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中对粤港澳桂片区输血安全的思考

2021-12-02曾劲峰赵钰王立林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采供血血站粤港澳

曾劲峰 赵钰 王立林

新世纪以来,西非埃博拉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寨卡病毒、新型冠状病毒(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等新发和再发传染病的肆虐,对各国民众的健康及社会经济发展已造成重大影响。故此类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必然成为保障“一带一路”在全球合作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粤港澳桂作为“一带一路”海路及陆路的桥头堡[1⁃2],在高致病性传染病防控和血液安全保障中具有尤为重要的地位。在当前形势下,区域内相关行业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完善采血站工作,强化质量管理,引进新技术、新方法,提高血液产品质量,最大限度降低输血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及传播。

1 粤港澳桂团结合作,捍卫“一带一路”输血安全

1.1 建设传染病检测平台与储备专业技术人员

血站传染病检测平台的建设,需要有充足的专业技术及培训人员储备、规范的仪器环境评价体系及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在“人机料法环”的不断磨合中寻求最佳配置。另外,传染病检测平台在开展包括转录介导的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TMA)、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的传统核酸扩增检测技术,以及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的血清学检测技术的同时,可尝试逐步引进如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核酸质谱检测等新技术、新方法,在危急关头发挥血站高通量、高质量筛查病原的应急能力的重要保障。

1.2 做好传染病流行病学调研与风险评估

作为“一带一路”对外交流频繁、人员往来密集的口岸城区,粤港澳桂的采供血行业必须对血液安全事件秉承高度警戒的传统。通过区域合作,及时做好献血人群传染病特别是经血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其流行规律和发生率,准确预警风险事件,实现防控关口前移,也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传染病风险评估。通过建立合理的模型,如SI、SIR、SIRS、SEIR 传染病模型(SI、SIR、SIRS、SEIR Mathematical models of epidemic diseas⁃es),来模拟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为传染病评估和应对提供积极有效的依据,并为政府制定防疫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1.3 加强管理与宣传

血站工作人员和相关医务人员是保障输血安全的核心,设备设施是保障输血安全的重要因素,加强和完善人员的培养与设施管理工作时刻不能懈怠。应当结合当前最新的技术规范和制度法规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切实提高其对传染病防控、输血安全的认知、职业技能和责任心。同时必须加强对设备设施的规范管理和定期检查力度,保证相关保存设备质量达标。严格把控血液流程各个质量关键点,提高血站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宣传,如充分借助传统媒体及网络媒体的宣传作用,提高民众对传染病及输血安全的科学认知,增强民众对无偿献血、互助献血的了解和参与意识。做好这些日常工作是我们在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时,能保障血源充足、安全、稳定供应的坚实基础。

2 发挥粤港澳桂区域合作优势,促进经验总结分享

随着全球范围内新发突发传染病频发,特别是近来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采供血行业面临持久严峻的考验。以新冠为例,新冠病毒经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及高浓度气溶胶传播,虽然尚无明确病例感染由输血传播,但采供血行业从献血者招募到血样采集运输,到血液检测,再到血液的分发使用各环节都存在潜在病毒污染和传播风险[3⁃4]。如何确保血站工作人员和无偿献血者安全,保障血液安全供应,需要考虑整体工作流程的风险因素,制定积极稳妥的应对策略[5]。结合血站工作特点,主动完善应急储备,为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此类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保障。同时发挥区域合作优势,促进经验总结分享,使得行而有效的经验方法能得到迅速推广,惠及整个行业及民众。2020年的防疫实践证明,以下措施尤为重要。

2.1 严格执行行业法规制度,及时学习践行疫情防控相关文件

自1998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来,我国无偿献血事业有了长足发展。随后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管理规范》、《血站技术操作规程》、《成分血及全血质量标准》等一系列法规性文件及国家行业标准[6],并逐年完善更新。实践证明这些文件的实施,是规范采供血机构的质量管理,提高血液质量,保障用血安全,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用血需求的基本保障,在执行中不可有任何偏离。

新冠疫情初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于2020年2月10日发布《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安全供应保障工作的通知》,及时从献血者招募、问询、血液调配等方面指导全国血站工作;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20年3月20日发布《COVID⁃19大流行期间保持安全和充足血液供应暂行指南》,7月10日,该文补充更新为《COVID⁃19 大流行期间保持安全和充足血液供应及COVID⁃19 恢复期血浆采集暂行指南》,与前版相比,《指南》新增16篇参考文献,纳入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最新研究内容,在献血者延期献血、献血后病情报告等方面做了更新,增加了COVID⁃19 恢复期血浆采集内容[7]。我国卫生健康委、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为全面推进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救治工作,保障捐献血浆者和患者安全,鼓励康复者捐献血浆,提升重症、危重症患者治愈率,早在2020年2月14日,出台了《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临床治疗方案》试行第一版,随后,3月4日试行第二版出台。方案明确了捐献血浆者招募标准和实验室检测要求。在方案的指引下,采供血行业圆满完成康复者血浆采集环节的工作。我们深感,在整个行业面对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短时间内可以借鉴的处理方法极少,除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制定符合自身条件切实可行的措施,最大限度确保各环节的防疫安全时,密切关注政策方针,及时执行国家层面或上一级管理部门的最新文件至为重要。国家层面的政策指引,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的优势。

