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社会科学》2021年总目录
2021-12-02
【党史学习专题】
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及其现实启示
焦晓云(5—4)
“两个维护”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
陈松友 赵萌歌(5—14)
要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永葆党的先进性
叶小文(6—4)
“党的初心”对于党史和党建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李君如(6—6)
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韧劲
李忠杰(6—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叙事的多维视角
辛向阳(6—1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反思
吴潜涛(6—15)
从大历史观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
杨凤城(6—18)
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党史学习研究的三个重点问题
张 淼(6—22)
党史研究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唐立军(6—23)
网络时代政党话语建构的适应性探索
张文雅(6—25)
抗战时期边区农村合作运动的中国化
——以晋西北边区为例
董 佳(7—4)
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探索历程与现实启示
蒯正明(7—13)
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建设的逻辑意蕴探析
徐 琴 韩苗苗(7—22)
对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特殊认识主体的考察
陈 明(8—4)
论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与相对贫困治理
韩 谦 魏则胜(8—12)
建党百年农村贫困治理的嬗变逻辑与启示
蔡玉梅(8—20)
中国共产党早期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及其历史经验
易凤林(9—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民主体话语逻辑
王林林 双传学(9—15)
中国共产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
郭子俊 杨爱华(9—23)
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建设的探索历程与基本经验
尤国珍 杨凤城(10—4)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
胡海燕(10—12)
论深化对三大规律认识的再认识
卢国琪(1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前后的著作对比及启示
张文彬(11—11)
劳动能否成为人的第一需要之考察
王兴辉(11—21)
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内涵、形成及历史演变
余冬林 傅才武(12—4)
高校德育教学现象学反思与启示
——基于“意向反思”的分析方法
陈雨田 高 峰(12—13)
【文 学】
时政世态、风土名物的折射
——江藩《舟车闻见录》新探及补遗
高明峰(1—22)
姚鼐文章“至境”论的内在意蕴与实现路径
郭青林(1—36)
嘉庆年间京师古文交流与评点研究
——以法式善《存素堂文集》廿九家评语为中心
陈健炜(1—45)
同源异轨:《日讲书经解义》与《书经衷论》考析
顾一凡(1—55)
“以小说为证”与中国古代小说文体之形成
杨宗红(2—14)
疏离于古文运动之外
——论王安石与欧阳修、曾巩的文学交游
鄢 嫣(2—26)
吟讽妙句与规摹气格
——论陆游对苏诗的研读与取法
杨 曦(2—36)
论宋代宰辅词人群及其与主流词坛的关系
宋 华(2—48)
知己酬唱对七言古诗表现功能的拓展
——以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为中心
郑韵扬(2—60)
南宋的徽宗书写——讳言传统下的诗歌写作
李旭婷(3—4)
用典与“注典”
——宋代杜甫诗注中的《世说新语》及其学术意义
王乙珈(3—13)
论宋人“扬陶抑谢”之“自然”观
马金水(3—25)
日常、身体与精神性别
——论付秀莹《他乡》的女性成长叙事
彭 超(3—40)
“情感”何以成为一种改造方式
——从《丽萍的烦恼》看知识分子的思想转型
魏欣怡(3—50)
陶渊明《荣木》的作年和篇旨
——以末章为重点的重读
归 青(4—46)
东汉摩崖石刻《张汜雨雪辞》冬季祈雨考辨
王学军(4—53)
“张飞捉周瑜”故事在通俗文学中的传播
——兼论“非小说故事”文学地位的上移
刘 璇(4—62)
从转语词角度看《方言》中的民族语判定问题
——兼谈平行互证法的运用
游 帅(4—71)
《筱园诗话》象喻式表达的新变及意义
宋长建(4—79)
