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毕节市农产品产地仓储冷链设施建设现状和问题与建议

2021-12-02罗师红

农技服务 2021年10期
关键词:冷库毕节市产地

张 涛, 王 平, 黄 丽, 罗师红

(1.毕节市农业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站, 贵州 毕节 551799; 2.金沙县石场乡农业服务中心, 贵州 金沙 551899;3.金沙县安洛乡农业服务中心, 贵州 金沙 551806; 4.毕节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贵州 毕节 551799)

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是建在乡、镇、村一级的为发展田头市场的冷藏保鲜设施。坚持“农有、农用、农享”原则,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仓储保鲜设施,有利于从源头加快解决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问题。2020年,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1]《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2],并会同财政部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建设产地仓储保鲜设施[3]。以此为契机,毕节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围绕鲜活农产品,聚焦新型经营主体,按照“农有、农用、农享”原则,通过相对集中布局,标准规范引领,农民自愿自建,政府以奖代补,助力降损增效,推进建设一批立足田间地头、功能设施完善、经济效益良好,紧密衔接市场的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以实现全市农产品产地产后损失率显著下降、产地冷藏保鲜能力、商品化处理能力和服务带动能力显著提升,使农产品产销对接更加顺畅、附加值大幅增长、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衔接、“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加快实施,进而有效促进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更好满足城乡居民需求。为推进毕节市农产品产地仓储冷链设施建设提供决策参考,介绍毕节市农产品产地仓储冷链设施建设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1 建设现状

毕节市2020年建设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项目51个,覆盖8个县区,建设规模59 871.8 m3,其中冷库容积53 337.8 m3,贮藏库6 534 m3,储存量12 685 t,获得补助资金2 478.8万元。2021年毕节市建设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项目83个,建设规模83 656 m3,储存量16 462 t。

从2020年所建冷库的使用情况看,高温库和低温库投入使用后全年产生利润超过5 240万元;有效调节市场供给,提高果蔬产品商品化率,有效减少坏菜坏果对环境的影响;带动当地产业发展超过5 530.33 hm2,产值50 115万元,为当地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超过5 580人,其中带动贫困户1 815人。

2 存在问题

2.1 冷库使用率低

毕节山地多、平地少,机械化程度不高,气候多变,农产品生产季节性强;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对冷链食品流通的影响等,导致产地冷库使用率不高。

2.2 冷库建设用地困难

由于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项目为第一年实施,经验不足,实施主体对国家设施农业用地政策了解不够深入,加之用地备案手续办理程序复杂、周期过长。仓储保鲜冷链项目属辅助设施农业,其项目建设用地属设施农业用地,使用一般耕地不需要落实占补平衡;而使用永久性基本农田建设,需要落实占补平衡,未经同意,禁止使用,不得用地备案。由此造成部分冷库建设用地不能落实,影响有冷库需求的农产品经营主体进行冷库建设。

2.3 冷库建设资金被整合

2020年冷库建设项目向贫困县补助50%,非贫困县补助40%;2021年冷库建设贫困县补助40%,非贫困县补助30%,但部分县区把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项目补助资金纳入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造成项目建设完成后冷库建设补助未及时发放等问题,严重影响农产品生产者完善生产基础设施的积极性。

2.4 冷库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滞后

仓储保鲜冷链设施项目建设是第一年实施,实施主体重视冷库主体建设而忽视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导致冷库作用发挥不全,冷库农产品信息同流通渠道和市场不能有效对接,同时也给政府管理带来困难。

2.5 冷库使用存在安全隐患

目前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建设主体都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问题;县、乡、镇及农村冷库生产操作人员无证上岗操作,未执行冷库制冷工持证上岗制度规定,也缺乏相关培训;冷库系统“带病”运转,不少企业未能按时进行冷库检修,政府部门也缺乏冷库维修资金;冷库工程设计、施工及安装得不到有效保障。种种原因导致冷库使用存在安全隐患。

3 对策建议

为顺利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围绕保供给、减损耗、降成本、强产业、惠民生,聚焦鲜活农产品产地“最初一公里”,按照“农有、农用、农享”的原则,统筹做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工作,从以下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3.1 科学布局、突出重点

坚持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相结合,综合考虑毕节市地理位置、产业布局、市场需求和基础条件等因素,以鲜活农产品优势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贫困地区的乡镇、村为重点,推进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优先支持扶贫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且运营产地市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3.2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政府通过财政补助、金融支持、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等综合措施,采用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形式,发挥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参与建设。

3.3 科技支持、融合发展

推动应用先进技术设备,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构建产地市场信息大数据,促进产地市场与消费需求相适应,融入一体化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

3.4 规范实施、注重效益

立足本地实际,规范实施过程,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在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上,完善带农惠农机制,提升鲜活农产品应急保障能力,确保运得出、供得上。

猜你喜欢

冷库毕节市产地
冷库上“云端” 共享促共富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17个鲜食玉米品种同台比拼
大型冷库建设发展趋势
推动产地农产品追溯进入下游流通消费环节
四十余家肉类企业被暂停进口
瑞雪兆丰年
夏日荷景
印尼燕窝产地探秘
警惕“洗产地”暗礁
My Best Friend’s Life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