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学视角的中韩高中语文教材练习系统比较研究

2021-12-02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人教版习题语境

李 林

(1.梅河口市第五中学,吉林梅河口135000;2.梅河口市朝鲜族中学,吉林梅河口135000)

语文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从人文性的角度看,文学教育无疑是语文教育的核心,文学视角观照教材无疑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维度。在教与学中,练习系统自然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本文拟就中韩两国高中语文教材的练习系统进行文学视角的比较,以期得出科学的结论。

一、从文学的审美方面比较两套教材的课后练习

古今中外,审美教育一直是教育家们关注的重点。我们常把“礼”与“乐”相提并论,而“乐”可以说是我国审美教育的源头。荀子在《乐论篇》中曾说:“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这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对审美教育的精深认识。“审美教育”一词最早是席勒在其1795 年发表的《审美教育书简》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并开始使用的。他认为审美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发展人的感性和理性,避免工业社会给人带来的单一化和残缺化的影响。今天,教育者普遍认识到,美育是一种形象教育、情感教育,它能够以情动人、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它对人精神世界的影响是深入、全面而持久的。它因此被称作是“一种心灵的体操”。文学作品是重要的审美对象,那么如何在对文学作品的鉴赏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审美能力包括一个人的审美价值观以及他感受美、创造美的行为(思维)。而一个人的审美价值观建立于他不断地通过各种活动感受和创造他心中的美的过程中。朱光潜先生在谈到文学作品的创作时说:“文艺先需有要表现的情感,这情感必融合于一种完整的具体意象(刘勰所谓‘事’),即借那个意象得以表现,然后用语言把它记载下来。这里提到的文学作品的审美要素有3点:情感、意象、语言。人们感受美和创造美依赖于两种最基本的能力:对美的感知力和想象力。在文学作品中,对美的感知能力主要指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即语感,对形象的感知能力即对意象的感知能力。“康德、黑格尔讲审美鉴赏和艺术创造,都是把想象力放在核心位置。”[1]作家王蒙认为,想象来自生活,来自生活中曾经有过,可能有的,已经具备了某些萌芽却又没有完全实现,没有完全在握的东西。在文学作品的鉴赏中,对美的想象力,我们可以认为是对文本素材、生活素材、生活情感的剪裁、融合,最后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这种想象的过程需要文本语境及现实语境作为激发点。

综上所述,本文将通过以下方式对中韩两国文学作品类的课后习题进行审美维度的考察:

在对文学类作品的课后练习统计过程中,由于有的一道习题中包含多个小问题,如《沁园春·长沙》课后第二题“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描写的湘江秋景,看看诗人主要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绪;词的下片转到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围绕同学少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这里包含了两个小问题,算作两道题。因此,在统计课后问题的数据中不完全依照题号,而是按照实际问题的数量来统计。

(一)分析人教版教材中与审美教育相关的练习

1.语感方面

“文艺鉴赏还得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2]对语言的感知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审美的重要入口。人教版教材对学生语言进行锻炼的方式有两种,第一是诵读、背诵。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汉语的音韵美,体会到汉语的节奏。背,使这种中国人特有的音韵美感知模式保存下来。尤其是古诗文的学习,汉语特有的音韵的特点在诵读中得以加倍凸显。第二是对各种词汇特殊意义或特定用法的理解。这类题仅限于让学生对文中出现的意义或用法作出解释,没有进一步启发学生去模仿和创造相似的表现。如,《陈情表》课后第二题:“翻译下列各句并解释加点的词。”

