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教法改革与实践
2021-12-02陈晓茹林秀莲杨丽华
陈晓茹,林秀莲,杨丽华
(惠州工程职业学院,广东惠州 516023)
《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是一门综合了植物形态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等学科的涉农高职院校植物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也是进一步学好其他基础课和专业课,培养服务种植业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必要条件和基础,具有理论性强、基础要求高、抽象难学,集应用性与实践性为一体等特点。在涉农高校及高职院校中,《植物与植物生理》涉及的专业领域宽泛,如园艺技术、园林技术、景观设计、园林工程、生物技术、作物生产技术、都市农业等,学生的课程内容也变得更加冗杂,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及就业。同时,大多数涉农高职院校由原先的农业中职学校升格建立,而园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沿袭本科院校,任课教师也多为刚走出校门的本科生或研究生。该文以惠州工程职业学院园艺技术专业为例,从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植物与植物生理》的教学过程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构建以培养农业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新模式。
1 存在问题
1.1 课程内容冗杂滞后
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欠缺系统综合考虑,教学大纲标准较低,学时过少。《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基础要求高、抽象难学等特点,而目前大多数课程教材老化、内容陈旧,仍受本科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影响,缺乏高职学生特点的针对性。该课程按照植物形态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3 部分内容进行基础理论授课,其中植物形态学部分的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发生属于教学难点;植物分类学部分的植物命名法、植物分类等级及植物分类系统、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及使用等内容晦涩生僻,在高职学生的未来生产岗位中较少使用;植物生理学部分包括植物的水分代谢、矿质营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长调节物质、成花生理、抗逆生理、生殖、衰老和脱落等内容均属于教学难点。总体来说,课程知识点太过冗杂,无法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对所有重难点进行细致讲解。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毫无侧重点,盲目无措,增加了学习压力,失去了学习兴趣。
1.2 教学形式陈旧
据了解,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在该课程授课中,仍沿用“课堂上理论,实验室做实验”的单一教学形式,并以“填鸭式”传授知识形式为主,没有很好地围绕人才培养中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这一核心,进行系统综合设计和实施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缺少创新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综合性设计性或整合性大实验。有的学院高课程的实验比例虽然有增加,但实验内容没有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变化而改变,多为验证性或演示性,忽略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同时,缺乏课外补充教学形式,如参加学校相关科研或特色研究,第二课堂等。课程实验考核方式也较简易,如撰写实践总结、实验报告等普遍的考核方式,未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1.3 课程师资与管理方面薄弱
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观念陈旧,轻视专业基础课的创新教学改革。此外,缺乏富有植物学及植物生理学相关工作经验和综合实验水平高的师资队伍,近年来毕业充实到教师岗位的各层次人才均是从本科院校而来,缺乏在园艺技术岗位一线基层工作的实践锻炼;部分教师的理论知识基础较为扎实,但相关实践操作能力、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只能适应一般性理论研究和狭窄专业范畴技能训练,不能很好地满足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2 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课外创新实践三元一体的教学模式
2.1 理论教学
《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教学是为后续专业核心课程打下专业基础的,因此教学内容应注重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需要,遵循“必须、够用”原则,侧重改革创新、突出职业技能。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以“精简教学内容,突出课程核心”为原则,依据园艺专业的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选取。如教学中以本地常见植物的形态特征为主要识别对象,对其他地域的只作穿插介绍,供学生选择学习。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利用现代各种信息资源和工具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由小组完成PPT 制作并上台讲课。改变了师生角色定位、知识学习的顺序、教学结构等,使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完美结合,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新思维。
2.2 实践教学
不断探索和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互联网+”教学空间,开展项目式、角色扮演式、线上线下混合式等教学,搭建创新研究型实训平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项目教学法将学习过程变成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过程而非结果,学生在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项目教学法构建要以学生思考为前提、要融入时代性、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要有突破陈规的勇气和不断考察可行性,脚踏实地去开展。如在植物生理学实验开始前,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提出实验目的,告知学生可能需要哪些相关的理论知识做铺垫,需要哪些实验材料以及如何去获取,让学生设计实验主动去思考每一个步骤的关联性,一个步骤的结果会如何影响其他步骤,以点画线,线连成面。如叶绿体色素的含量测定中,过去实验材料的选择、采集都是由老师来准备,但在实验中为了贴近学生生活,可以让学生选择植物作为实验材料,探索研究,即使实验到最后叶绿素的含量有可能微乎其微,不易测出,但至少整个实践环节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生深刻的明白了什么材料更适合快速测得结果。
2.3 课外创新实践
惠州工程职业学院利用课外创新空间,创造条件与相关实习企业达成协议,实现“校企”园林科学研究资源互补,建立“校企”合作新渠道,让学生尽可能参与企业的建设,在解决生产问题中,展示学生的创新才能。截止到目前,惠州工程职业学院已与惠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惠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州花洲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惠州中隆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海宏洋惠州汤泉开发有限公司汤泉酒店管理分公司、深圳市德盛园艺花卉有限公司、亚维浓生态园(惠州)有限公司等多家校外知名企业构建校企“双元”培养模式。如学生在企业可利用喷灌、水肥等管理软件,结合植物生理学相关知识,与企业或生产的实用性相结合,有效促进高职农业类创新思维和能力。
3 结语
《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是一门综合植物形态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等学科的涉农高职院校植物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也是进一步学好其他基础课和专业课,培养服务种植业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必要条件和基础,理论性强、基础要求高、抽象难学,集应用性与实践性于一体。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思想,以高职农业类《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为载体,突破旧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创新实训教学及课外创新实践”三元一体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体系,依靠以教学科研骨干为核心的教师创新团队,探索出适合高职农业类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