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班课的高职院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探索
2021-12-02徐冬靖易昌松
蔡 斌 徐冬靖 易昌松
(1.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南通),江苏 南通 226002;2.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2)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如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照本宣科、应付差事,那“到课率”“抬头率”势必大打折扣[1]。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内部分高职院校顺应时代要求开展了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将云班课运用于思政课信息化教学,贴近信息化时代的特点,贴近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弥补了传统思政课活力不足的缺陷,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但如何将云班课更好地服务于传统思政课理论教学,不让信息化教学流于形式,目前尚无成熟、可验证的做法,国内学术界也鲜有成体系的研究成果。因此,基于云班课的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改革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这将有助于在思政课教学中建立信息化应用研究模型方案,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提升实效性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1 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时代价值
基于云班课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思政课谋求方法创新、提升针对性和亲和力的重要途径,符合未来思政课教学方向。
1.1 必要性
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开好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在这个思想尚未成熟、价值观尚未定型的成长关键时期,思政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是对青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而基于云班课的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跟时代潮流,融入先进教学理念,更好地弘扬主旋律,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殷殷嘱托,努力实现思政课改革创新,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落到实处的积极回应。
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改革是增强高职院校思政课时效性的有益尝试。高职院校基于云班课的思政课信息化教学,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依托云班课形式多样的教学与评价获得效果反馈,从而有效增强思政课的时效性。首先,教师可获得学生学习态度和自学效果的即时反馈。借助云班课大数据,教师通过学生的学习行为“轨迹”和学生对知识的自学程度,及时调整导学策略和方法。例如,在讲解“价值观自信”时,教师通过课前推送《价值观自信的基本问题辨析》《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来源于哪儿》等阅读资源,布置读后心得预习作业,督促学生主动去了解价值观自信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并根据学生预习反馈制定教学策略。其次,教师可获得课堂教学效果的即时反馈。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的理论性较强,一个原理讲授完毕后,教师要通过随堂小测验来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传统的随堂测验方式通常采用纸质形式,需事先印刷试卷,不仅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还给教师带来了额外的工作负担,限制了教师进行随堂测试的积极性,客观上也不利于对学生学习行为的鞭策。云班课平台解决了教师这方面的顾虑,教师可将试题推送至学生端,开展“每堂一测”,了解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再次,学生可及时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测试完毕,教室大屏幕可直接显示测试分数和排名,教师可据此督促学生反思,寻找差距和不足,从而有效改变部分学生思想上不重视思政课的现象,提高课堂效率。
1.2 可行性
基于云班课的信息化教学改革能体现思政课坚持需求导向、知行并重的育人理念。教师运用云班课资源推送、调查问卷、头脑风暴、小组协作、测试活动、课堂签到、课堂提问、数据导出和汇总、信息私发等功能,使思政课兼具了理论性和实践性。在推送线上优质资源和开展互动教学时,教师可根据教学主题精心设计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重点强化公民道德教育,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立自强,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感,增强法律意识。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思修”课程)为例,在讲授“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时,教师课前可推送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相关文献和视频资料,并布置学生收集当地的革命先烈的事迹,课中组织学生通过头脑风暴栏目对现实生活中一些网民大肆污蔑英雄人物、革命先烈的社会现象进行课堂讨论,通过小组协作进行总结提炼,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注重引导学生传承民族精神、崇尚英雄气概,引导学生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自觉提升精神境界。教师通过云班课将思政内容由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互动,解决了传统思政课一言堂的弊端,并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体现了思政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