2.对意象的感知方面

意象是中国传统审美的重要特点。它集中体现在古诗词及一些现代散文中。可以说很多经典的传统意象是中国人的标志,是中国人文化血液独有的一部分,比如明月,比如酒,比如柳树,比如云,比如垂钓,比如菊花等等。对意象的感知也是构成中国人审美模式的重要部分。人教版教材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在古诗词及一些散文的练习设计中强调了与意象有关的训练。比如,《李清照词两首》中课后第三题:“试找出几个像‘梧桐雨’‘黄花’‘雁’这样有鲜明感情色彩的意象,说说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以及《辛弃疾词两首》课后第四题:“辛弃疾的这两首词都提到了‘英雄’,它们分别指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从其他诗词中再找出几例”等提问方式相似的课后题多次出现,都是直接问某个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同类的意象还有哪些。这是一种有意义的训练方式,但如果能加入一些其他的训练方式效果会更好。

3.审美想象力方面

学生的想象力不会凭空出现,就好像外星生物在我们头脑中的形象总是脱离不了地球生物的形象。阅读在语境中完成,审美想象这一行为在阅读之后,也需要语境作为原点,练习的作用之一就是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可以想象的原点,使他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发挥,把各个原点联系起来去发挥。人教版教材比较注重从文本的语境出发去引起学生的审美想象,但从现实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想象的练习较少。语境就是“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客观和使用语言的人、身份、思想、性格、职业、修养、处境、心情等主观因素所构成的使用语言的环境”因素。[3]学者们对语境的分类虽没有统一的标准,但结合人类学、文化学和心理学的各种成果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是语言语境,即上下文语境,二是现实语境,包括情境语境、背景语境,下面还可以细分,如背景语境就包括社会背景、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等。”[3]结合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本文将选文归为文本语境即上下文语境,选文以外的语境归为现实语境。如《沁园春·长沙》课后第二题:“看看诗人主要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绪;……围绕‘同学少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这一题可看作由文本激发的审美想象类型题。如《诗两首》课后第四题的最后一问:“依照《雨巷》一诗的情境,展开合理的想象,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形象。”这一题可看作由现实语境激发的审美类型题。从现实语境中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想象有助于学生更有创造性地发挥审美想象力,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自己生活的认识。

根据笔者统计,人教版教材必修一至五册文学类选文课后实际问题总数为267 个,其中审美感知力方面习题(语感方面48 个,对意象感知方面15个)约占总数的23%,审美想象力方面(文本语境激发31个,现实语境激发12个)约占总数的16%。

(二)分析韩国国语教材中与审美教育相关的练习

1.语感方面

“语感是直接通过语言文字(包括字词、句子、篇章)感知、领悟作品中所含的义、韵、情、理等隐性和显性信息。”[5]在语感方面,韩国教材主要采用两种方式进行练习。第一是朗读。第二是引导学生变换角色、立场去体会课文语言的妙处。其中有一种练习方式为,让学生找出自己不能理解的话语,想一想为什么。如《맹진사댁경사(孟进士府上的喜事)》课后第一题:“请从人物行动或对话中找出你不理解的部分,想一想问题出在哪里?”这一练习不仅让学生分析选文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而且从元认知的层面起到了提示学生的作用。提示学生要注意一个重要的思维过程,理解及运用语言时要考虑对方的立场。这样,学生对语言就有了更深入的体会。这对学生更恰当地感受和使用语言有很大的帮助。

2.对意象的感知方面

意象是客观事物在人的主观感受中留下的“象”,需要读者在审美的过程中把抽象的文字形象化。韩国教材在对意象感知方面的练习数量不多,但练习方式比较灵活。一些练习采用文字与画面相比较的方式进行,通过对比文字与画面给人的相同及不同的感受来加深对用文字创造意象及意境的体会。

3.在审美想象方面

在由文本激发的审美想象方面,韩国教材主要从文章的写作技巧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在由现实激发的审美想象方面练习活动的形式比较多样,如通过表演的方式,通过在不同文体间转换表达效果来体会变化的方式来激发学生从不同的原点出发进行审美想象。如《유리창(玻璃窗)》课后第一题:“把诗中作者描述的情境改写成散文,说说改写后与改写前感觉有什么不同?”

