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研究生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2021-12-02王林强
王林强
(吉林大学,吉林长春130000)
新媒体的出现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它使得人们得以摆脱时空的限制,处于日常被“连接”的状态。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20 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显示,全国招收研究生110.66 万人,在学研究生313.96 万人。通过数据不难发现高校研究生人群数量庞大,借助新媒体,高校研究生可以快速获取信息,上传资料并且与他人及时沟通交流自身观点,真正意义上突破了时空的具体限制。而这样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使得高校研究生思想更加活跃,看待问题角度更加多元,但这样多元的观点也令他们在某些具体问题方面难以形成统一意见,为高校研究生思政教育带来挑战。
一、新时代加强高校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首先,加强高校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有利于巩固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在长期的思想理论教育宣传工作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加强高校研究生思政教育能够将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和领导权牢牢掌握在中国共产党手中。因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些根本性的问题。理想信念育人能使人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教会人们正确处理个人理想和国家命运的关系。因此高校研究生作为高学历知识分子必须要坚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目标导向,坚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自身。
与此同时,加强高校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有利于完成研究生阶段学习目标。高校研究生是我国社会各行各业高精尖人才的基础,他们身上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实现中国梦的重担。必须要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看家本领”,从而加强高校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理想信念对人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将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好,才能确保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培养出更为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加强高校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有利于贯彻落实党在教育领域的方针与政策,为社会发展、民族复兴提供更多的专业化人才。
此外,加强高校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一方面符合马克思主义对于青年未来的期盼,另一方面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对于人全面发展关系的判断。事实上,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回顾中华民族砥砺前行的历程,我们可以发现接受过无产阶级革命教育的青年一代拥有着更为彻底的革命潜力。因而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建设,有利于树立当代研究生群体的共产主义觉悟,从而使得青年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使命。马克思对于全面发展所涵盖的内容判断主要有:人的思想、能力的发展。研究生作为一个庞大的受教育群体,既有人的社会性需求,又具有作为复杂个体的个性发展需求。因此实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为了促使研究生的道德素质能够得到质的飞跃,使得研究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同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相吻合。除此之外,只有加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使研究生在掌握本专业技能与知识的同时,全面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协作创新能力以及公正看待及评价社会事件与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从而在根本上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拓宽视野,锤炼人格,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最后,加强高校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也有利于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重任。研究生是高层次学历的受教育者,是我国高等教育培育的主要目标之一。高校作为研究生人才的主要供给方,其主要目标便是贯彻落实我国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然而当前部分高校的立德树人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频繁出现学术不端问题,可以看出加强高校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刻不容缓。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新时代高校追求自身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和加强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致的,因此不断提升在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水平始终是高校办学的政治任务,也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重任的有力保障。
二、新时代高校研究生思政教育面临困境
由于中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的实施,目前高校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这也导致了研究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于新时代高校研究生思政教育面临的困境研究离不开对于研究生本身特点及其现状的探寻。由此我们首先应该注意到研究生生源结构的复杂性,这一方面是由于高校不同的招生政策所决定,常见的研究生培养方式包括统招生、保送生、委培生、士兵计划等,不同培养方式导致了高校研究生生源的不同,客观上提高了思政教育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研究生招生年龄限制,整个研究生群体的实际年龄范围往往处于25~40岁之间,这也给新时代高校研究生思政教育分层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国内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已经逐步由传统线下思政教育模式向新媒体思政教育转型。这是因为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一般依赖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及积累而来的经验,其授课形式、内容单一且老旧,无法更好地吸引研究生接受思政教育。事实上,当前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采用与本科生思政教育的相同形式。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如《当代政治学理论前沿研究》《中国政治思想研究》等内容与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出现相类似或者重复的状况。众所周知,学习是一个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只有学习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然而由于在传统的思政教育课堂中教师往往采取正面宣传的方式进行灌输式授课,学生被动学习思想理论知识,这导致学生对于所学思想理论知识抱有抵触情绪,主观能动性不强。
其次,高校新媒体思政教育工作在转型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当前高校新媒体思政教育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是传统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国内相关思政教师往往采用“中国数字大学城”“易班”“赛课”“天空教室”“清华在线”“Blackboard”等一些高校常用的网络教学平台,而这些平台在实际使用中存在教育网络平台滞后、队伍建设不健全、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另一方面,高校思政工作者缺乏必要的新媒体知识。在新媒体时代,研究生作为高学历年轻人可以快速接受并使用不同形式、载体的新媒体。但是众多高校思政工作者由于年龄较大且思想保守,对于新兴事物持抵触状态,导致他们对于新媒体缺乏必要的认知,难以跟上新媒体时代高校研究生的思维方式,高校思政工作者媒介知识的缺乏导致了当前思政工作局面的滞后。这些问题极大削弱了思政教育教师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弱化了高校研究生接受新媒体思政教育的可能性。