论明万历笔记的材料取舍
陈 刚(5—21)
明人对《山海经》的阅读接受与明代学术
李质繁(5—35)
《几何原本》同治四年刻本序作者辨
——兼及该刻本的意义
李 鹏(5—54)
论“九流十家”的建构历程
——从《天下》篇到《汉志》
吴剑修(6—46)
《唐才子传》散佚及日本传本考
李小龙(7—32)
《宋大事记讲义》成书考论
郭 畑(7—42)
论影片《桃花泣血记》的多重张力扭结
周仲谋(8—26)
论《昔昔春秋》的戏编、奇构与“中体日用”
倪晋波(8—34)
《艺文类聚》征引南梁大细言诗蠡测
阳 清(9—31)
从秦穆公的悲剧到秦国的悲剧
——以《秦本纪》载《黄鸟》叙事的矛盾为中心
曹 阳(9—40)
雷蒙德·威廉斯与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细读”经验
曹成竹(9—50)
地方传说的生活实践性探究
——以晋南赵氏孤儿传说为例
孙英芳 萧 放(10—20)
重读《钟鼓楼》:时空装置、空间焦虑及伦理困境
刘军茹(10—28)
论王绩文学史地位的升格及价值建构
龚 艳(10—38)
南望眼:明人出使越南专集
冯小禄(11—31)
从颜回饮、渊明酒与扬雄茶管窥“宋调的生成”
谢文君(11—41)
宋代书目中文论、史评著作的著录与迁移
翟新明(12—25)
唐代藉田礼仪演变与书写范式
王 聪(12—34)
【历 史】
宋金交互视域中的徽宗之死
王建生(1—65)
万恭著述及其价值
李旭东(1—77)
英帝国与美国革命初期的黑人军队
——以南部殖民地为中心的考察(1775-1778)
魏 涛(1—88)
清末中日交流的新渠道
——以1898年前后清政府两次参观日本陆军演习为中心
陶祺谌(1—99)
论康雍乾时期清帝的治官理念
——以官员选任、考核为中心
常越男(3—59)
从忠灵塔到革命公墓
——空间变更与北京八宝山社会记忆的演变
鄢海亮(3—69)
扬州“一州两格”与宋明帝的上台
——孝武帝置王畿的政治影响
李 磊(5—45)
明清时期太湖小船渔民信仰研究
王 华(6—56)
清代近支宗室赐名考论
王学深(6—65)
晚清邮政网络与地方体系层级
——以安徽省为中心的考察
易山明(7—52)
秦简牍所见居赀赎债问题再探
刘 鹏(8—44)
近代日本政党内阁期的选举运动
陈 伟(9—58)
婚礼亲迎中的告庙礼研究
田 琛 关长龙(10—46)
论清华简与先秦时期的命论
袁 青(11—51)
清代《尚书》学“伏郑之争”考察
侯金满(11—60)
汉末刘焉父子时期巴蜀主要政治关系新探
单敏捷(11—71)
【教 育】
以中国特色学科评估推进“双一流”建设
——本质追求、现存问题与根本出路
张继平(1—13)
诗性智慧的重溯与回归
——儿童诗性智慧及其教育涵养
王康宁(2—4)
中学教师的职业满意度与流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自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CEPS)的经验证据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劳动力市场研究课题组(3—84)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运用网络载体的三重路径
杨 茹 王俊伟(3—121)
教育行政权力下放:演进历程、基本特征与趋势展望
——以教育行政审批权为中心
刘永林(4—23)
中国高校行业学院建设和发展研究
王继元(4—34)
大学治理的伦理建设路径初探
周廷勇(6—87)
智能教育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建构及实践路径
李梅敬(7—76)
接受职业教育对降低技能错配发生率的影响
刘云波(8—77)
大学内部治理中学生参与的内容研究
——以教育部直属大学为例
包万平(8—87)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利益相关者逻辑及其作用机制
黄巨臣(10—56)
家校共同体建设中的问题探析
邵 颖 王 熙(12—54)
【法 学】
论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决定的法律效力
程庆栋(2—75)
“杀猪盘”犯罪案件的定性与处罚
——同案不同判引发的思考
袁汉兴(2—87)
论我国人民陪审员参审的角色重构与实现路径
陈 琳 肖建华(5—61)
预先医疗决定的中国面向
——解释论的视角
王玮玲(5—73)
家庭教育地方立法的实践探索与理性思考
李 曼(5—84)
共享经济中区块链应用风险的法律规制
——基于公主体与私主体的合作规制模式
杨尊源(6—75)
高空抛物罪的教义学阐释及司法适用
——以《刑法修正案(十一)》与《高空抛物意见》为中心
陈俊秀(8—57)
“多规合一”与国土空间规划法的模式转变
肖 军(8—67)
生态环境损害救济机制的体系化构建
——以公私法协动为视角
彭中遥(9—76)
职场监视5.0下劳动者个人数据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汤晓莹(9—87)
论没收违法所得财物的计算规则
冯文杰(10—66)
【哲 学】
智能革命语境下的休闲哲学研究
程倩春(4—91)
“公意”与“美德共和国”
——论卢梭对“政治正当性”的探讨
李永刚(6—37)
基于意识形态结构理论的泛娱乐主义透析
豆勇超(9—66)
论马克思对恩格尔革命辩证法的继承与超越
刘恩至(12—43)
【经 济】
全面把握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夏文斌 郭东升(1—4)
政府补助与产能过剩企业费用粘性:强化还是弱化?
