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中发展幼儿社会实践能力的研究
2021-12-02江苏省张家港市德积幼儿园向新蓉
江苏省张家港市德积幼儿园 向新蓉
自开展省课题“生态环境中发展幼儿社会实践能力的探索研究”以来,我园始终坚持以幼儿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自然生态环境为支撑,以幼儿活动为载体,在自然的状态下创设游戏环境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情感的发展,使幼儿在自我服务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一、重新梳理和诠释办园思想,文化引领发展
(一)理清幼儿园的文化背景
学校文化是园所的根,是灵魂,是一所学校发展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培养孩子的目标。我们德积幼儿园地处保税区(金港镇)德积街道,这里民风淳朴,人民善良,祖辈曾经以打渔为生,把“德积”两字交换下位置就变成了“积德”。“德”者得也,是为求福而做好事的一种行为,“积德”,即行善的结果,“积德”这两字既充满传统文化蕴味,又赋予生命成长的意义。这样文化背景和思想为学校办学理念和成长目标做了很好的引领和铺垫。
(二)明确办园理念和目标
我们坚持“向幸福出发”的办园理念,从自我服务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入手,引领孩子融入幼儿园环境,融入幼儿生活,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能够适应环境、改变自我,拥有乐观、活泼的心态,并能实现自我调节。由此,我们确立了“让每个幼儿拥有健康的体魄、美好的心灵、活泼的个性、灵巧的双手”的幼儿培养目标,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塑造幼儿健康人格。
二、充分挖掘丰富的环境资源,环境变得更生态
(一)改造园内生态环境
我们对学校可利用的环境资源进行调查和梳理,让其变得更生态,为孩子所用。我们以五大领域为目标,结合自然条件和特点,建构满足幼儿需要的的户外游戏区,即运动类、探究类、表达类、生活类等。多样性的生态自然环境为更好地促进孩子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提供了辅助条件。在室内,我们打破原来传统的排排坐吃果果的教室空间格局,在游戏区角设计上对室内的桌椅、柜子、床铺进行重组和摆放,让活动空间更开放,让幼儿交往更自由,样态更灵动,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合作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二)挖掘园外物质环境
在环境资源的调查和实施过程中,我们的生态环境构建不仅仅局限于园内一些可利用的自然资源,我们建立环境资源可利用网络图,放眼社会,走向园外。学校周边环境有丰富的、利于孩子社会实践能力发展的、可利用的物质环境。如元丰社区的剪纸体验馆,德丰社区的早教活动中心、居家老人馆,周边菜场、邮局、消防大队等场所。孩子们在这些社会性环境中实践,接触不同于幼儿园的人和事,获得充分的社会实践体验。
(三)营造和谐师幼环境
在生态环境的构建过程中,人文因素对孩子影响最重要,也是不可或缺的。在学校里,教师是孩子最直接的陪伴伙伴。在和幼儿每天的相伴过程中,教师的行为举止、谈吐气质以及处理事物的态度方法对孩子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构建生态和谐的师幼环境尤为重要。教师需要不断转变自身观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价值观,才能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我们要求老师做“三有老师”:心中有孩子,脸上有微笑,师幼有互动。让孩子在和老师平等互动中敞开心扉,敢于交流和表达。
三、架构园本创意特色课程,活动聚焦孩子
(一)基于传统和发展相结合的构想
我们对园本课程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既要尊重原有经验和成果,又要符合现有的研究思路和方向。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结合本课题研究,架构“创意课程”。坚持课程的丰富、开放、灵活、多样性原则,追求孩子的发展活泼、创造、灵动。“创意课程”实践中的孩子七嘴八舌,有奇思妙想,他们的自我服务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升。
(二)基于蓝本和社会实践有效融合
我们开设三大“创意课程”:基础性课程、主题性课程、活动性课程。基础性课程:是以渗透式领域课程为蓝本,结合地域和园本创意课程特点选择内容,根据班级孩子的特点进行改编或创造,以班级集体活动、谈话、区域为主要形式,引导孩子主动学习并进行经验的累积。