基于云班课的信息化教学契合了当代大学生个性特点。目前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多为“95”后、“00”后,处于学习能力最强、接受新事物最快、精力最旺盛的人生“窗口期”,是人一生中可塑性最强的时期[2]。这样一群年轻人信息化素养较高,获取互联网信息的能力较强,但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容易受外界影响,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基于云班课的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正是利用在大学生群体中普及的智能手机和他们熟悉的互联网,教师在课堂上将精心准备的近期社会热点问题以抖音、快手短视频等喜闻乐见的方式推送给学生,启发学生思考,并给予正确引导。这样,教师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又扮演好学生引路人的角色,实现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统一。云班课多形式的平等互动的师生交流,满足了大学生渴望个体被尊重、追求机会平等的内心需求,实现了思政课堂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统一[3]。因此,基于云班课的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满足了大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有利于思想的碰撞,契合了当代大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
2 思政课信息化教学实践探索
基于云班课的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改革,教师需要完成对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教学模型的重新架构,最终呈现学生课前自学、课堂上对自学的知识进行消化、课后评价的“颠倒式”教学过程。
2.1 助力学生自学
教师可将本节课知识点列出,连同教学资源,如视频音频、网页链接、课件、图片和作业等,发布在云班课中,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这也是云班课的一个优势。教师推送的资源需要兼顾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容易接受课程内容直观的呈现、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等特点。以“思修”课程为例,在讲解绪论部分时,为给大一新生上好开学第一课,教师推送了学校微信公众号文章《迷彩九月,青春飞扬》,让学生看到自己和身边的同学在军训中的优良表现,鼓励学生走出高考失利的阴影,勇敢追寻自己心中的“诗与远方”;在讲解“崇高的理想信念”时,对于“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这一难点问题,教师把“学习强国”APP中《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在中国落地生根》《从几封信看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活”的?》《信念火炬照亮漫漫征程》等优秀的文章推送给学生,帮助学生在对马克思主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在“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部分,教师推送了人民网抖音官方账号短视频《最美逆行者—致敬抗疫战线英雄》片段,通过抗疫英雄事迹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考虑到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特点,节选的视频时长一般不宜超过五分钟。通过推送的材料,教师成功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对新课内容也满怀期待,有效解决了学生课前不预习的老大难问题。
2.2 还课堂予学生
课堂签到严肃活泼,让学生 “又爱又恨”。为保证思政课学生出勤率、帮助学生养成自律的上课习惯,教师可通过云班课签到功能进行考勤。平台自带限时签到、一键签到、手势签到、手工登记四种签到方式,可轮换使用。教师尽可能多地选择手势签到,在课前五分钟开始进行签到,设置签到时间,每次设置不同的签到手势,避免了签到作弊行为,让无故旷课和迟到的学生无处遁形。学生签到成功后自己设置的个性头像会一一地投影在大屏幕上,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每次签到会获得一定的经验值,经验值与期末成绩成正相关。因此,为了保证期末可以获得满意的分数,大多数学生不会无故旷课。这种让学生“又爱又恨”的签到方式,既能解决高职院校思政课大班教学因人数较多导致课堂点名效率低下的问题,又能提升学生的出勤率,使之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多种互动形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深度参与。以往思政课大班教学给师生互动增添了很多困难,而云班课却让这一切都变成了可能。教师利用云班课平台创设基于问题的认知情景,发起头脑风暴、问卷调查、小组任务等,既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头脑风暴环节,学生手机端的答案可直观呈现在教室大屏幕上,学生的思想得到充分表达。在讲解“人生观”主题时,教师设置了“你会和三观不合的人做朋友吗”这一问题,请学生独立思考,有学生回答“会”,理由是因为“人无完人,可以互相借鉴对方的优点”,引起了其他同学的热议。通过不同答案的展示,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人生观与别人的不同之处,通过反省,实现思想的碰撞,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比教师课堂上空洞的说教更有说服力。在问卷调查环节,教师可在讲课过程中发起问卷调查,增加课程趣味性。在讲解“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婚姻观”时,教师只有先总体了解所在班级学生的婚恋观,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过去收集学生相关信息需通过发放材料、回收统计等环节,耗时耗力,且覆盖率难以保证;而现在教师只需将事先设计好的问卷进行发布,即可获取大学生婚恋观的真实现状,并可在学生的回答下进行点赞加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小组任务环节,教师可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在学生提交成果并展示后,教师给予其经验值奖励。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互动,教师既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以评价反馈,充分调动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互动积极性,让教与学更好地融合[4]。
2.3 实现评价多维
教师可运用云班课的经验值制度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对查看资源不积极、课后作业不及时或错误率较高导致经验值排名靠后的学生进行私聊帮扶,做到不掉队。当然,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教师不能简单地给出经验值,而要进行点评反馈,点赞留言,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正向激励。学生通过教师的点赞、评语获得精神鼓舞和思想启发。为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入游戏的段位等级思想,将学生在云班课的表现,划分为蓝钻学霸、黄金学霸、白银学霸、青铜学霸等评价等级[5]。学生很容易接受这种评价满足内心的成就感,表现得更加自信,并对追求更好的表现、获得更高的称号乐此不疲,思政课真正成了让他们喜闻乐见的课程。教师可通过学生的经验值数据,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教师可运用云班课实现思政课程的过程性考核,不再将期末考试作为课程评价的唯一依据。使用云班课教学的思政教师通过数据导出、汇总功能,实现对学生进行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质量、小组合作等多个维度的评价。例如,在讲授“思修”课程中的“向道德模范学习”内容时,为引导学生向道德模范学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巩固教学成果,教师给学生布置了课后作业“请找一位道德模范,简述其事迹,谈谈其展现出的道德力量”,允许学生用PPT、短视频、情景再现、演讲稿等多种形式来呈现作业成果,上传至云班课平台。教师将学生的作业表现作为平时考核的组成部分,改变了以往将期末考试作为评价学习好坏唯一标准的方式,对学生课程学习成效的评价也更为客观、全面,实现了应用大数据手段完善教学评价体系[6]。在对学生平时成绩合成时,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多个维度中的分项的占比,比如资源浏览、签到、课堂表现、随堂测试、头脑风暴、投票问卷等几个分项都可调整比例设置权重,只要所有分项加起来加权比重总分为100即可,学生的成绩会根据修改后的加权比例重新自动生成。例如,在2019—2020年第一学期“思修”课程教学中,教师为鼓励学生课堂独立思考、积极发言,适当提高了课堂表现(举手)分项的权重;发现上课迟到旷课的人数不多,就适当降低签到的权重,增加随堂测试的比重,着重考核学生课堂听课效率,实现了对学生的多维过程性评价。
