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创”教育的植物组织培养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1-12-02张玲艳王宏权何素明

园艺与种苗 2021年9期
关键词:双创植物技能

张玲艳,林 蓉,王宏权,马 晓,何素明

(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云南普洱 66500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颁布,标志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已经走到了质变的关键时期,而突破口和抓手就是创业教育。2016 年,刘延东副总理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座谈会上也明确强调,要抓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1]。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教学体系中如何实现,落脚点还应该在课程上,单一的一门课程无法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改革,因此,如何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将是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

1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改革现状

植物组织培养在植物的优良品种选育、快速繁殖、脱毒苗木生产、缩短育种进程、种质资源保存等方面具有其他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2]。近年来,随着植物组织培养的产业化及市场化发展,对创新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大[3]。而作为农科专业的必修课程——《植物组织培养》,因为其理论与技术结合紧密和实用性强等特点,可以与“双创”教育互相融合,互相促进,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提高创业的成功率。目前,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教学改革逐渐聚焦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的融合[4-6],但仍然没有一套成熟的体系和方法。因此,针对我院高职本科的特点,以植物组织培养课程为试点,逐步探索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的有机融合,才能切实有效地推动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2 基于“双创”教育的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改革内容

2.1 课程教学目标的修订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门应用性课程,在很多农业类本科专业中都在开设,但在课程培养目标的制定上以低阶目标为主,强调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在双创背景下,这样的培养目标往往让学生感到思路不清晰、能力不够强。针对这些问题,对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培养目标进行了修订,在低阶目标的基础上加强了应用、分析、创造等高阶目标的要求。通过对学生高阶能力的培养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2.2 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

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课程教学融合的过程中,围绕行业技术应用这条主线,优化结构、整合内容,内容选择注重实用性和技术含量,保持课程的系统性、实用性和先进性,既符合当前职业岗位的要求,又注意未来发展需求的特点,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理论教学部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7-8],舍弃一些难度较大、实践应用性不强的章节,适当增加研究性实验中所必须的知识。如将细胞培养的内容全部删除,胚胎培养和花粉花药培养的内容则安排学生课后自学,而在培养基及其配制这一章节中增加了培养基的设计及优化。实践教学以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内容选择注重实用性和技术含量。在培养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同时,加强了学生在创新创业中重难点问题的解决能力,此外,在授课过程中针对不同的专业和要求进行适当调整,如在植物快速繁殖技术与脱毒培养的教学中,中草药专业以药用植物为实例开展教学;而在园艺技术专业,则主要围绕花卉和果蔬来展开教学。

根据本地区的地域特点和组培企业发展需要及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最后将内容优化为4 个模块,6 个项目和14 个子任务(图1)。

2.3 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2.3.1 建立“1+1+1”课程学习模式。教学进程设计为基础技能培养层、专项技能培养层和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培养层3 层。①基础技能培养层,主要指学生在校内的理论学习和各项实验实训,包括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培养基的配制、外植体的消毒与接种等。②专项技能培养层,主要指课程结束后到组培企业的参观和技能训练,包括培养基的制作、外植体的接种和培养、试管苗的驯化和移栽等。③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培养层,以学生为主体,锻炼学生自主创新创业能力,包括创新创业申报书的撰写及修订、创新创业项目的初步实施和管理、创新创业项目的成果展示等。

课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交互渗透、层层推进”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直至达到课程培养目标。

2.3.2 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课外兴趣小组延伸课堂。由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周期较长,想让学生把某一种植物培养至生根后进行移栽,往往会受到课程时间的限制,无法达到课程教学目标。因此,鼓励学生将课程教学中撰写的创新创业申报书在第二学期再次修改后进行申报,获得立项的创新创业项目在开展过程中,由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完成,教师从旁指导。在项目试验中不断学习、探索、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

以课程为依托,成立组培课外活动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加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极大地拓展了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加强了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的结合。

2.4 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根据教学的内容采用了混合式教学,综合利用雨课堂、翻转课堂、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学习绪论时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查阅、讨论和总结的方式激发动手、动眼、动脑能力,最终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和理论依据,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而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规划设计与预算则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利用任务的完成度来检验学生对组织培养实验室各区间的作用和设计要求的掌握程度。对于操作性强的部分,如培养基的制备、外植体的接种、试管苗的炼苗等,可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的授课形式,将学生的课堂搬到实验室或试验地,一边讲理论一边实践,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2.5 课程教学评价的改革

学生成绩的评定采取“三主体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评价的主体除了教师与学生外,还增加了企业的外聘实训老师。在考核中注重过程化的动态性综合考核方式,将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学习成绩与作品或产品相结合,全方位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在教学改革中,考虑到《植物组织培养》是专业选修课,课时量少,时间紧,强化了过程性考核。除了常规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考核外,在平时成绩中加入了课堂表现的评价和创新创业申报书撰写与实施的评价。与此同时,结合学校举办的技能大赛,给予参赛和获奖的同学加分奖励,鼓励同学提升技能,积极参与大赛,以赛促建,以赛代练,以技能大赛为抓手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期末理论考试则不再采用闭卷考试,改为开卷考查,考核的重点从记忆和理解等低阶能力转变为综合、应用与分析,强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高阶能力。通过教学评价的改革,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打好基础。

3 结语

一方面高职院校招生越来越困难,学生素质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又需要一批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职业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在教育,而非创业[9]。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与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融合中,教师应该在熟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融入创新创业理念,增加与创新创业有关的知识讲解,及时指导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2 年的延伸学习,能够掌握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操作原理及规范,具备较强的知识、技术更新能力及追踪新技术发展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为今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双创植物技能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劳动技能up up!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拼技能,享丰收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