根据笔者的统计,韩国国语教材文学类文本的练习活动总数为206 个,其中审美感知力方面习题42 个(语感类27 个,对意象的感知类15 个)约占总数的30%,审美想象力方面习题52 个(文本激发类23个,现实激发类29个)约占总数的25%。

(三)对两国教材中与审美教育相关内容的比较

1.数量方面

韩国教材文学类文本的审美教育方面练习数量占总数的约55%,人教版教材文学类文本的审美教育方面练习数量占总数的约39%;其中在审美感知方面,两国教材都是语感类习题比重大于对意象的感知类习题;在审美想象方面,人教版教材文本语境激发类练习的比重远大于现实语境激发类练习,韩国教材则相反,现实语境激发类练习的比重略大于文本语境激发类练习。并且两国教材都是审美感知类的练习比重略大于审美想象类的练习。

笔者认为,现实语境的激发对学生审美想象力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本以外的语境都称作现实语境,因此联系学生当下的生活现实,联系作者写作当时的社会背景、心理状态等等,对学生学会欣赏作品,从多个角度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是非常必要的。尽管很多教师在教授文本的过程中会向学生传达与选文作者有关的背景资料或与现实有关的信息,但如果学生自发地去寻找资料,深入体会,自主理解文本,审美能力一定会得到更有效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人教版教材应当适当增加现实语境激发类的练习。

2.练习形式方面

人教版教材的练习设计简洁、目标明确,但形式比较单一。韩国教材的练习设计形式相对多样一些,如:语感类的练习,韩国教材经常提示学生分角色、变换立场来理解一些重点的词句;通过提问学生在不同的场合或者不同的心境下一些词句的表达可能会出现的变化,来使学生感受到语言丰富的内涵。对意象的感知类练习,韩国教材会用一幅画与一首古诗进行比较,让学生说出这幅画与这首诗的美各在何处,有什么相通的地方,帮助学生打通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形象的思维。由现实语境激发的审美想象类习题,韩国教材在小说文本中有要求学生把选文的某一部分表演出来的活动,在诗歌文本中有要求学生把诗歌改写成散文的活动,还有让学生找一首自己喜欢的流行音乐的歌词与古诗词进行比较、鉴赏的活动。因此,笔者认为人教版教材的练习形式应当更加多样化。比如语感类的练习可以加入这样的设计:面对《雨巷》这首在主题上众家看法不一的诗,请把自己当作作者朗诵,并说说朗诵后的感受;再把自己当作那个姑娘,听一听这首诗的朗诵,说说听后的感受。对意象的感知类习题可以加入这样的设计,用一幅所表达的情感相似的图画与诗词做比较,让学生讨论图画中的画面与诗词的意象带给自己的感受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产生这些相同与不同的感受的原因又是什么。由现实语境激发的审美想象类习题可以加入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分组表演荆轲刺秦王的场面。学习有关月这一意象的古诗时,让学生讨论:生活中你什么时候会想要赏月?赏月时你看到了怎样的月亮?你的心情怎样?当时你想到了什么?你知道的古诗文中有没有哪一句或哪一段最能表达你那时的感受?你愿意用文言的形式表达一下你的感受吗?总结一下你了解的月的意象都包含哪些情感等等。

二、从文学的文化方面比较两套教材的课后练习

语文学习有传承文化的作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教育,文化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关于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有许多不同的分类方法,笔者根据研究练习系统的需要把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分为两个层面:文化知识层面与文化情感(理解)层面。文化知识指的是文化各个方面陈述性的知识,文化情感(理解)则是指学生对文化知识的主观认识、思考、体会。综合大多数研究者对文化知识的分类,笔者在本研究中把文化知识分为文学类、政治类、经济类、道德类、民俗类、科学类、教育类几大部分,其中文学类又分为文学基础知识、文学理念、文学鉴赏及写作3个小类;文化情感按学生生命成长的顺序分为与个体相关、与家庭相关、与社会生活相关、与民族国家相关、与人类相关、与自然相关几个方面。