3 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成效与反思
基于云班课的信息化教学,成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开展教学的有效路径。云班课的运用为思政课教学增添了趣味性、互动性、针对性,有助于提升课程的实效性。但与此同时,由于受制于教师理论素养、信息化能力等因素,在运用云班课进行思政课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须改进的地方。
3.1 成效
实现了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创设。学生要理解和掌握诸如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类相对较难的知识时,需要大量的知识识记。教师将教学课件PPT、录制的浅显易懂的知识点短视频等资源通过云班课推送,方便学生进行移动式碎片化学习,解决了课程容量大的问题,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督促和帮助学生将以往思政课的学习态度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蜕变,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以经验值的方式记录学生学习行为,通过经验值的增加和排名,提高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和参与度,增强思政课学习的趣味性、有效性和亲和力,有效提升了学生课堂“抬头率”。
实现了课堂活动形式的多样。教师通过云班课“摇一摇”随机选人的课堂提问等环节,实现课堂教学游戏化,有效改变了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从过去思政课的“一言堂”“满堂灌”到现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由“观众”变“主演”。
实现了教学过程的数据化监控。教师通过云班课反馈功能完成教学诊断,使得教学有可控性和前瞻性,优化教学过程;通过学情分析功能了解每一名学生对待思政课的学习态度,以及对思政课相关理论的认知水平,分析出哪些是共性的、哪些是个别的,实现对学生差别化的指导;通过题库功能不断调整思政课测试内容,确保测试内容的时效性、现代性、前沿性;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功能,预测新一届学生可能出现的关于思政课中的一些常见疑问,减少下一届学生遇到这些障碍的概率,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
实现了教学多维度过程性评价。思政课注重知行统一,因此,教师一方面通过云班课课前预习、课堂参与、课后作业环节,对学生马克思主义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考核结果能反映学生学习中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发布课程资源、点评作业和测试来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通过学生获得的经验值来促进排名靠后的学生学习,真正实现了学生在校学习成长全过程的“陪伴”,有效避免了部分学生平时不学习、期末抱佛脚的现象。当然也有学生抱怨老师这样做“太烦人”,但是实际效果却是学生都认真了很多。思政课潜移默化育人的课程特点在云班课的运用中真正得到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3.2 反思
教学改革永远都是“正在进行时”。基于云班课的高职院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创新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思政课程资源不够鲜活,在时效性、亲和力、感染力等方面还有待提升。想要收集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资源,教师需要高度的政治敏锐感和洞察力,并进行大量收集和后期加工,这对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专业知识、信息化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课程的推进,部分学生对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方式失去了新鲜感,课堂参与热情也随之减退,加上自控能力较弱,经不住网络的诱惑,利用云班课需要互动的机会用手机聊天、游戏。当然出现这种现象不能一味责怪学生,教师还得从如何提升思政课自身吸引力上下功夫,在如何把科学理论分析透彻、如何能说服学生和引导学生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信、真学、愿学、爱学。部分思政课教师虽能熟练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但对课堂的把控能力较弱,信息化教学流于形式,不能很好地服务于思政内容。此外,思政课信息化教学不能拘泥于云班课一种平台,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使用等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手段多样化探索,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教学目标。
4 结语
信息化时代网络和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群体的普及使得思政课的教学方式也要因时而新、因势而化。基于云班课的高职院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改革,其教学理念更加注重师生互动,强调学生的体验性和参与性,注重课程的实效性,这将更加有助于引导学生对科学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增强“四个自信”。当然,目前基于云班课的思政课教学还囿于教师政治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课堂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手段和传统思政课堂的理论教学融合度尚不够紧密,有待进一步加强。今后应着力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能力素养,着眼于推动思政课理论教学与信息化手段的深度融合,不断提高课程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满足青年学生自身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使思政课信息化教学不断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