此外,新媒体内容的复杂性及过度使用也可能影响研究生的思想观念从而导致某些心理问题的产生。根据《中国新媒体研究报告:2019 年中国新媒体发展综述》,新媒体发展的整体过程中呈现出劣质内容泛滥的特点。这是由于新媒体发展过程中许多内容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导致虚假信息大肆横行。加之新媒体信息监管具有较大的难度,导致一些未经审查便发布的信息、负面消息产生了不良影响。这些不良的信息内容易导致研究生产生利己主义、消费主义思想。此外,新媒体因其技术特点导致它本身也具有虚拟性与不可控性等特点。新媒体所建构的媒体环境依赖于虚拟网络,在此之上,所有人的身份信息均可以隐匿。在建构的媒体环境中,高校研究生可以建构不同于现实角色的虚拟角色。与此同时,由于新媒体传播速度的即时性与开放性,导致了新媒体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处于一种无法控制的状态。这种状态主要表现为信息内容的繁杂与信息接收渠道的无序。这样的开放性打破了以往传统媒体单向度信息传播,形成了传播——接受一体的双向度传播,每一个网络主体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和个人的看法,而高校研究生作为典型的高学历、高知识分子群体,本身对于社会问题就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新媒体的出现为高校研究生传播信息提供了放大作用,这为高校研究生思政教育增加了不可控性。
三、新时代高校研究生新媒体思政教育对策
结合近年来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情况,可以看到国内部分高校已经采取新的思政教育方式。如清华大学利用“清华大学小研在线”,复旦大学利用“复旦研究生”,吉林大学利用“吉林大学研究生”等微信平台打破了传统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微信平台的具体功能,将理论进行‘整体化’的重构和‘碎片化’的解构,加深对其理解,做到因材施教,增加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趣味性。”微信平台由此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新平台,通过反复播出某类议题的方式进行舆论引导,以此强化高校研究生对于某些问题的重视程度,潜移默化地使高校研究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品德。此外,这些平台还会定期结合网络意见领袖、新媒体软件、聚焦社会热点问题等方式来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总而言之,结合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把握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本文拟探索一个以情入理、行之有效的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手段。主要体现在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
从宏观方面来看,第一,创新传统思政教育内容,加强新媒体技术运用。针对传统思政教育受到具体时空限制的问题,充分利用新媒体即时性的特点,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将新媒体作为主要思政教育渠道,学生可以通过微信、QQ、微博、官方抖音、微课等形式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并在新媒体中与教师积极互动。与此同时,针对传统思政教育内容单一、老旧等问题,通过交流不断更新传统思政教育内容,通过新媒体学习完成知识积累的过程,最终在线下课堂与线上课堂的学习中完成知识的内化与升华。
第二,针对新媒体的技术要求,高校研究生思政教育要积极引导思政工作人员进行新媒体使用技能的学习,组织相应的培训课程或者讲课大赛,不断提高思政教师的新媒体使用技术。同时在招聘、引进思政工作人员时加强对于新媒体应用技术的学习与考核。
第三,面对新媒体负面信息泛滥的问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一方面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在校园范围内阻止不良信息的进入与传播。并且可以通过定时开展相关讲座、活动等方式引领正确的思想风潮。另一方面,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进一步创立或扶持正能量校园新媒体产品。通过官方抖音、微博、公众号平台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研究生“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深化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第四,利用好党史这个传家宝。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长和发展以及红色文化的传承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深厚的思想资源。二者所蕴含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史是最好的营养剂。”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发展史的文化印迹和反映中国革命史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坚定信念等政治思想、执政理念和价值取向。特别是在革命时期党和人民形成了血浓于水的关系,使人民群众真正从心理和情感上认同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因此在新媒体平台上,高校研究生思政教育要始终利用好党史这个传家宝,将其作为构建高校研究生精神家园的重要理论资源。
从微观方面分析,第一,改良授课方式,实现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的核心在于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为了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必须要充分利用好新媒体互动平台这个工具,通过创建课堂微信群、QQ 群、学院微信公众平台、抖音号、微博号等加强老师与同学的共识,使得每位研究生都能够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对于思政教育课程进行及时复习。此外学生也可以就某一具体问题在相关平台留言,同学与老师均可以扮演解答问题的角色,从而营造出一个“人人皆学、人人受益”的师生互动局面。
第二,推进研究生思政教育与校内活动相结合。当前高校研究生思政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与研究生生源复杂、不好统一管理等原因密切相关。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推进研究生思政教育,将思政教育与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是一条可行之策。正如马克思所言:“活动是个体道德形成、发展的根源与动力……活动是学生自我教育的真正基础”。实践活动是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于促进研究生思想素质的提高、价值观的确立以及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等都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可以针对研究生会开展的系列活动展开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举办诸如辩论赛、宣讲团、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将思政工作融入研究生各类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第三,将研究生思政工作与学术科研相结合。学术科研活动作为研究生学习的主体,在研究生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将思政教育与学术科研相结合,能够在潜移默化间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这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各研究生导师的作用,在学术科研方面,研究生导师要定期召开组会、读书会,在鼓励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研究生导师要以身作则,引导广大学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将个人的成长成才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密结合,充分树立责任与奉献意识。另一方面,则要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作用。这需要各专业课教师按照研究生培养计划的特定目标,有机融入思政因素。通过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教导,不断培养学生的政治觉悟与参与度。
第四,必须要发挥辅导员在研究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指导者功能。一方面辅导员要尽可能地主动参与研究生的日常学术科研活动,通过深入了解研究生学术科研的内容与课程,有针对性地解决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例如面对低年级研究生的专业困惑,辅导员可以邀请该专业高年级学长及相关专家举办相关专业讲座,帮助研究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趋势、科研项目与成果等,从而极大程度解决研究生的心理问题与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辅导员也要针对研究生的现实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谈话与疏导。例如针对当代研究生就业过程中怕苦、怕累、不愿远行的心理。辅导员可以采取个别对象访谈、定期访问研究生宿舍生活等方式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以亦师亦友的身份向同学们解释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鼓励更广大的研究生群体到祖国待开发的地区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而言之,要把高校思政教育做好、讲透,让大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首先需要对此开展系统研究,为更好地传播提供学理支撑。为了加强革命文化的研究,充分发挥高校的优势、整合各方面的力量、推动实质性合作和协同创新、形成党史、革命精神和文化资源的研究共同体,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创新,新媒体技术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已经对新时代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使得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