主题性课程:根据小、中、大不同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小班主要以自我服务能力为主,中班以培养幼儿动手实践能力为主,大班则重在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围绕小中大“小贝一家亲”“小贝自己做”“小贝来当家”三大活动主题,开展班级微型课程主题实践研究,根据本班幼儿的能力发展情况和幼儿的兴趣,拟订活动的内容和活动开展的时间。
活动性课程:结合二十四节气、各大节日等资源,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他人入手组织实施,开展以幼儿主动参与、发展各项能力为目标的各类活动性课程。如围绕季节春天来临,开展小班“趣味小动物”、中班“多彩的花圃”、大班“春意阑珊”系列活动。多元、灵动的活动性课程使得孩子们更自由、更开放。
(三)凸显幼儿个性的多元评价方式
为了让课程评价更为完善,我们设定课程系统运作,在活动过程中收集各个要素需要的相关资料,为课程评价提供科学分析和判断,以此为依据来调整和改进课程方案,使正在运作的课程更为完善。我们不断研究和探索,改变幼儿评价方式,调整评价策略,不再把终结性评价作为衡量幼儿社会实践能力发展的唯一标准,而是用发展、动态、行进方式对幼儿进行综合全面的个性评价。我们把评价的关注点放在了幼儿能力发展上,而不再把幼儿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作为重点取向。我们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式进行评价,即文本评价和现场评价。我们利用多元评价,抓住每位幼儿的闪光点,给孩子们自由发挥的舞台,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在学习、游戏、生活中获得幸福感和自信心。
四、构建研究支持策略,途径开放有效
(一)幼儿成为活动主体
陶行知老先生提出“六大解放”,只有“解放”儿童,才能让其学习自己渴望的东西,教师要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儿童。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解放幼儿的头脑,放开幼儿的手脚,提供开放的空间,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大胆尝试,让幼儿在活动中自我摸索,习得知识和能力,幼儿才能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如在班本课程“柿子成熟了”中,话题的来源就是孩子们看到校园内柿子树上的一颗颗果实,孩子们每天来到树下观察果实是如何由青变红的,并记录下来,和爸爸妈妈上网查询柿子的味道和营养价值,激发内心的期待;柿子成熟后用什么工具采摘,用什么办法才能采到高处的柿子,孩子们非常兴奋,并积极地去尝试摘果子;最后品尝新鲜的果子,并动手制作柿饼,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孩子们社会性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二)环境支持幼儿探索
环境创设是幼儿探索实践的重要条件。我们积极创设合理有效的园所环境,让学校的每一块墙会说话,让班级每一个区域可探索实践。无论园内专用活动室、走廊,还是教室里区域、游戏角。围绕近阶段的主题内容我们会和孩子一起讨论,环境内容可以有哪些、区域如何布局?然后,分小组设计班级环境布局图,小组交流后大家投票哪张班级布局图最合理,然后大家有的动手制作,有的调整游戏柜子。大家一起参与,合理规划,统筹布局,让环境支持幼儿的有效学习。
(三)多途径有效利用
我们利用幼儿园周边环境、社区资源,走出园外,走进社区,把活动从室内延伸到室外,让孩子在大社会中得到自由成长。以学校为中心对方圆两公里进行资源的调查和收集,实地查看每一处资源的可利用价值。我们带领孩子走进消防大队,体验“我是消防小能手”安全活动;9 月9 日和孩子们一起走进社区敬老院,帮爷爷奶奶擦桌子、扫地,为他们唱歌跳舞,激发孩子尊老爱老的社会性情感;和幼儿一起参加志愿者宣传活动,主动组织向路人发放宣传单、清扫校园周边垃圾等多种社会实践活动,争当环保小卫士,为幼儿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生态式的教育是我们永远的追求,我们需要改变教师的思维模式,换个角度去反思当下的教育,关注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在不断反思深化提炼的过程中,引领孩子不断成长。在生态环境中,在幼儿社会实践活动的滋养下,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一定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