(一)分析人教版教材中与文化教育相关的练习

1.文化知识方面的练习

(3)其他因素产生的矿井充水通道。如为封闭或者封闭不良的钻孔,当井下巷道或采煤工作面揭露或者接近钻孔时,地表水甚至地下水都通过钻孔涌入巷道,引起水患事故。本区所有钻孔均按设计要求进行了封闭,封闭结论为合格。但未启封检查。故在钻孔附近开采时应适时监测钻孔的导水性。

首先,与文学类内容相关的练习。文学类相关练习是人教版教材练习部分的主要及重要内容。本文从3方面进行了分类研究。第一,文学基础知识方面。这类习题集中于对文言字词意义、用法及语法现象的训练,个别练习涉及到一些文学典故、常见意象的积累方面。如《逍遥游》一课,练习之一为让学生体会后世诗文中鲲、鹏的形象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第二,文学理念方面。这方面的练习很少,如果有,也主要是关于文章的写作风格的练习。第三,写作与鉴赏方面。这类练习是文学类练习的主要部分。集中考察学生对文章遣词造句、文章结构、节奏把握、意境创造几个方面的理解。主要从鉴赏的层面训练学生对一些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表现效果的感受力,对诗歌类语言的音韵美的感受,以及对作品整体意境的把握,一些练习从写作的角度关注了文章的谋篇布局。

其次,文学类以外其他文化知识方面。这些知识并不是语文课程的重点,但它们在提高文学感受力,加深思考力方面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围绕这些知识进行适当的练习也是有必要的。人教版教材这一方面练习题的比例以政治类的为最多,其次是科学类和教育类,然后是艺术类和道德类,民俗类。经济类的练习没有出现。

2.文化情感与理解方面的习题

情感是认识客观事物与思想意识之间的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切身体验,是人们心理结构中最重要的心理因素。它既能够广泛地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又能在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学生了解作品的情感才能了解作者当时的情感体验,才能理解作者的情感描述,才能了解作者所运用的语言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进而才能掌握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情感也是激起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最佳途径。在情感的激发下,学生对所面对的问题产生更深入的思考,生成自己的理解。根据笔者的统计结果,人教版教材中,由个体的性格、命运而引发的情绪及思考方面的练习所占比重最多,如诗歌课后练习的由离愁别绪引起的人生感慨等。其次,以个体面对社会生活的思考为内容的练习;再次,以个体对民族、国家产生的情感与思考为内容的练习,所占比重最少的是以个体对家庭、个体对自然、个体对人性的情感体验及思考为内容的练习。

(二)分析韩国教材中与文化教育相关的练习

1.文化知识方面的练习

在这方面,韩国教材中,与文学类知识相关的练习题所占比重远大于与其他类文化知识相关的练习,这其中又属写作与鉴赏类相关练习的比重最大。写作与鉴赏方面主要考察一些语句和修辞带来的审美感受以及这种感受在自己写作中的体现。文学基础知识类方面的练习主要考察语法尤其是句子成分和尊敬语的使用。

文学以外其他类文化知识方面。这些类型的练习所占比重很小,按由多到少的顺序为政治类、经济类、道德类、艺术类,没有民俗、科学及教育类的练习。

2.文化情感及理解方面的习题

韩国教材中涉及文化情感的习题较少,大多数为文化理解类的习题。其中由个体的性格、命运引起的思考类习题与由社会生活的种种现象与问题引起的思考类习题所占比重基本相当,前者略多于后者。很多练习围绕个体的生活展开,如:让学生设想如果你采取了某个行为或某种说话方式其他人会有什么感受?你认为一些传统价值标准在今天的生活中有什么意义?你认为文学的社会作用是什么?你认为传统是什么?由家庭、民族国家、自然引起的思考类练习所占比重类似,都比较小。