2.2 对标行业工作指引,及时调整完善工作

2020年11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下发《关于印发血站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的通知》。指引首先明确血站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详细规范采供血工作链上包括献血服务、血液制备、血液检测、血液发放和运输等一系列岗位人员的个人防护要求,规范工作场所的清洁与消毒措施;从献血者招募的细节,献血前教育与征询内容,到如何与确认感染新冠病毒献血者沟通都有标准规范操作,易于理解学习和具体实施;在直接接触献血者及血液样本的采供血和实验室检测环节,对血液采集、成分制备、血液储存、运输与供应和实验室管理等方面,按照人员样本均为假想感染源的处理标准,规范每个操作细节,同时提出的污染样本泄露处理的应急预案,让各个操作岗位能准确应对最坏的局面。为落实通知精神,必须做好常规使用设备与备用设备的维护、校准、性能监测和比对工作,确保备用设备随时可以应急启用。粤港澳桂片区作为“一带一路”海路及陆路的桥头堡及国际防疫一线,都应配备常规血液核酸筛查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通用设备,做好技术储备,在出现新冠肺炎病例社区传播的流行地区,可对献血者进行新冠病毒核酸和/或IgM 抗体检测[5]。

2.3 建立粤港澳桂片区传染病防控应急“人员信息快捷双通道”

粤港澳桂片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及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任务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本片区必须建立“人员信息快捷双通道”,以便利采供血专业人员往来以及高危传染风险人群信息通报,以利相互支援传染病防控物资和医疗设备,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各地产生的不良影响。

2.4 粤港澳桂片区合作防疫中的可行方式

粤港澳桂片区合作防疫工作须分不同传染病类别制定明确目标,能体现片区合作的针对性与实际应用价值;可确定项目分工合作,亦可平行实施,相互比对,还可一地先行试点,对全片区发挥示范的效应。粤港澳桂片区可建立定期线上或线下交流机制,及时汇总情况,分析讨论,形成共识,促进血液安全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3 促进粤港澳桂片区医疗健康大数据分享在输血安全中的应用

大数据是人工智能技术向实际应用转化的基础和支撑。在输血安全领域,医疗健康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广泛应用,能够为采供血行业整个流程质量控制、技术管理、流程优化、效率提升、资源管理等提供强大技术支持。

3.1 建立粤港澳桂片区医疗健康大数据共享制度

为实现粤港澳桂片区医疗健康大数据共享,须建立合理有序的数据要素及应用软件兼容通用系统。目前各医疗健康大数据信息软件数据库尚不能互访,接口不能通用[8],给各地区血站数据共享带来极大不便;信息软件配合血站新业务、新需求进行的升级改进尚处于“各自为战”状况,难以及时在行业内推广优化;健康大数据信息软件的升级,亟待完善市场化机制,提高参与人员的积极性[9];另则挖掘整理大数据库中与输血安全管理的信息端口及区域信息互动网络平台均未建立,也是本片区看亟待完成的任务。我国香港、澳门成熟的电子交叉配血信息管理系统经验[10⁃11]可在片区内推广,并成为实现粤港澳桂片区医疗健康大数据共享机制的基础。

3.2 加强医疗数据的隐私保护

在实现片区医疗健康大数据共享机制过程中,须加强医疗数据的隐私保护。涉及个人隐私权和数据成果产权的保护、数据授权使用管理细则都需细化完善。医疗数据质量、数据规模、数据维度及数据治理策略等务必达到专业化标准。在医疗健康大数据分享过程中还需要建立临床专家、技术工程师、管理者在数据使用中的责任权益管理规范[12],促进医疗健康大数据分享在输血安全中的应用。

4 结束语

为应对各类重大疫情的防控需求,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粤港澳桂片区进一步加强输血安全的人文交流,建立相互交流及对外沟通的有效制度。可从地缘优势入手,携手并肩,加强合作,共同保障地区输血安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繁荣,为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保障国家输血安全作贡献。

猜你喜欢

采供血血站粤港澳
血站采供血设备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考
采供血机构实施财务绩效管理的成效探讨
采供血机构人力资源配置面临的困境与解决对策*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血站院感知识系统化培训模式探讨
南通市中心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