远铭记誓言,对党绝对忠诚,这是牢记共产党员身份,履行入党誓言,做到忠诚于党,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向、同行同德的生动体现。
二、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意义
当代大学生有着典型的代际特点和思想形成规律,从大学生党员群体的内在的情感和精神需要层次来看,表征到具体行为中就是对精神世界的崇高追求。东北抗联精神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信念、爱国情怀、思想观念和道德追求,其既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又是新时期坚定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资源,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素材,探索东北抗联精神在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中的时代价值,对大学生党员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使东北抗联精神成为大学生党员树立远大理想的精神支柱,其意义重大。
(一)促进大学生党员增强爱国主义意识。《新时代爱国主义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华民族已经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需要每个人大踏步前行,大学生党员作为广大青年中的佼佼者担负实现这一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曾任东北局书记的彭真同志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二十余年的历史中,最为艰苦的时期有三,第一是两万五千里长征,第二是工农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的红军的三年游击战争,第三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十四年苦斗。”[5]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核就是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复兴,将东北抗联战士把个人生命融入国家命运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的精神源泉,让大学生党员都要坚信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民族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让这种信心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力,是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时代任务。
(二)引导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基本保证,是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基本条件。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东北抗联精神中英勇抗敌、爱国主义、艰苦奋斗、信守承诺、团结同志的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体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于特殊历史时期的鲜明写照。大学生党员只有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行动指南,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崇高理想追求,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塑造文明道德新风尚,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坚定大学生党员树立崇高理想信念。以杨靖宇、赵一曼等为代表的东北抗日联军将士,舍生取义,在国家危亡时刻,在个人惨遭极端迫害之时,仍然将个人命运与祖国、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凭借的正是坚定的理想信念,这种理想信念转化为拯救国家、民族为己任的担当和为中华民族抗击侵略的责任使命。习近平同志指出,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我们党正是确立了这种共同的理想信念,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事关青年发展导向,大学生党员正处在理想信念成型期,他们的综合素质高,思想活跃,发展意愿强烈,政治素养高,引领作用强,要让他们从东北抗联精神中汲取精神力量,树立忠于党忠于人民、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信念。
(四)丰富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内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开展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根本遵循,随着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党建工作发展,大学生党员教育尤其是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持续走向深入。东北抗联精神作为我们党红色血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谱系中的重要内容,能够丰富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体系中,可以丰富大学生党员教育内容,使当代大学生们将家国情怀融入终身梦想,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情怀,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奉献终身,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
5.指引大学生投身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理想信念是激励大学生党员奋发前行的精神动力,将崇高的理想信念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和共同愿望中,是崇高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具体表现。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畏险阻、不懈奋斗的壮丽史诗,抗联将士挽救民族危亡,实现中华民族崛起,解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的大义之举正是无数个个体通过努力改变民族命运的现实写照。要让当代大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让中国梦在心灵深处生根发芽,在具体行动中开花结果,让自己成为中国梦的传承者、追逐者和实践者,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起到引领作用的高素质人才。
三、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维度
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应突出社会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和主体内生动因三个着力点。东北抗联在非常艰难困苦的环境里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他们英勇无畏的精神可歌可泣,是中华民族争取独立百折不挠精神的集中体现。“当代大学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接力者和建功人,更需要发扬包括东北抗联精神在内的民族精神。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东北抗联精神,就显得更有必要。”[6]
(一)社会环境是基础。社会环境是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信息环境发展迅速,人与环境的互动性前所未有地增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因素,突出环境的育人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环境对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作用有三个维度,一是我们要在社会上形成人人赞颂东北抗联精神,口口相传东北抗联故事的环境氛围;二是我们要利用好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教育基地,传承并持续挖掘东北抗联的不朽精神;三是要用好环境对人的反作用,用好公共资源中对东北抗联精神的宣传和引导。
(二)学校教育环境是关键。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指明了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校园文化建设、新兴媒介以及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7]学校教育作为在学校中实施的各级各类教育,它的特点是固定的场所有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计划和规定的教育内容,大学生在学校获得的教育是主渠道。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大力弘扬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对大学生党员“四个自信”的建设和引导,在学校教育环境中加强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是针对性更强、浸润时间更长、效果更突出的教育手段。通过学校教育环境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有四个方面,一是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到学生党支部的“三会一课”中,将其作为主题开展专题教育;二是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到主题党日中,通过现场参观、九一八事变纪念日等特定时空节点,将东北抗联精神内化到党员理想信念中;三是通过思政课、中国近现代史等课程,以主渠道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教育,使其对抗战时期历史事件有知识性了解;四是通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校园文化宣传、两微一端信息平台等载体对东北抗联精神进行宣讲,促进其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
(三)个人内生环境是动因。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形成具备自身规律,大学生党员群体有着鲜明的特征:这他们综合素质好,思想进步,是青年中的佼佼者,是高校大学生的榜样和示范,把握住大学生党员的发展也就把握住了大学生先进典型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西方在意识形态领域加大了对我国青年的渗透,青年的思想最容易受到影响,在主流向好的情况下,我们还要注意到少数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出现动摇,部分学生党员对理论学习缺乏兴趣,有的大学生党员存在学习动力减退等现实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新时期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就显得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