(三)比较两国教材中与文化教育相关的练习

1.文化知识方面

在文化知识方面两者具有共同点,两国教材都把文学类练习作为重点,人教版教材中文学类练习占总习题比重约35%,韩国教材中文学类练习占总习题比重约42%。文学知识是语文课程的基础,这类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能力。文学类知识中两国教材也同样是写作与鉴赏类的练习所占比重最大。写作及对文章的赏析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及以后的生活中应用最广的两种语文能力,练习的重点确实应当放在这两方面。不同点:中韩两国教材虽然关注练习的角度类似,但关于练习的内容却各有千秋。在写作与鉴赏类练习方面,人教版教材着重考察学生的鉴赏能力,更多地考察了学生对选文中一些词、句、篇章的艺术性的理解。如,《李商隐诗两首》第二题,“你能从叙事的委婉方面说‘用笔至细’,从对比反衬方面说‘讽意至深’吗?”而韩国教材则更着重考察学生对选文中词、句、篇章的生活性的理解,如,“어느날심장이말했다(有一天心脏说)”其中的一个练习为,“请找出选文中调节对话流畅性的部分。请分析以上场面中教师及学生语言的特色。”

2.文化情感及理解方面的习题

相同点:中韩两国教材都很注重由个体的性格、命运、生活引起的情感及思考类型的练习。对自我的认识是青春期的学生们面对的一个重大的话题,语文又是一门在塑造学生精神世界方面有独特影响的学科,因此,在语文课的练习中多多出现对自我关注、思考的命题是十分必要的。不同点:第一,韩国教材中由自我引起及由社会生活引起的情感及思考类型的练习在总练习数中所占比例相当,分别为约20%和18%,而人教版教材中由自我引起的情感及思考类练习远大于由社会生活引起的情感及思考类练习,分别为16%和5%。韩国教材由社会生活引起的情感及思考类型的练习内容中既有“思考文学的社会作用”这样对思维的深度要求较高的训练,也有“如果交谈中有人说话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在这种情况下你会说什么”这样针对身边实际的社交问题该如何解决的训练。海子说“从明天起,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鲁迅先生说“外面的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以社会生活的种种为思考内容的练习带给学生的就是这样一种“关心”,关心自己以外的他人和世界。这种来自每个人的“关心”才会让我们生活的世界更美好。因此笔者认为,应当适当增加人教版教材中由社会生活引起的情感及思考类型题。第二,人教版教材中文化情感类的练习占得比重很大,韩国教材中文化情感类的练习较少,大部分为文化理解类的练习。文化情感好比一个民族的血液,它塑造着不同民族的个体感悟世界和表达自我的方式。因此,笔者认为人教版教材可以增加关于文化情感类的练习数量。在情感的激发下,学生对所面对的问题产生更深入的思考,生成自己的理解。

三、从文学的语言方面比较两套教材的课后练习

语言是文学的载体,那么,文学教学,语言教学自然是最重要的一环。叶圣陶和吕叔湘都曾把“语文”理解为“语”和“文”,认为它们是口语与书面语的统一。语言知识或言语能力,诺姆·乔姆斯基把它进行了这样的分类,他把语言知识分为组织篇章结构的知识和语用知识,组织篇章结构的知识包括语法知识(语音的、词法的、句法的),语篇知识(修辞结构、词语联结),语用知识包括语义知识、功能知识、社会语言学知识(语言使用规则、语体、得体)。笔者将按照乔姆斯基的分类,对中韩两国教材练习部分中与语言有关的内容进行分类研究及比较。

(一)分析人教版教材中与语言教育相关的练习

1.篇章结构知识方面的练习

篇章结构知识方面的练习从总数上来看与语用知识方面的练习数量大体相同。篇章结构知识主要用于书面语,笔者按照语法知识和语篇知识两类进行了分类统计。语法知识类的练习数与语篇知识类的练习数之比为1∶3,可见人教版教材更注重篇章结构中语篇类知识的训练。语篇类知识的训练内容主要为考察学生对各种修辞手法的感受,有些是以选文中具体某个突出的修辞手法为内容询问学生对这一修辞的表达效果,有些是以选文中的一段描写或重点句子为内容让学生分析出现的修辞及表达效果。语法类知识的训练内容主要集中于一些文言词汇的词类活用及句式方面。

