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调查研究及改进策略
2021-12-02江苏省苏州高新区星韵幼儿园朱怡君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星韵幼儿园 朱怡君
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下集体教学活动的现状分析
(一)游戏在幼儿园五大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分布情况分析
本研究在十周的时间里共收集了45 个集体教学活动,其中语言领域9个,健康领域3 个,科学领域10 个,艺术领域6 个,社会领域4 个。在研究者的观察记录中,其中有15 个活动(语言领域8 个,健康领域1 个,科学领域2 个,艺术领域3 个,社会领域1 个)包含教学游戏的要素,也就是50.98%的集体教学活动渗透了教学游戏的形式。
经过统计,依次排序为语言领域大于艺术领域,大于科学领域,大于综合课程,社会领域中教学游戏的运用频率最低。
(二)教学游戏的设计情况分析
1.教学游戏的设计主体情况分析
本研究共收集了45 个集体教学活动,其中15 个包含教学游戏。在教学游戏的设计中,12 个教学游戏的设计主体是教师,3 个教学游戏是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由幼儿参与设计的,也就是说80%的教学游戏由教师设计,只有20%的教学游戏由幼儿参与设计。
教学游戏的设计主体大多数是教师,教师设计了游戏,制定游戏的规则、内容,进行游戏评价,而幼儿参与度极小,几乎没有幼儿的想法,长此以往,幼儿的积极性与创新性会有所下降,参与的动力不是很大。
2.教学游戏的设计内容情况分析
本研究总共收集了45 个集体教学活动,15 个包含教学游戏。15 个教学游戏的设计中,93%的教学游戏符合教学内容,而7%的并不是很符合。
教学游戏的设计是一种更好教学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如果教学游戏的设计内容并不符合教学活动的内容,就失去了增加游戏环节的初衷。我们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恰当地设计、插入游戏。
(三)教学游戏的组织实施情况分析
1.教学游戏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本研究总共收集了45 个集体教学活动,15 个包含教学游戏环节。在教学游戏的环节中, 1 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游戏的材料提供者,1个是规则的维护者,1 个是指导者,1个是干预者,10 个是多重角色的转换,也就是73.32%的教师在教学游戏中角色定位是多重转换的。
超过大半教师的角色定位是不断转换的,他们是游戏材料的提供者,也随着游戏的推进,可能转化为规则的维护者,根据幼儿的能力不同,教师也会适时给予一定的指导,从而转为指导者。
2.教学游戏中幼儿的反馈
本研究收集的45 个集体教学活动中,15 个包括教学游戏环节。在教学游戏环节中,8 个教学游戏中幼儿的整体反馈是进取的,占总体的53.33%;5 个教学游戏中幼儿的整体反馈是平和的,占总体的33.33%;2个教学活动中幼儿的整体反馈是畏惧的,占总体的13.34%。
几乎过半的教学游戏中幼儿的整体反馈是积极的,幼儿的天性是喜欢游戏的,在游戏过程中是开心的,游戏环节的目的是达到的,但是还有几乎将近一半的教学游戏没有达到游戏真正的目的和价值,幼儿表现是平和的,甚至是畏惧的,幼儿没有体验到游戏的愉悦性,出现游戏疲劳。
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下集体教学活动的主要问题
越来越多的教师借助游戏的手段进行教学,尝试将课程游戏化的概念付诸实践,但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游戏与教学两者之间仍然存在不融合的关系,从上文的一些归纳来看,具有以下的问题:
(一)幼儿主体地位的丧失
80%的教学游戏由教师设计,只有20%的教学游戏由幼儿参与设计。教学游戏的设计主体还是以教师为主,教师占据主导地位,游戏由教师设计、组织并进行实施,教师可以随时干预游戏,甚至随意终止游戏,但游戏的主体更应该是幼儿。
活动领域:健康
活动内容:身体哪些部位可以动
教学游戏:我说你做
教学游戏环节实录:这是一节健康领域的集体教学,幼儿明白人的许多部位可以动,然后进行游戏环节“木头人”。“木头人”是教师说口令,幼儿根据口令做相应的位置,如:教师说“请你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手”,幼儿根据口令做相应的动作。
在本案例中,游戏环节、游戏的规则、内容都是由教师制定,教师是游戏的主角。本来通过游戏幼儿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但教师在四次游戏之后戛然而止,教师随意终止游戏,幼儿没有自己探索的空间,导致主体地位丧失。其实教师可以让幼儿做小老师,由幼儿说口令,其他幼儿做相应的动作,以此增加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