王 闽 杨 萍(2—102)
城市经济规模对社会信任的影响
——基于地图APP数据的实证分析
邓 鑫(3—103)
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变化趋势
——以2002-2016年数据为依据
郭 也(4—4)
试论艺术管理如何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李 杰(4—98)
公共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及实证检验
——基于80个国家的面板数据
苏 民(5—92)
新发展格局与京津冀都市圈化发展的构想
孙久文 高宇杰(6—95)
从服务型城市到全球城市的逻辑机理和实现路径
张懿玮 高维和(7—63)
科技金融助力战略性产业高端化的逻辑、绩效与着力点
胡吉亚(7—84)
经济不确定性下研发补助与企业实质性创新
高蒙蒙 汪 冲(7—98)
老年人收入结构与收入不平等研究
夏会珍 王亚柯(7—109)
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对道德风险发生的影响
——兼论患者成本分担变动的政策效果
朱凤梅(9—98)
中国开放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经验与方案
蔡宏波 陈建伟(10—75)
房地产市场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
——以北京市为例
张品一 杨娟妮(10—87)
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企业货币需求分析
段伟杰 陈文晖(11—82)
员工抑郁的工作与生活影响因素及应对
毛畅果 郭 磊(12—67)
【社 会】
失能老人配偶照料者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周艺梦 张奇林(1—107)
新媒体空间“童年资本化”生产与规训理路研究
冯璇坤(1—117)
东亚福利体制中儿童照顾的福利态度
——基于国际社会调查项目数据的比较分析
杨 爽(2—114)
网格化治理结构优化路径探讨
——以结构功能主义为视角
吕 童(4—106)
目标替代、惯习区隔与教师职称评定的内卷化
——基于T乡镇中学的考察
徐清秀(4—116)
中国特色互助社会:历史溯源与现代建构
刘妮娜(5—103)
人际信任、制度信任与农村老人互助养老参与意愿
聂建亮 唐 乐(5—116)
论新业态领域中的社会风险及其治理
张丽芬(6—107)
中国老年人死亡质量的研究现状与政策应对
宋靓珺 苏聪文(6—119)
小镇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耦合逻辑与理想偏差
——基于皖西南K镇的实证分析
郭 阳(7—119)
农业转移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因素及机制
陶霞飞(8—98)
近年来乡村空间研究回顾
林 磊(8—109)
中国老年群体消费结构、需求特征和行为决策
王少辉 李富有(8—119)
村社统筹合作社的嵌入过程、社区基础与治理机制
沈 迁(9—111)
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认同与主体建构
周贤润(9—121)
公共服务动机的中介作用与风险感知的调节作用
武永超(10—97)
生命历程视角下乡城迁移老年人的市民化
——基于甘肃省天祝县的调查
切 排 余吉玲(10—108)
母亲教育水平、婚姻教育匹配与子女非认知能力
李安琪 吴瑞君(10—120)
村企合作的生成逻辑、政策需求与理想类型
唐惠敏(11—94)
非正式制度对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影响
曾丽敏 刘春湘(11—106)
长间隔生育导致家庭关系紧张与功能异化的逻辑
谷玉良(11—117)
地方官员激励、重大表彰与基层治理逻辑
——基于148名优秀县委书记的数据分析
陈 朋(12—79)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贤文化传承与创新
白现军(12—91)
青年女性工作时间的溢价效应
张 琪 初立明(12—100)
家庭照料对城乡失能老人和照料者健康的影响
李青原(1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