2.语用知识方面的练习

语用知识方面的练习从总数上与篇章结构知识方面的练习大体相同,略多于前者。语用知识比篇章结构知识更生活化、更灵活。笔者按照语义知识和社会语言学知识两类进行了分类统计。从数量上看语义类练习数与社会语言学知识类练习数之比约为6∶1,说明人教版教材语用知识类的练习集中在了语义知识方面。语义类知识方面的练习内容主要为古今异义字的辨析、一些重点文言词汇的一词多义以及在文本特定的语境中一些词语或语句的言外之意。社会语言学类的练习内容主要为引导学生从文本中不同人物的不同心理及性格的角度体会语言不同的用法。

(二)分析韩国教材中与语言教育相关的练习

1.篇章结构知识方面的练习

篇章结构知识方面的练习总数上少于语用知识方面的练习。其中语法知识类练习数与语篇知识类的练习数之比为1∶2。语法类练习的内容主要为古代韩国语与现代韩国语在句法、用词上的差别,各种特殊句式的用法总结及比较等;语篇类练习的主要内容为鉴赏一些巧妙的修辞或文学色彩强的句段,分析文章的结构尤其关注不同的叙述顺序带来的不同效果,仿写。

2.语用知识方面的练习

语用知识方面的练习总数上多于篇章结构知识方面的练习。其中语义知识方面的练习数与社会语言学方面的练习数之比约为1∶4。语义知识方面的练习主要内容为考察学生对词在特定语境中引申义、比喻义及言外之意的理解及自主语运用这种语言形式的能力。社会语言学方面的练习数在语言类练习的总数中所占比重最大,约为总数的45%。这类习题的内容主要为要求学生充分考虑情境、谈话对象、读者、写作目的等因素恰当得体地表达自己意思或写作,流畅、简洁地转述,根据选文分角色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心理及不同表达形式。

(三)比较两国教材中与语言教育相关的练习

1.篇章结构知识方面

相同点:1.与语法类知识相比两国教材都更重视语篇类知识的练习。2.语篇类知识的练习内容中,两国教材都强调了对修辞的理解与运用及文章结构的分析。不同点:1.人教版教材在语法类知识方面的练习中更关注语法使用的规范性,韩国教材在同类练习中更关注重要语法现象从古至今的变化及应用情况的总结。2.在语篇类练习中,人教版教材关于文章布局谋篇方面的练习较少,韩国教材比较重视对文章结构方面写作技巧及效果的理解与体会。人教版教材比较重视对文言文的翻译,韩国教材比较重视对优秀段落或篇章的仿写。

2.语用知识方面

相同点:1.中韩两国教材中语用类知识方面的练习数与篇章结构类方面的练习数量之比相似,都是1∶1 左右。说明中韩两国教材都认为篇章结构知识与语用知识的重要性相当。2.语义类方面的练习内容中,中韩两国教材都非常重视对词语引申义、语境中的言外之意的理解。东方文化有以委婉、婉曲为美的特点,因此关注学生对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的理解能力,无论从生活实用还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角度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不同点:1.人教版教材更重视语义方面知识的理解,语义类练习数量在语言类练习总数中所占比重最大而社会语言学类练习数最少。韩国教材更重视社会语言学类的练习,社会语言学类的练习数在语言类练习总数中所占比重最大约为45%。人教版教材社会语言学类练习内容主要为从人物的语言理解人物性格。韩国教材社会语言学类练习内容主要为在特定情境中考虑听话者的感受,采取恰当的方式对话;考虑写作目的与读者的接收情况来进行有针对性的作文;用分角色表演或朗读的方式体会不同的人物角色;简洁、明了、情感真挚的表达。

猜你喜欢

人教版习题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跟踪导练(三)2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