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云县农业主产业+蔬菜种植模式的实践

2021-12-02班甜甜李裕荣孟平红王启富张廷刚陆秋笛谭国飞

农技服务 2021年10期
关键词:芫荽紫云甘蓝

班甜甜, 罗 庆, 李裕荣, 孟平红, 王启富, 张廷刚, 陆秋笛, 谭国飞*

(1.贵州省园艺研究所, 贵州 贵阳550006; 2.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 贵州 贵阳550006; 3.紫云自治县科技服务中心, 贵州 紫云550800; 4.贵州嘉禾香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 紫云 550800)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全县共有2个街道、8个镇和2个乡。该县气候多样、地形复杂,为典型的喀斯特和石漠化严重区域,总面积2.283万hm2,常年耕地面积0.538万hm2,仅占土地总面积的19%。紫云县曾为贵州省“9+3”深度特贫困县区之一[1],近年来,国家、省、市(安顺市)及该县投入大量财力和人力,大力发展农业产业作为扶贫的重要措施,实现了全县全面脱贫。目前,紫云县基本形成红芯薯、佛手瓜、食用菌、紫米/红稗草、中药材、茶叶、水果等主要的农业产业,同时探索了将上述产业与蔬菜种植结合的发展模式。对紫云县“农业主产业+蔬菜”种植模式的具体实践进行总结,为该模式在当地的进一步推广和完善,以及类似条件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1 红芯薯+蔬菜

紫云红芯薯口感好、品质优,具有紫云地方特色,深受贵州省内外消费者喜爱。其种植主要集中在白石岩乡和五峰街道办,种植季节为3月初至6月底,7月初至10月底收获,7月至来年3月初可进行蔬菜种植。

1.1 早种早收红薯+蔬菜

1.1.1 秋冬蔬菜 当地种植红薯最早在3月初,7月初采收。为此,可在6月选用甘蓝、花菜、黄瓜、莴苣等耐热和抗病性强的蔬菜品种,芹菜、香葱等苗期长的蔬菜适当提前育苗,计算好各类蔬菜育苗所需时间,红薯采挖后进行蔬菜移栽。对于直接播种的蔬菜,如芫荽、胡萝卜、豌豆、秋马铃薯等,选择抗热性强的品种播种。秋冬季节(9月至11月底)根据蔬菜的长势和市场价格进行采收和销售。

1.1.2 早春蔬菜 根据1.1.1蔬菜种植的茬口安排,种植生长速度快、抗低温不耐抽薹的蔬菜,如生菜、小白菜、白菜、芹菜等,在前茬蔬菜采收前1~1.5个月进行育苗,一般在10月中下旬育苗,11月移栽,来年3月前采收,采收结束后再种植红芯薯。

1.2 晚种晚收红薯+蔬菜

晚种红薯在6月初种植,10月底前采挖。为此,苗期长的蔬菜(芹菜、香葱等)可在8月底育苗,白菜、甘蓝、菜薹等可在8月中下旬育苗或10月中下旬育苗,10月或11月中下旬移栽。直播的蔬菜如豌豆、胡萝卜、芫荽等,待挖取红薯后进行播种,元旦及春季采收上市。采收完成后,可进行一茬速生蔬菜的种植,5月底采收出售。该模式中,白菜和芹菜等冬春蔬菜应选用抗低温耐抽薹的品种。

1.3 实例

紫云县板当镇硐口村,2021年3月种植红薯,7月采收;采收前育苗青花菜,8月移栽青花菜,11月中下旬青花菜上市。紫云县白石岩乡在5月种植红芯薯,10月底采挖,10月中下旬播种花菜、甘蓝及白菜,11月底至12月初移栽,来年4月采收。

2 佛手瓜+蔬菜/食用菌

紫云县佛手瓜种植面积约0.11万hm2,主要集中在猴场、宗地、大营、坝羊、板当、猫营等乡镇,6月初开始上架,11月底左右结束生产。为此,可在10月底至来年7月初进行佛手瓜下蔬菜的种植,以及在夏秋季高海拔地区进行大球盖菇种植。

2.1 夏季蔬菜

2月中下旬,选用耐抽薹的白菜、小白菜及芹菜,在有增温保温设备设施的大棚内进行育苗。白菜、小白菜等在3月中下旬,芹菜在4月中下旬,待天气稳定后移栽,之后加大肥水管理,5月底至7月初采摘出售。对于直播的蔬菜,如苋菜、芫荽、菠菜、黄豆(菜用)等,可在3月后天气稳定时进行土地翻耕种植。

2.2 冬春蔬菜

芹菜在9月初至9月底播种育苗,10月底至11月中旬移栽,此时可利用佛手瓜遮阴,待打霜后,芹菜进入生长期,12月底至来年2月采收出售。白菜、甘蓝、花菜等需在10月中下旬育苗,11月底前移栽,来年3—4月采收。

2.3 夏秋大球盖菇

紫云县高海拔地区可利用冷凉的高山气候,结合佛手瓜架下阴凉湿润的小环境条件,进行大球盖菇种植。5—6月于佛手瓜架下套种大球盖菇,种植后40~50 d出菇。

2.4 实例

紫云县板当镇、猫营镇、宗地乡等地,在4月播种黄豆,6—7月采收。3—7月期间,很多种植户在佛手瓜架下开展速生白菜、芫荽、苋菜、南瓜等种植,效果明显。猴场乡、坝羊乡等在10—11月开展佛手瓜架下种植白菜、甘蓝、芹菜等,来年4月采收。秋季还有很多乡镇开展佛手瓜下胡豆、豌豆、芫荽等蔬菜种植,取得一定效果。部分乡镇在夏季进行大球盖菇的示范种植,取得一定效果,计划进一步推广。