(二)游戏的创造性和趣味性缺失
经过统计,教师作为干预者的比例为6.7%,仍然有部分教学游戏是由教师自己设计的,大多采用传统的游戏规则,幼儿参与度小,几乎没有太多自己的想法,只是被动的接受。长此以往,幼儿会出现游戏疲劳,游戏的创造性和趣味性也会缺失。
活动领域:语言领域
活动内容:我最喜欢的书
教学游戏:介绍我的书
教学游戏环节实录:这是一节语言集体教学活动,教师首先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书,进行分组交流介绍,之后集体交流,最后是通过播放音乐,传递书本的游戏。
这个案例中幼儿对此游戏反馈不是特别积极,也不是特别喜欢,只是机械地传递。这一游戏教师自己设计,没有幼儿的想法,最后效果并不好,或许提高幼儿的参与度,能够有更多的想法,更多的新鲜活力。
(三)游戏的目的和价值分离
幼儿的进取反馈占总体的53.33%,平和反馈占总体的33.33%,畏惧反馈占总体的13.34%。因此,近一半的教学游戏没有达到真正的目的和价值。游戏的目的在于娱乐和享受,游戏的价值在于幼儿从游戏中学到有用的知识,但是教师往往更多地考虑游戏的价值,而不是游戏的目的。
活动领域:科学领域
活动内容:物品匹配
教学游戏:物品的家、各种物品实物
教学游戏环节实录:这是一节科学活动的集体教学,关于物品的匹配,老师请幼儿观察物品的家,找到与其相配的物品,然后换一组幼儿,出示物品,将物品进行匹配。
案例中,教师设计有物品的家、各种物品实物等环节,用不同的方式让幼儿感受到物品的匹配。幼儿仅仅是在谨慎地看着物品进行匹配,这是因为教师过于重视游戏的价值性——传递知识,只是一心想着帮助幼儿学习如何匹配物品。
三、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下集体教学活动的改进策略
根据上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下集体教学活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现针对性地提出以下策略:
(一)形成“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儿童在前,教师在后
教师要树立“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游戏中要有正确的角色定位,幼儿是游戏的主体,保证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给予幼儿更多的探索空间,鼓励幼儿进行大胆探索。教师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材料的提供者、规则的保护者、观察者以及指导者,而不是游戏的决定者。
(二)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紧密联系游戏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在课程游戏化建设的背景下,幼儿教师转而运用游戏的教育手段去传递知识技能,但一些教师片面追求游戏化教学,脱离了教学本身,为了游戏而游戏。游戏环节的增加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和方式,也担负着实现教学目标、深化教育内容的任务。因此,任何游戏环节的设置都要紧密联系教学内容。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与专业修养,认真思考每一个教学内容背后可挖掘的游戏性,选择契合教育内容的游戏。
(三)重视游戏的设计,增加教学游戏的创造性与趣味性
教学游戏的设计首先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吸引幼儿兴趣,促进幼儿的发展。其次,游戏的设计还要有创造性,不能出现游戏疲劳。教师要鼓励幼儿参与游戏的设计,增加新鲜的元素。教师充分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后设计出符合幼儿兴趣的教学游戏。
(四)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游戏,实现游戏价值与目的的统一
在教学活动中,既要追求幼儿“学”的游戏化,也要确保幼儿“玩”的教育化,教师要避免在“玩”的教育化过程中过于注重游戏的价值性——传递知识,而忽视了“学”的游戏化过程中所体现的游戏的目的——娱乐和享受。教师要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游戏,让幼儿能达到活动所制定的目标,也能享受游戏所带来的乐趣,切勿让幼儿在“学”与“玩”的过程中,成为了机械的接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