3 食用菌+蔬菜

紫云县食用菌有大球盖菇、竹荪、滑子菇、平菇等,种植面积大,各乡镇均有种植,总菌棒每年4 000万棒及以上。大部分食用菌采用菌棒直接生产,产后菌棒可用于还田改良土壤,种植蔬菜效果明显,又能减少菌渣造成的环境污染。在紫云猫营镇、板当镇和四大寨等地,将生产食用菌结束后的菌棒打碎作为底肥回田,翻耕土壤后,种植甘蓝、花菜、西瓜、西红柿、茄子、菜心等,不但减少肥料使用,而且所产蔬菜的品质和口感优良。

4 紫米/红稗草+蔬菜

紫云县有种植紫米和红稗草的习惯,所种紫米和红稗草品质优,是紫云县特色农产品,具有一定的药用保健价值,市场潜力大。种植户在每年4—10月种植一季紫米或者红稗草后不再种植其他作物,而大部分种植紫米和红稗草的土地水源条件、肥力等均较优,因此,可在11月至来年4月种植蔬菜。近年来,紫云县各乡镇种植紫米或红稗草后进行秋冬和冬春蔬菜种植,如甘蓝、白菜、豌豆、菠菜、芫荽、菜薹、大蒜、芹菜、青菜、胡豆等。

5 中药材+蔬菜

紫云中药材目前成规模的主要有前胡、丹参、党参、黄精、白及、薏仁等,其中薏仁面积发展达0.33万hm2[2]。很多中药材种植需要2年以上,种植完中药材的土地需进行轮作换茬,可选择蔬菜作为轮作换茬作物,具有明显优势。紫云县宗地、板当、四大寨等乡镇,在种植多年中药材后进行佛手瓜、辣椒、魔芋、芋头、白菜、甘蓝等种植,产出蔬菜的风味浓郁,病虫害发生较少。

6 茶叶+蔬菜

紫云县茶叶面积0.33万hm2,主要分布在坝羊镇、板当镇,猫营镇、猴场镇、白石岩乡有零星种植。很多茶园种茶不到3年,未进入茶叶盛产期,很多种植户因暂未获得显著的茶叶种植收益,对茶叶管护不利,导致茶叶生长不良。另外,很多土壤肥力好、平整的茶园中往往采收春茶和夏茶后很少再进行茶叶生产。为此,可在新茶园未进入盛产期及利用老茶园夏秋空档期进行蔬菜种植。

6.1 新茶园种植蔬菜

新茶园在未进入采摘期前,利用茶园过道翻耕后种植蔬菜,可选择扁豆、白菜、甘蓝、芋头等;对土壤肥力不足的地块,可种植菜用毛豆。该种植模式能够抑制田间杂草、疏松土壤,使茶叶苗快速进入采茶阶段,对耕地较少的紫云县可增加土地利用率。在紫云县坝羊镇、板当镇、白石岩乡等已有零星的蔬菜种植,但对种植的标准、技术及规划还未进行系统和合理的安排。下一步,需对紫云新茶园进行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和指导。

6.2 老茶园种植蔬菜

老茶园在夏季最后一次茶采收完成后翻耕土壤进行蔬菜种植,可选择扁豆、芋头等。该模式能够提高老茶园土壤根系活力和有机物含量,使来年茶叶芽头饱满、滋味浓郁。下一步,将结合紫云老茶园区的土壤和气候特点,进行老茶园+蔬菜种植的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

7 水果+蔬菜

紫云县是贵州省开展林下(树林及果树)经济种植的重点示范县,其林地面积15.53万hm2,已开展林下养鸡、林下养蜂、林下中药材和林下食用菌等示范,成效明显[1, 3]。紫云县也基本形成蓝莓(主要在板当镇和猫营镇等)、冰脆李(火花镇)、杨梅(猫营镇)、桃子(板当镇、猫营镇和火花镇等)、葡萄(猫营与板当之间)等水果产业,因此可在水果林下开展蔬菜种植。目前已发展部分可作为蔬菜开发的耐阴作物,如魔芋、食用菌等,对于落叶果树下,部分乡镇开展了秋冬蔬菜种植,如菠菜、芫荽等。

8 小结

贵州省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喀斯特地貌、石漠化地区面积较大,可用于种植业的耕地非常有限。在有限的耕地上合理利用和规划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推进农业产业发展,从而增加农户收益,在贵州省实现全面脱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紫云县因其特殊的地貌以及历史原因,较难通过工业实现脱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成为其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之一。紫云县依托部分已形成规模的当地特色作物,积极探索各作物搭配蔬菜的种植模式,下一步,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蔬菜种植模式的研究、示范和推广,助推紫云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猜你喜欢

芫荽紫云甘蓝
“资深配角”芫荽
变色的紫甘蓝
厨房色彩游戏
紫甘蓝
“资深配角”芫荽
“资深配角”芫荽
疤 痕
紫云顶上看见伏羲(外一首)